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唐山>社会新闻 正文

《榆钱谣》一部集情、理、法于一身的精品廉政剧目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4-10-10 9:08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榆钱谣》—一部集情、理、法于一身的精品廉政剧目

历史之鉴 警世之钟

  《榆钱谣》绝对是一台好戏,一台适时出现的好戏,当中央逐步加大反腐力度之时,这一台新编历史剧无异于历史之鉴,警世之钟,振聋发聩。

  中国与西方截然不同,西方流行金钱拜物教,在社会生活中金钱最大。中国却长期流行权力拜物教,在社会生活中权力最大。人的社会地位不是由经济地位决定,而是由政治地位决定,按权力大小划分。在中国,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丧失权力就丧失一切,所以民间有“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的俗语。人一旦获取权力,就获得了“特权”,所谓特权,就是权力凌驾于法律规章之上,当权力与法律相遇,权力为大。不管红灯绿灯,权力畅行无阻。这种权力崇拜,正是各种腐败的温床。

  《榆钱谣》正是由此切入,对于历史上很有名的西汉窦太后的故事做了改编,突出表现了权力对于人的腐蚀作用。窦太后的亲兄弟窦少君自幼与姐姐分离,为人作奴,受尽欺凌。窦太后做了皇后,要寻找兄弟,窦少君便重回姐姐身边,做了“国舅”。这一个“国舅”非同小可,可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金钱财宝,美酒佳肴,应有尽有。窦少君晕了,昏了,不知东南西北,终日纵欲流荡,最后闹到窝藏逃犯,酒后杀人,被皇帝赐自尽。权力成就了他,也葬送了他。过分迷信权力的人,最终要被权力葬送。这台戏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对于如今那些过分迷信权力的人们,不啻当头棒喝。

  中国历来是宗法社会,人情社会,宗法社会重亲情,人情社会重关系。当亲情与法律相遇,亲情为大。所谓“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是孔圣人的古训。正因有了这种理论,“人情大于王法”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普遍现象。历史上不乏对于这种亲情大于法律现象的赞颂。戏中的窦太后深明大义,对于权力的腐蚀性抱有深刻警惕,不但一见面就告诫兄弟要刻苦读书,不许结交权贵,而且当皇帝下旨要窦少君当官时,她也断然拒绝。可是当窦少君杀人犯罪之后,她也难逃这种封建伦理的影响,竟然独身闯殿,为兄弟求情,最后在御史大夫贾谊的义正词严,据理公断的大义凛然之下,幡然醒悟,同意皇上赐兄弟自尽。这是此戏的“戏核”,不可小视。有了这一笔,这一台戏就与旧历史戏划清了界限,有了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当亲情与法律相遇,法律为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如此,则公正不能伸张,社会秩序无法维持,人与人的平等就是空谈。此戏把这一观念非常艺术化、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其现实意义至重至大,非同小可。没有法律,没有法律的严格执行,反腐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腐败得不到法律的制裁,权力得不到法律的限制,所谓现代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应该包括整个上层建筑领域的脱胎换骨的改造,这种改造的核心就是法制观念的确立。此戏非常明确地揭示了这一道理,也就获取了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它为人们指明了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努力的方向。

  这台戏从编剧、导演、唱腔设计到演员表演,都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准。编剧陈家和、导演郭学文都是老人,他们的成就已为人们公认。最让人欣喜的是主要演员都是三十岁左右的青年,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唐山人都知道我们著名的评剧演员罗慧芹和张俊玲,我一直以为她们还都年轻,不期然如今她们的学生都能够挑大梁,独当一面了。唐山评剧后继有人,这是此剧给人们的又一个兴奋点。

  向唐山评剧团祝贺。向《榆钱谣》全体创作人员祝贺。(王家惠)

以古喻今警示今人—评剧《榆钱谣》观后

  在第九届中国评剧节上唐山市评剧团上演了评剧《榆钱谣》,该剧以跌宕起伏的剧情内容、撼人心魄的情感力量、催人泪下的悲剧效果,赢得观众和专家的普遍好评,并获得了优秀剧目奖,成为了这届评剧节的一个亮点。

  该剧表现的是汉文帝即位后,皇后窦漪房寻找到了早年失散的弟弟窦少君。姐弟相认后,窦少君逐渐泯灭了淳朴良善的天性,开始贪图富贵、安逸享乐,最后发展到窝藏犯罪的岳父,并在酒后杀死捕头。窦漪房在情与法的两难中抉择,大义灭亲,在牢中让弟弟认罪伏法,窦少君喝下了她熬制的、放有皇帝赐死毒药的榆钱汤而身亡。因此,窦皇后也在朝野上下确立了自己公正美好的形象。

  该剧有非常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它虽然是一个历史题材剧,但编剧严格遵循了古为今用、以古喻今的创作目的,用窦少君的腐化蜕变、窦漪房的大义灭亲、贾谊的刚正不阿三种不同的人生形态来教育、启示今人,告诫人们应该如何做人、做官、做事。同时,这部戏剧对我们当前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对官员们如何防微杜渐、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亦是一部法制教育的警示录。可以说,它寓教于乐,用审美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了正能量,切合了当前反腐倡廉的主旋律。

  在该剧中塑造了三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都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一个是堕落腐败的形象窦少君。他少小与姐姐失散后,成为家奴,是一个天真可爱、顽皮活泼的率真少年。入宫后,环境的巨大变化使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质变,成为了一个吃喝玩乐、花天酒地、仗势胡为、放荡形骸的腐败的国舅爷。最后他倚仗权势,包庇罪犯,并酒后杀人,成为死囚;一个是大义灭亲的形象窦漪房。她身为皇后,严于律己、贤德淑慧,谨遵大汉律条,并告诫弟弟勤学上进,不忘根本,切莫奢靡骄横,仗势欺人,并谢绝了百官对弟弟的举荐、送礼和祝寿。她虽为救弟弟闯宫面君,但面对贾谊的浩然正气,仗义执言,她幡然醒悟,深责自己,并请求责罚。最后在牢房内,她看着身陷囹圄、渴望求生的弟弟而悲痛欲绝地表明心迹,痛发良言,与之诀别;一个是刚正不阿的官员形象贾谊。他不随波逐流、阿谀奉承,不给皇亲国戚送礼,不宽恕犯重罪的国舅爷,而是严格执法、无私无畏,最终按大汉律条处置了窦少君。这三个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典型性和警示意义:前两个形象是告诫干部家属如何做好内助和家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规守纪;后一个形象是告诉为官者如何做好官,要严于律己,带头执法。

  该剧有强大的悲剧力量。该剧是以喜开始(窦少君与失散多年的姐姐相认),以悲结束(窦少君喝有毒的榆钱汤与姐姐诀别,其妻也自刎身亡),这种巨大的悲喜反差令人触目惊心。可见,它是用巨大的悲剧力量来实现对真善美的肯定、对假恶丑的批判,以此来激发人们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用强大的伦理道德意识来扬善惩恶,以促进人们的自我完善、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因而该剧达到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的悲剧效果。

  该剧在创作手法上也值得称道。一是鲜明的对比手法。如窦少君入宫前后的生活环境和人性由美变丑的对比;秉公执法、廉政清明的贾谊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众官员的对比;窦漪房为救弟弟私自闯宫和最后大义灭亲的情与法的对比;清新欢快的乡野风光与阴森潮湿的牢房、尔虞我诈的官场环境的对比。二是强烈的戏剧冲突。在该剧中的冲突有外冲突和内冲突两种,如窦漪房为救犯了死罪的弟弟,不顾违犯大汉律条,闯宫上殿的激烈的内心冲突和与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贾谊的外在冲突,在牢房里她面对成为死囚的弟弟的心如熬煎的折磨和与渴望她救命的弟弟的外在冲突。这些激烈的矛盾冲突都有力地表现了窦漪房的性格;三是以榆钱儿作为道具贯穿全剧。榆钱儿在这里既是戏剧的情节线,也是人物的命运线。在剧中,以主题曲《榆钱谣》起始,又以《榆钱谣》收尾,使得前呼后应,首尾连贯;同时榆钱汤在剧中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起初窦漪房给弟弟熬榆钱汤,表现的是姐弟情深;最后她让弟弟喝榆钱汤,突出的是大义灭亲。正是这些对比手法有力地突出了主旨、烘托了氛围,也使得人物的性格鲜明突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大胆启用新人,剧中的主要角色大部分由青年演员饰演,这既锻炼和培养了年轻演员,也表现了评剧人才后继有人,预示着评剧事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杨立元)

榆钱汤醒目剂—看评剧《榆钱谣》有感

  在《榆钱谣》一剧中,创作者把榆钱汤作为一件道具,贯穿在全剧始终。如果说窦漪房进宫之前,姐弟二人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喝榆钱汤糊口;进宫以后,再喝就是寄托对失散弟弟和家乡的一种怀念;当窦少君被赐死,姐弟在死囚大牢见面,此时窦漪房让弟弟喝榆钱汤,已经升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味儿的醒目剂。这是创作者向世人发出的最大善意,是对人性最忠诚的呵护,在创作上达到了有意味儿的美学高度。

  戏曲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从来就不是生活中的实相,在时空自由的虚拟表演里,演员的程式表演,舞台上的每一件道具,都是有意味儿,都是美的,舞台上无处不是艺术地去反映生活,我们的戏曲舞台从不受实际生活拘囿。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戏曲舞台上,曾片面地理解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把舞台上的艺术形象等同于生活的实相去追求。改革开放后,五彩缤纷的西方艺术形式,什么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等,叫我们大开眼界。谁知它竟与我们自己的东西异曲同工,而我们自己却身在宝山不识宝,可人家上个世纪初期,为了突破固有的戏剧观念,已经发现并且学习我们的优秀传统艺术。

  现实生活里,既存在真善美,也存在假恶丑,从古至今,我们的一切教育,无非让芸芸众生,要守住人性中的真善美。遗憾的是严酷的现实社会,并不按善良人的愿望,自动形成完美的社会和人格,而社会就是在真善美与假恶丑残酷的搏斗中向前发展着。为了拯救世人,无数有良心的思想家、艺术家,为我们开出了一系列的济世良方。如明代洪应明《菜根谭》,就告诫世人要“咬得菜根”方知人世。今天《榆钱谣》的创作者用戏曲艺术形式又为我们开出了一付醒目剂,警世人、护良善,期望把那些邪恶的萌芽,在善的心田给以铲除,鞭挞假恶丑,提倡真善美。

  有人说,有了这么多济世良药,人世的众生咋还非要走向罪恶的深渊?我们说,各种形式的醒目剂只是对世人的种种告诫,是防患于未然。随着时代发展,我们仍需要思想家、艺术家,根据不同时代需求,为世人提供各种形式的济世良药。但是再好的良药也不是万能。古人有“王法大如天”,今人有健全的法制。不论皇亲国戚,哪怕高官贵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古今相同。亲情代替不了王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是评剧《榆钱谣》中有意味儿的榆钱汤的主旨内含。

  评剧与其他各兄弟剧种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舞台上以表演艺术为中心,其他艺术手段,如文学剧本、布景、服装、道具等都要服从于场上演员表演艺术。评剧艺术和其他各剧种又各以自己的特色,在戏曲百花园争奇斗艳。无数评剧艺术前辈,在舞台上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极其宝贵的经典剧目,独特的声腔韵律、质朴活泼的表演,雅俗共赏、异香馥郁。我们今天的评剧人要好好继承这一笔宝贵艺术财富,在继承创新上要心存敬畏之心,没必要自惭形秽。《榆钱谣》的创作人员正是秉承了这一原则,在创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榆钱谣》的唱腔音乐设计(潘铁柱、李东风)对评剧唱腔音乐谙熟于心,他们对中外音乐作曲理论有较深修养。舞台上他们的创作,让观众既陌生又熟悉,台下的新老评剧观众在优美的评剧旋律中,得到了一种审美的愉悦。

  在《榆钱谣》姐弟相逢一场戏里,姐姐窦漪房见到了失散十七年的弟弟窦少君,此时,在场上演奏开唱前的“长过门”中间,窦漪房围着坐下来的弟弟上下打量,一霎时诧异、惊喜、心痛、怜爱,百感交集,接着窦漪房开始起唱……十七年的姐弟情喷发而出。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创作者把生活情感高度凝练在评剧音乐旋律之中,并与表演融为一体,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了生活。这种审美的艺术表现,不只是感人肺腑,更是沁人心脾,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感应。

  《榆钱谣》舞美设计(段光杰),简洁干净,除了天幕变换场景外,场上只有两块像积木一样的道具,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当姐姐窦漪房听到弟弟闯下塌天大祸,命在旦夕,为了搭救弟弟生命,她不顾劝阻,执意面君。此时天空突变、风雨交加,人物的内心与自然景物把剧情推向了高潮。为了强化剧情,充分发挥演员的表演艺术,导演为人物设计了水袖舞。空中飘飞的长水袖像暴雨又像狂风,此时窦漪房救弟弟的急切心情伴随着暴风骤雨,用水袖舞给以了象征性的艺术表现。

  在当今评剧舞台上,有不少院团盲目追求大制作,聘请外行导演,打着所谓创新旗号,舞台上淡化了评剧的艺术特征,不伦不类,让评剧观众很不满意。著名戏剧理论大师张庚说:“一讲革新,就把传统都丢掉;一讲传统就不革新了。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问题不太注意。”这是很值得我们评剧人,以致整个戏曲界同仁深思的大问题。当然,《榆钱谣》距离创作精品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不断打磨提高。比如,从全剧看,后半场戏明显较弱。其原因剧中煤窑出事故,窑主郁满金求自己的女婿窦少君疏通免罪,窦少君酒后杀死捕头的情节构思,少张力,这样一般化的情节安排,也使窦漪房的形象塑造很难再向更深刻发展。另外,场上主要演员扮相、嗓子等条件都很好,人物内心情感的把握较准确,在演唱和念白艺术上还需要再提高。(苏安)

恰似警贪醒昏的黄钟大吕—浅谈评剧《榆钱谣》的现实意义

  “栽榆树、捋榆钱儿,春天来了撒个欢儿。又当饭,又当菜儿,弟弟先吃占个尖儿”。

  当一出“寻弟、认弟、荫弟、训弟、救弟、鸩弟”的大戏即将落幕之际,清澈动听的《榆钱谣》的歌声又一次唱响,许多观众在情不自禁地忆起剧中的姐弟深情、悲欢离合之时,也仿佛听见了一声又一声警贪醒昏的黄钟大吕……

  评剧《榆钱谣》为第九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参赛剧目,荣获了第九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该剧两位主演何静、王晓宇也分别荣获优秀青年演员奖。从获奖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得出该剧在编、导、演、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方面均有所建树的结论。本文主要就该剧的现实意义,结合当今社会,简要谈谈个人观感。

  评剧《榆钱谣》由我省著名编剧陈家和创作,唐山市评剧团演出(导演郭学文、主演何静、王晓宇、彭越等)。该剧共七场,分别为“思姐”“认弟”“训弟”“酒祸”“闯宫”“殿议”“诀别”。其中前三场据史实敷衍而成,取材于《史记·外戚世家》。

  该剧后四场当为编剧陈家和从剧本主题出发,从人物性格落笔,从舞台效果着手,大胆虚构而成。正所谓取材于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

  《榆钱谣》一剧讲述郁宅家奴窦少君因其姐窦漪房贵为汉文帝之皇后,一朝骤享国舅爷荣华富贵,却厌倦勤学修德,终至酒后杀人,入狱待罪。窦漪房闻讯后贸然闯入金殿,意求皇上赦免。后,窦在情与法的两难选择中,毅然认同“法不容情”,并赴狱中诀别爱弟。该剧的现实意义重大。主要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外戚易举需慎举。当今社会,虽早无帝王,遑论外戚,但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封妻荫子、恩泽兄弟”的旧观念流毒仍在影响着新中国的一小部分官员们。

  从历年查处的各类腐败案件来看,领导干部腐败的背后往往伴随着配偶、子女或亲戚朋友的违法犯罪,而且许多官员正是受了这些身边人的影响,从默许、纵容到亲自投身于腐败。身边人、也可以说是“新时代的外戚”的违法犯罪,已经成为了诱发领导干部腐败一个重要因素。

  《榆钱谣》的编剧陈家和当有鉴于此,以剧中外戚窦少君跌宕起伏之命运,借贵为皇后的窦皇后之口,发警醒当世之音。一是“为官者就该是德才兼备”;二是“揠苗助长苗被摧。你说是成全国舅我看是毁”;三是“不许妄语惹是非。不许奢靡贪酒醉,不许人前去逞威。不许结交走官场,不许仗势胡乱为。修身齐家明礼义……”。

  这些朴素的唱词中传达出的道理,也让我们想起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时的讲话: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

  总书记的讲话为广大的领导干部指明了方向。领导干部不仅要会管好自己,也要管好家属,更不能为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充当保护伞。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就要学会“六亲不认”,要做到“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二是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无须多言。不过在此剧中,应该注意到编剧借剧中汉文帝重臣刑部大夫贾谊之口传达的另一重要立意:大汉律条若不能真正得以实施,无异于“废纸一张!”(史实,西汉并未发明纸,但无碍其义之传达)。此话虽直白,但能让人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上所强调指出的重要内容: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重温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不难发现,我们一定要加强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教育,形成尊重宪法、维护宪法、自觉遵守和实施宪法的风气和习惯。要健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行为,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

  三是“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剧中深明大义的窦皇后不徇私情,先考校弟弟之学问,再决定是否举荐。并在了解弟弟无有真才实学之后,对弟弟语重情深地唱出:“今日给你立家规你要牢记在心扉。发奋读书不许懒,不许妄语惹是非。不许奢靡贪酒醉,不许人前去逞威。不许结交走官场,不许仗势胡乱为。修身齐家明礼义……”一番话。

  这番话暗合中华民族很早就确立的“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这思想也是古代为官入仕者理政的根本,甚至可以通过孝、慎、廉、学等具体的德目体现出来。

  按理说,当官的只要把职责做好就行了,为何中国文化中将道德置于职位和政绩之上?这是因为小到一方父母官,大到一个政权,其道德表现与民心息息相关,不重视道德建设,直接后果就是作风不正,进而演化为腐败盛行,必定失去民心。

  《榆钱谣》一剧在剧作法上,虽失之于情节曲折,但得益于主题深刻,现实意义丰富。这既是一出弘扬评剧发源地——唐山优秀传统文化的剧目,又是一出传播廉政文化的精品剧目,也是警贪醒昏的黄钟大吕之音,期望该剧多演、常演、巡演。(唐山市艺术研究所)

“榆钱汤”的警世意义—评剧《榆钱谣》的主题阐述

  春天对于穷苦人来说并非只有温暖的意义,它还是一个解除饥饿的季节。高大的榆树长满榆钱,成为人们的食物。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在入宫前就和弟弟窦少君过着充满榆钱香味的田园生活,于是,“榆钱汤”对于她们姐弟来说就具有了强烈的生存含义。在春天撒欢儿的时候,她们种榆树,捋榆钱,唱歌谣,为自己的竹篮装满了亲情与关爱。这就是评剧《榆钱谣》的情景底衬,为这个悲剧故事抹上了一层诱人的绿色。

  沿着这样的情节发展下去,必然会有巨大的逆转,否则就不会产生戏剧的内在张力。姐弟失散,姐姐成为皇后,弟弟成为家奴。榆钱歌谣成为姐姐思恋弟弟的情结,只好张贴皇榜寻找弟弟。而弟弟成为国舅之后,宛若“小泥鳅跳龙门”,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生活的巨大反差让窦少君处于失重状态,最终犯下死罪。在这样一个急转直下的情势里,《榆钱谣》巧妙地表现了两次“榆钱汤”。第一次是窦少君过生日,姐姐拒绝了所有的贺礼,只为弟弟送来“榆钱汤”,暗示弟弟不要忘记过去,警惕糜烂生活的侵蚀。第二次是窦少君被皇帝赐死之后,姐姐将毒药放进“榆钱汤”里,完成了大义灭亲的舞台动作。从充满了亲情的“榆钱汤”,到成为毒药的“榆钱汤”,《榆钱谣》成就了戏剧的升华。正是这碗“榆钱汤”,充满了令人震撼的警世意义:其实人们都没有长久地感到满足过,尤其是像窦少君那样有着严重缺失感的人,一旦在短时间内感到满足,就会放弃紧张与危机的感觉,放弃对自己的约束,允许自己变得自私自利以及一味追求享乐,最后把幸福变成毒药,毁灭自己的生存。由此,一个可怕的问题产生了:难道任何一个人如果落在窦少君的情境里都会将自己的生存毁掉吗?回答是否定的。窦少君之所以会堕落下去,就是由于理性的缺失。而姐姐窦漪房却不同,在皇宫里她伴随着危机感过日子,始终保持着明朗豁达,明辨是非的品格。我们很难说那个时代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但是,窦皇后心中遵循的是大汉律条,由此造成她隐忍和理性的气度,所以她大义灭亲,勇于担当的行为就有了依据。当然,作为艺术创作,窦皇后有着理想化的色彩,不过我们还是相信理性的力量,那碗“榆钱汤”即可以是亲情,也可以是毒药,就看我们是怎样控制自己了。

  就警示意义而言,《榆钱谣》有着很强烈的折射效果,就像当年的《海瑞罢官》,总是让观众想着当代的事情。窦少君的岳丈郁满金开煤窑发生冒顶事件,致使三十八名窑工死亡,这一情节的设置让观众会心一笑。当今中国频繁出现的矿难使该情节贴近了观众的心理,似乎遥远的西汉就在眼前。有些观众会提出,那个年代有煤窑吗?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早在《山海经》里就有关于煤炭的记载,那时把煤炭叫做“湟石”,基于此,我国西汉时期开采煤炭是很有可能的。其实在该剧中,那时有没有煤窑已经不是很重要了,这个带有幽默色彩的情节设置成为一个折射现实的手段。观众们会思考,那个时代,一个女人还能那样通情达理,心怀律条,大公无私,而当今的人们又该如何呢?(姚建国)

稿源 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冯叶
.
相关新闻:
新编历史剧《榆钱谣》首场彩排在燕山影剧院上演   14-08-28
年轻新秀担纲新编古装剧《榆钱谣》主演   14-08-28
唐山市评剧团新编古装评剧《榆钱谣》完成彩排(图)   14-08-27
迎中国评剧艺术节 唐山评剧团加紧彩排《榆钱谣》   14-08-26
著名编剧陈家和力作《榆钱谣》将亮相本届评剧节   14-08-19
.
 
.
 
热点新闻
·唐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研讨交流会
·拍手称快!唐山一9人恶势力集团被端!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举行
·2019“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唐山闭幕
·唐山500多种农产品亮相中国(廊坊)农交会
·陈学民:坚决落实领导责任 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历届残运会中规模最大!唐山举办第六届残疾人群体运动会
·唐山这个5A级景区门票执行淡季价格啦!
·2019年中共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第三轮巡视公告
·丁绣峰调研站西片区:加快打造聚集优势资源的“唐山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