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唐山>理论园地 正文

创新管理模式 引导农民工有序融入城市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3-04-25 9:52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创新管理模式 引导农民工有序融入城市

□张文

  农民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亦工亦农”的特殊群体,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近来,市委、市政府为优化发展环境,将农民工融入城市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使我市城镇化率达到了52.5%,列全省首位。

  据初步调查,我市现有外地和本地50多万农民工在各个行业从事生产、建设和服务,尚未融入城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创新社会保障机制,引导农民工有序融入城市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

  从我市当前经济结构看,大批的农民走向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我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推进着我市城镇化进程。但是也必须看到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障碍较多,。

  1、社会保障机制不建全,国民待遇有差距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格局限制,农民工尚未纳入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机制,国民待遇有差距。虽然我市出台了一些相关规定,部分本地农民工已经开始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但数量有限,绝大多数农民工依然不能得到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农民工参保率偏低,工伤保险用工单位很少主动为农民工办理,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农民工普遍没有参与。所谓的“三险一金”、“五险一金”,对农民工还只是一个热切的期盼。

  2、技能不足就业面狭窄,导致收入来源不稳定

  据调查,进城农民工75%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有10%左右,技能不高导致农民工就业面窄,从事“脏、险、累、差、重”的工作居多;有的用工单位工资福利偏低,收入来源不稳定,导致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多年来,某些房地产公司和建筑企业由于存在“三角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多有发生。

  3、难以享受城镇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机制欠缺

  农民进城就业,在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机制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异地农民工享受不到医疗保障待遇。加之工作强度大、生活环境差、工种危险,容易受伤及疾病侵袭。据统计,农民工急救占病人总数的20%,有些农民工因交不起高昂住院费,只能选择放弃治疗,农民工对医疗救助的需求非常迫切。

  4、没有建立住房保障机制,融入城市留下难

  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目的是赚钱养家,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用的各种消费都是低水平的,尤其是住房消费更能反映出他们社会底层的特征。据调查,农民工的住房基本可分为多人合租、家庭承租、单位集体宿舍、工棚等类型,大多居住在城郊农村或建筑工地,居住环境差、缺少安全保障。

  5、子女入学门槛多,学校招收学生设关卡

  随着城乡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农民工随迁子女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虽然国家出台了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有关规定,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财政分灶吃饭、户籍管理等因素,致使有些学校在招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时,还不能完全享受与城镇子女同等教育。

  二、引导农民工有序融入城市的几点建议

  第一、改革创新户籍制度,让农民工在城市留下来

  长期以来由于户籍制度形成的城乡二元分割格局,造成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政策待遇上的差距,户籍制度已成为国民待遇公平的障碍,如何让农民工融入城市,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关键的问题是应从改革创新户籍制度入手,给农民工国民待遇,让农民工在城市留下来。建议学习重庆市和安徽铜陵的户籍制度改革经验,积极启动我市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民与市民获得同样的身份,享受跟市民一样的就业、教育等权利,并引导农民工有序融入城市。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工融入城市有保障

  应加快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具备转户条件的农民工,对其提供市民化社会保障,实现同城同待遇;对于尚不具备转户条件的农民工,要建立符合农民工实际情况的工伤保险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居民失业登记的统计范围,根据农民工居住年限、工作稳定性、收入及住房状况等条件,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市最低保障覆盖范围。要加大对农民工及其子女在教育、公共卫生和保障性住房方面的供给力度,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面。

  第三、健全劳动力市场管理,增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

  就业稳定,是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的经济保障,健全和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管理体系是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的制度基础。为此,应建立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领导体制,促进城乡间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协调,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对接、互动与统一;加强劳动力市场基础建设,健全组织机构与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队伍建设,实现劳动力市场管理体制完善化、运行机制高效化、服务方式信息化、城乡区域畅通化的服务新模式,保障农民工能够获得有效的就业信息;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机制,建立市场主导、内容多样、方式灵活、成本低廉、技术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民工技能素养,帮助农民工稳定就业。

  第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我国产业结构正处于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结构调整转型阶段,我市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就业容量增加。一是增强第二产业就业吸纳力,发挥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就业促进效应,发展城市住宅及相关工业,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二是提升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吸纳作用。目前,我市城市服务业已从一般的生活性服务业拓展到广告、物流、金融、家政、旅游等现代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对扩大就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三是三次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可以为农民工进城创造空间,提供就业新机会。

  第五、为跨区域农民工融入城市,建立财政专项转移支付

  一是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加强市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缓解农民工集中区域地方财政压力。二是明确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区域。市政府应重点加强农民工流入集中地区的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子女义务教育、就业扶持、住房保障补助和社会保障等基础公共服务的建设。三是建立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把农民工公共服务开支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确保经费来源稳定,同时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事权,明确财政支出责任。四是鼓励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农民工培训,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可采取学政府补一点、单位出一点、社会帮一点办法,多渠道、多途径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第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农民工融入城市创造条件

  提高农民工群体对城市公共事务的参加度,使他们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和责任。一是完善农民工参与选举机制,适当降低农民工参加选举的进城年限,调动其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二是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平台,帮助农民工尽快适应城市生活。三是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机制,建立政府与农民工的沟通与协商机制,鼓励社会组织面向农民工提高公共服务,或建立农民工自助性组织,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作者单位:开滦集团服务公司)

稿源 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黄志山
.
相关新闻:
唐山进入城市主汛期 城市防汛准备就绪   12-06-02
唐山今起进入城市主汛期   12-06-01
.
 
.
 
热点新闻
·河北纪念李大钊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唐山举行
·唐山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
·最新限行通知出来了!唐山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
·2019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
·丁绣峰:以决战决胜的姿态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唐山·曹妃甸港西宁内陆港揭牌
·唐山召开11月份空气强化管控措施部署会
·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在唐山调研
·【聚焦2019世界城市日】菲律宾圣罗克市市长:唐山生态恢复方面做得非常好!
·2019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唐山开幕(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