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唐山>社会新闻 正文

唐山记者独家专访《唐山大地震》作者张翎(图)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0-07-28 2:34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只想用独特视角来展现对唐山人的爱和敬意
——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唐山大地震》原著小说作者旅加华裔作家张翎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记者 王雪漫)今天是唐山大地震34年纪念日。连日来,一部承载了唐山人太多情感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席卷了无数国人的泪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而这份震撼的源头来自旅居加拿大的华裔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27日凌晨,记者通过电子邮件对在加拿大家中的张翎进行了采访。

  小说缘起一次飞机延误

  《唐山大地震》是由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的。而张翎创作《余震》竟源于一次飞机延误。张翎说,2006年7月末的一天,她在首都机场等候飞往加拿大多伦多的班机。“班机因大雨推迟,等待中,我去了机场的一家书店,一眼就看见了摆在高处的一本关于唐山大地震纪实类的书,这才猛然想起那天正是唐山地震30周年的纪念日。”

  据张翎回忆,地震那年,她还处在懵懂的年岁。1976年的唐山离她的家乡温州很远。“可是那天在北京机场,那本书三下两下抹去了30年的时光和几千公里的距离,将一些往事直直地杵到了我眼前。我被击中了,我感觉到了痛,痛通常是我写作灵感萌动的预兆。”回到多伦多,张翎就开始了《余震》的创作。2007年,中篇小说《余震》在《人民文学》上发表。

  而正是这篇《余震》,让冯小刚看完后欲罢不能,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冲动,想把它搬上银幕,因为他在饭桌上给朋友们讲这个故事,每一次都能把听故事的人讲哭了。

  《余震》展现的是我对唐山的爱和敬意

  尽管张翎从未到过唐山,也并未亲身经历过地震,可她却写出了被业内认为是“至今写地震写得最好的小说”。27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与张翎进行了直接对话。

  记者:您是温州人,从未来过唐山,您是怎样了解唐山和唐山人的?

  张翎:我不是唐山人,也没有来过唐山,但是为了写作《余震》我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考查了我可以收集到的几乎所有国内和国外的唐山人文地震资料,并多次与生活在多伦多的地震亲历者们交谈。小说中许多细节,都是从案头和访谈中得到的,比如小灯被当作尸体放在路边,后来被雨水冲去鼻中泥尘清醒过来;又比如小达的截肢过程以及小灯作为双胞胎姐姐的遥相感应。还有,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我看见一段回忆,是两个年轻女孩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之下,营救人员撬这头水泥板,那头的女孩就会被挤疼。两个女孩在那种时候依旧唱歌彼此鼓励,叫营救人员在救自己的时候“轻一点”,不要伤着另一个女孩。这个情节是《余震》里双胞胎被压在水泥板之下,母亲当时只能选择救一个的情节的雏型。这些案头和采访使我看到了地震对生命和心灵的残酷摧毁,唐山人失却亲人家园和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巨大疼痛,以及他们在重建家园和重建心灵过程中的艰难和勇气。

  记者:您希望唐山人怎样看待您及您的作品?

  张翎:《余震》不是纪实作品,书里的人物也不是新闻意义上的真实人物,然而许多细节和贯通全书的疼痛感却是真实的。虽然我尽力想真实地还原被灾难击中时人们的疼痛感受,但我知道语言在大哀大恸面前的无力。我只想告诉唐山人民:一个远道的外乡人爱唐山,想用一个不代表一群人,只代表我一个人声音的独特视角,来展现我对你们的爱和敬意(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因为这段时间不停地有人质疑我“不是唐山人,没经历过地震怎么可以写地震”)。我写是因为我爱——用我非常个人化的方式和角度。请你们因为我的爱而容纳我表现方式的不同。

  记者:您对唐山和唐山人有怎样的情结?

  张翎:言语所无法叙述的关切和敬意。

  记者:我们非常欢迎您来唐山,您是否有这样的期待?

  张翎:我非常希望有一天可以背上行囊,走上这片充满了痛苦回忆和惊人勇气的神奇土地。

  记者:您对唐山和唐山人有什么样的祝福?

  张翎:愿唐山的精神成为很多人很多事的精神。

  张翎还告诉记者,如果说以前唐山在她的心里还只是一个抽象的地名。可是写完《余震》后,唐山已经“有血有肉”了,成了她生命中最柔软的记忆。

  看完样片哭了好几次

  今年5月初,张翎就看到了电影样片。看的过程中,她哭了好几次。

  “当时科技合成还没全部完成。剧中的演员整体表现都不错,有些哭天抢地的场景,背景实际上几乎什么也没有。在这样的氛围里,要表演天灾之中的惊恐失措悲伤无奈,演员的功力遭遇了极大的挑战。徐帆在戏里有很强的爆发力,把一个母亲撕心裂肺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当失去多年的女儿从院子里走进来,母亲煮饭的手开始颤抖,不知如何对女儿开口说话的那场戏,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张翎说,电影对小说的改动比较大。她的小说更着力表现那场灾难在经历者内心深处造成的强烈余震,强调的是“疼”。但在电影里,疼痛被温暖所取代。她说,《余震》写于2006年,那时汶川地震还没有发生,灾后儿童心理干预还是相对陌生的话题。她想通过对疼痛淋漓尽致的描述,引起人们对灾后心理创伤的关注。

  “小说结尾,接受专业心理辅导后,小灯有了‘推开心灵之窗’的可能性。电影把这个可能性拓展成了现实,把小说的留白补实了。”另外,小说以女儿小灯为主线,电影则变成了母亲、女儿、儿子三条线并行,尤其加重了母亲的戏份。张翎对这样的改编表示认可。

  在电影之后,张翎说,华谊还准备把《余震》拍成电视剧。而张翎另一部讲述华人移民故事的小说《金山》,也被导演张黎买下版权,预备拍成电视连续剧,目前尚在剧本阶段。

 [1] [2] 下一页
稿源 唐山晚报 编辑 刘飞
.
相关新闻:
中国唐山国际作家写作营开营   10-06-04
唐山籍作家墨微第十部长篇小说在京出版   10-05-27
20岁唐山女孩10万字书写叛逆青春   10-04-15
青年作家唐棣作品研讨会在唐山举行   10-04-12
唐山籍73岁铁路作家李助新:为家乡人民立传   10-02-24
.
 
.
 
热点新闻
·唐山举行纪念李大钊诞辰130周年音乐快闪活动
·我市收听收看全省经济工作推进会
·10月29日开通33路、71路、72路, 调整16路公交线路
·北京理工大学与唐山市政府合作办学!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揭牌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调研成果交流会
·11月15日,煤医道露天占道市场开始全面取缔
·唐山组织收听收看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事迹报告会
·唐山召开主题教育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议
·唐山户外劳动者驿站正式启用
·中央大道——原唐古路(二环路—唐山市第二十八中学)翻修改造全幅断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