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唐山>社会新闻 正文

再忆1976年唐山大地震—吕家坨矿的胜利大撤退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3-07-26 8:32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再忆1976年唐山大地震—

吕家坨矿的胜利大撤退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董泽民)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就要过去37年了。那些年,那些事,至今历历在目。特别是开滦矿工那种胸怀宽阔,那种无私忘我,那种不屈不挠,那种舍生忘死的开滦精神,时时刻刻翻腾在脑海,激荡在心间。

  那是在大地震发生后,我在废墟里爬出来的第三天。安顿好爷爷奶奶、父母双亲、兄弟姐妹、街坊邻居,步行近30里地,来到了我工作的矿山——开滦吕家坨矿。

  一进矿山的大门,就看见很多人已经在矿上了:拄着拐杖的,挎着胳膊的,头上缠着绷带的,身上流着血的……都来了。而我听到最多的议论,是矿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贾邦友带领井下1006人安全返回地面,无人伤亡的壮举。

  接下来,我就在简易的工棚里,刚搭起的帐篷中,在抗震救灾的工地上,恢复生产的人群中,采访每一个经历这次胜利大撤退的人。

  贾邦友——朱玉山——姬玫荣——王东光……

  经过接触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听他们讲述了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感人场面。

  1976年7月27日晚,作为矿领导的贾邦友,带领机关干部、井上各单位的工人和干部共600多人,到-425水平搞回收会战,这是在那个年代搞的“增收节支”活动。

  凌晨3点半,大家准备收工。就在这时,工作面突然猛烈晃动起来。整个巷道都在晃,顶板上的矸石哗哗地往下落。老贾以为是要垮面。这时有人喊,是不是地震了?这一提醒使他马上反应过来,肯定是地震,而且不会这样震一下就过去。当时贾邦友在最里边,静下来后就朝外边喊:“快撤,都到大巷集中!”大家随着老贾的喊声,后队变前队,迅速向大巷撤离。工作面离大巷还有一段距离,老贾边走边叮嘱大家,凡是能撤出的人全部撤出来。

  同志们边跑边喊,迅速来到了-425大巷。很快井下夜班的工人也会合到这里。看着一张张布满煤尘汗水的脸庞,老贾心里暗想,危险再大,也要带领大家返回地面。他对大家说:“同志们,强烈地震发生了,我们一定要镇定。大家稍等一会儿,我先跟井上联系。”

  可是由于强烈地震,全矿断电,主副井提升陷于瘫痪,老贾静下心来考虑了一下,在脑子里画出了撤离路线图。

  撤退行动开始后,秩序井然;彼此互相搀扶,不让一人掉队。很快,到达800米上山的下坡头,开始攀登。当时余震不断,老贾和临时指挥部的同志一会儿走在前面,一会走在后面,嘱咐大家注意安全。在黑暗和恐怖中,谁也看不清谁,一千多人在并不宽敞的巷道里,犹如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缓缓蠕动的长龙。但是,在这个决定生死的通道下却没有拥挤、没有嘈杂,有的只是贾邦友镇定自若的指挥。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战胜死神,安全返回地面。

  来到风井口附近,这里的条件十分险恶,通往地面的梯子间直上直下,平时没有人使用。这梯子长达90多米,分为14节,每次只能上一个人,头上淋水似瓢泼大雨,不停地倾泻。上的人多,会造成拥挤,甚至梯子倒塌。梯子一塌、上井的路就断了,余下的人处境会十分危险。上人少了,又拖延时间,如果地震再次发生,井口变形,这些人便会失去生存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绝对维护好秩序,做到紧而不乱、有条不紊,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撤离。于是,老贾让各单位清点人数,一定不能落下一个人。

  一个、两个、三个……老贾一边用灯照着,一边清点着人数。贾邦友最后一个攀上了铁梯。撤退共用了近5个小时,井下的1000多名工人、干部,一个接一个,安全返回了地面。

稿源 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张凌
.
相关新闻:
唐山市举行社区地震应急避险演练   13-07-24
一位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纪念碑情结(图)   13-07-24
唐山: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活动进社区   13-07-24
唐山:地震局相关负责人26日唐山晚报值班   13-07-24
国内首套燃气地震应急自动处置系统唐山投入使用   13-07-23
.
 
.
 
热点新闻
·河北纪念李大钊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唐山举行
·唐山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
·最新限行通知出来了!唐山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
·2019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
·丁绣峰:以决战决胜的姿态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唐山·曹妃甸港西宁内陆港揭牌
·唐山召开11月份空气强化管控措施部署会
·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在唐山调研
·【聚焦2019世界城市日】菲律宾圣罗克市市长:唐山生态恢复方面做得非常好!
·2019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唐山开幕(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