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鲜花翠柏改扫墓时间祭英雄烈士
迁西:文明祭扫气象新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晓兰、永生、开芳、鹏飞)柏翠松青清明祭,鲜花带露泪盈盈。清明时节,迁西县各界群众祭奠先人,寄托哀思。与往年相比,今年人们的扫墓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老传统中透出更多的新气象。
4月3日一大早,从首钢矿山公司退休的老褚就来到了农贸市场,买了一束鲜花、两斤水果,这就是他今年清明节扫墓的全部祭品。老褚说:“鲜花意味着美好,水果容易携带,又不污染环境。”在迁西县城附近的墓地,放鞭炮的上坟者明显减少。更多的则是在静静地鞠躬默哀后,修整墓前青翠的松柏,献上一束鲜花。往年清明时节“墓前鞭炮响,风吹纸钱飞”的景象,如今已变成“青山松柏绿,故人踏青来”。
以往人们利用双休日扫墓祭祖,扎堆扫墓现象十分普遍,路上堵车的事儿经常发生。如今,扫墓者更加理性了,出行的时间也更合理了。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扫墓人、车扎堆现象明显少了,大家都是什么时间合适,什么时间来。”县城东山公墓的一位值班人员介绍,连着好几天了,每天5点半左右就会有人来扫墓。人们纷纷利用早晨时间扫墓,究其缘由,公职人员和个体从业者是因为怕耽误上班时间,农民则是为了保证春耕生产。人们的时间观念正大大改变。
人们在用各种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思念的同时,也没有忘记那些长眠地下的革命烈士。在兴城镇的魏春波革命烈士纪念馆前,春风拂过,烈士的墓前摆放着许多人们祭奠后留下的花篮。据管理人员介绍,前几年为烈士扫墓的多为部队官兵和在校学生,近年来,家庭、个人自发前来为烈士扫墓的越来越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