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董泽民) 开滦集团从农民工招录入手,严把入矿教学培训质量关,对新上岗农民工探索出符合煤矿实际的“五化”教培管理法,帮助和引导农民工尽快适应煤矿生产环境、掌握安全生产技能,为农民工队伍和煤矿生产的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招录工作程序化。确立程序化招收流程,明确筛选标准。在招录过程中,开滦集团及各生产矿井与出工县区劳动就业部门相结合,对报名参加煤矿工作的农民工首先进行基本条件审查和面试;面试合格后进行文化水平考试;考试合格的进行体能测试;体能测试合格者由定点医院对其进行身体健康和职业健康检查。
二是行为训练军事化。在农民工正式入矿前,开滦集团与出工县区劳务派遣机构共同组织对农民工的封闭式军训,从部队请来军事教官,按照部队管理模式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军训结束后,组织联合检查验收,根据每名农民工的体能、遵章守纪及其他方面现实表现进行定量定性评价,对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淘汰。通过军训,增强了农民工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意识,为他们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入矿教育正规化。组织农民工进行煤矿安全规程、劳动合同法、职业健康等知识的系统培训。举办为期3个月的技能理论培训,选派开滦高级技工学校的专业老师授课,采取课堂理论传授和座谈交流的教学方式,帮助农民工掌握煤矿采煤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结束后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组织职业技能理论鉴定考试。
四是技能鉴定系统化。为帮助入矿农民工全方位、宽领域掌握煤矿基本安全和操作技能,在完成入矿教育后,要求基层区队组织农民工再进行为期1个月的技能操作实习,由专人带领熟悉井下各大系统、工作环境、避灾路线。从具体岗位的应知应会入手,循序渐进,掌握现场生产工艺、技能操作要领、作业规程。实习结束后,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组织职业技能操作鉴定考试,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全部合格者,颁发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并正式安排上岗。
五是技能提高契约化。为每名新工安排一名思想作风好、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做师傅,签订师徒协议。为增强师徒结对效果,尽快提高新工的生产和安全操作技能,各生产矿井还出台相关奖惩政策,比如,新工入矿3个月内实现安全生产的,奖励师傅500元;对新工出现事故的,按规定处罚本人并对师傅罚款500元。通过契约式管理,调动了师徒双方搞好安全生产、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