倡导网络文明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李秀存) 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网络表现出的强大影响力,为社会文明进步既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
2008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拉萨“3·14暴力事件”、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充分显示了其在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我市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过程中,很多网民通过互联网迅速组织起来,向灾区捐款物、献爱心,展示了唐山网民心系灾区、为国分忧的感恩情怀和博爱胸襟,彰显了“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成为宣传民众、凝聚民心、支援国家共渡难关的重要力量。同时,网络在传播知识、陶冶情操、培养人才等方面也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很多,主要表现在很多网民出于个人私利或情绪发泄,发布虚假信息,扩散小道消息,发表不负责任言论,甚至公布他人隐私,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并损害了他人利益;许多网站热衷于打擦边球,逃避监管,制造谣言,混淆视听,靠哗众取宠吸引点击,损害网上舆论环境,影响社会稳定;更有一些违法网站传播赌博、淫秽色情等有害和低俗信息,运行一些带有暴力、凶杀等不良内容的网络游戏,毒化网络环境,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等。对这些负面现象如不加以制止,就会使一些垃圾文化不断泛滥,多元价值观念冲击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突发事件盲目跟风和恶意炒作会错误引导网上舆论,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提高网民素质、净化网络环境、引领网络文明新风应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引导全体网民强化道德观念、增强文明上网意识的同时,要着力发挥几个重点人群的积极作用。一是大中学生。学生特别是大中学生是社会群体中的优势群体,他们懂礼貌、讲道德、有知识,思维敏捷、思想开放,既容易接受新事物,又崇尚文明理念。只要教育引导好,广大青年学生一定会成为净化网络环境的主力军。二是网民中的积极分子。在我市的广大网民中,有一大批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文明水准的有识之士。他们关心时政、关注民生,支持正义、嫉恶如仇,能够博洒爱心、建言献策。三年来的市民献计献策月活动中,就有许多网民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已进入决策。鼓励和支持这些网民带头自律、抵制歪风,就会成为一支有生力量,使网络风气大为改观。三是专兼职网评员。各级各单位要选择一批政治强、懂网络,并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社会心理经验的人员担任网评员,组织他们引导网络话题、抵制不良现象,疏导网络情绪、培树文明新风。要把这些网评员打造成网络尖兵,逐步成为各类网络论坛的舆论核心,进而形成文明上网、礼貌用语、客观评论、建言献策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