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唐山>社会新闻 正文

记全国最美职工评选获得者、唐钢职工郑久强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5-05-01 3:08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炼钢炉前追梦人

——记全国最美职工评选获得者、唐钢职工郑久强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王晶)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是什么?是七色的彩虹,是幽深的大海,还是无垠的天空?他说——是梦想,是炼钢炉前的梦想。

  砥砺二十六载,炉火烈烈,他在炼钢炉前践行自己坚实的步履,留下深深的印迹。

  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炼钢技能专家、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全国最美职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这一串串闪光的荣誉属于他——唐钢首席操作技能专家、热轧部转炉车间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郑久强,他用坚实的脚步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梦想从这里出发

  最初的梦想,郑久强只是想把工作做得更好,不让师傅“甩脸子”,不让身边的人瞧不起。

  1989年,19岁的郑久强从唐钢技校毕业,走上炼钢炉台。像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一样,最初对炼钢的浪漫憧憬,很快被繁重的体力劳动、钢花飞溅的环境,特别是老一辈炼钢工的“牛气”给打消了。一开始,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加之身体瘦弱的他力量单薄,取样勺探入炼钢炉深度不够,当师傅看到他取出的大部分是钢渣而不是钢水,从而影响检测钢水温度和成分时,气愤地把挂渣板摔到地上。这一“摔”,犹如被打了一记重重的耳光,让向来心气儿高的郑久强脸上火辣辣地疼,也激起了他工作后的第一个梦想——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让人瞧一瞧。

  之后的几年,郑久强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炼钢技术之中。班上,他细心观察老工人的一招一式,虚心请教;晚上,挑灯夜读,攻读炼钢技术,第二天又在操作中实践和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10月,参加工作不到四年时间,年仅23岁的郑久强被破格提拔为炼钢炉长,成为该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炼钢工,打破了唐钢一般需要十年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炼钢工的“老规矩”。

  为了提高炼钢水平,只有技校文凭的郑久强,硬是自学拿到了钢铁冶金专业本科学历。2002年5月,郑久强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首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唐钢举行,郑久强作为代表参加比赛,并且力挫群雄,摘取了“全国炼钢状元”的桂冠,成为了“华夏第一炼钢工”。

  郑久强出名了,无数的荣誉纷至沓来,诱惑也跟着鲜花和掌声蜂拥而至,有民营企业许以年薪百万元聘请他,并承诺给他下岗的妻子安排工作,他都一一拒绝了。“是河北钢铁集团、是唐钢公司培养了我,我的一切成绩和荣誉都不是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河北钢铁集团及其所有的一线职工,离开河钢,我良心上过不去。”郑久强这样说。

  只有脚踩大地,才会有飞翔的力量。

  梦想照进现实

  梦想,源于坚持的力量,实现梦想,唯有靠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郑久强把这份力量和坚持嵌入到企业的发展中。

  从螺纹钢、线材等普通长材产品到汽车钢、搪瓷钢、硅钢等精品板材,从“绿色钢城”到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郑久强在这场钢铁巨变中屡试身手,用执着和坚守书写着对钢铁的挚爱和忠诚。

  冶炼精品板材用钢,对钢水洁净度要求非常高,而磷含量的控制,是冶炼关键,也是令冶金行业同仁头疼的一个大难题。去年初,他从提高转炉脱磷效率,保证转炉终点高拉碳入手,深入分析磷在冶炼前期、中期和末期的氧化情况,寻找提高钢水洁净度的解决方案。1000多炉钢,每一炉钢的10个关键控制点,郑久强都逐一分析,将每一个最佳控制点记下,再分析当时的操作方法,固化最佳操作模式,最终形成了延长前期和末期吹炼时间,缩短中期冶炼时间的“两长一短高拉碳控制法”。转炉车间钢水洁净度显著提升,转炉冶炼综合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终点平均碳含量由原来的0.07%提高到0.14%,综合成本降低6.38元/t。

  面对钢铁行业新常态,河北钢铁集团强力推行刚性资金管控,倒逼各子公司集中精力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深挖内部潜力,逐步构建低资金保障、低成本支撑的生产经营新模式。而转炉历来是消耗大户,搞不好要拖整个工序降成本的后腿。郑久强主动承担起优化炼钢结构成本的课题,又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发挥自己的操作技术优势,学习行业先进的降本经验,精心制定、优化炼钢操作方案,分析各种冶炼参数的变化规律,全力寻求转炉技术指标与原料成本的最佳结合点。过去,150吨转炉钢铁料消耗达到1100kg/t在业内看来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天文数字,而通过郑久强不懈的努力,1100这个数字逐渐被一个个更小的数字所替代。2014年,唐钢热轧部钢铁料消耗达1064.8kg/t,比2013年降低1.87kg/t。在国内同类型转炉中遥遥领先。

  这个舞台光彩夺目,可台下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挑战和艰辛。26年间,郑久强在转炉平台上走过的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半的距离,郑久强的梦想在一一实现,犹如沿途美丽的花朵,绚烂绽放。

  梦想之树花开绚烂

  炼钢炉前,改革创新仍然是郑久强追梦路上最动人的音符。

  “双渣操作法”是近年来钢铁行业内推广的新型生产工艺,脱磷效率难以把握,渣中含铁珠等技术难题一个接着一个,但与常规冶炼工艺相比,造渣料消耗与钢铁料消耗大幅降低带来的“诱惑”深深吸引着郑久强。通过和国内先进企业对标,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郑久强归纳了影响渣铁分离效果的种种因素,并逐一分析。通过创新工艺路径,加强工艺控制,最终形成了一套最佳控制方案,总结出了双渣冶炼前期的高效脱磷技术、快速倒渣技术、降低双渣倒渣过程中铁珠含量等先进技术,使唐钢热轧部的双渣操作水平行业领先,不仅有效解决了该项技术倒渣含铁量大的技术难题,还使前期脱磷率达到了60%以上,年创效益1300万元。

  去年,唐钢积极贯彻河北钢铁集团部署,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针对市场需求推出硅钢产品。唐钢热轧部转炉车间肩负为硅钢生产提供优质钢水的重任,降低钢水中的硫含量是关键,生产组织难度很大。作为炼钢专家,这副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了郑久强肩上。

  每天,郑久强就连吃饭都不离开主控室,眼睛紧盯电脑上的数据,一炉一炉地观测。火红的炉台前,他挥汗如雨,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对大家进行全过程指导,监督检查炼钢操作要点和作业指导书的落实情况。他还通过研究摸索,提高了炼钢过程温度,实现了最大限度脱硫,制约转炉工序生产优质钢水的瓶颈被彻底解决,保证了钢水成分满足内控要求,吨钢成本还降低了近50元。

  梦想是生在暗地里的一颗种子,只有破土而出,拔节而长,终有一日开出花来,才能得到别人艳羡的目光。如今,郑久强这颗梦想的种子已花开绚烂、硕果飘香。

  共同的钢铁梦

  梦想不仅是一个愿望,它更是现实中的一盏灯,光明自己,也照亮世界。

  企业的茁壮成长,让郑久强的梦想更加“海阔天空”。“现代化生产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一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他深知,规模化生产对每一位炼钢工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更多的炼钢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006年,他成立了郑久强工作室,向职工讲授破解影响产品质量疑难问题的好方法、小窍门。“要发挥工作室的作用,让更多的炼钢工脱颖而出。”郑久强创新工作室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开展了现场课堂、技术难题会诊等多项活动,并且每月都组织技术比武,以此促进工作室成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工作室的一大成效,就是让整个炼钢操作更加标准化,缩短炼钢工培养时间。目前,他的创新工作室成员中有4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2名市级劳动模范,6名公司级劳动模范,8名职工曾10多次获得炼钢状元称号。行业大赛中,评判人员纷纷惊讶:“唐钢出来的炼钢参赛选手个个操作都非常规矩!”这“规矩”的背后,是郑久强手把手教,近乎苛刻的操作要求。

  几年来,郑久强工作室申报15项国家发明专利,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产生先进操作方法12项,已经申报职工岗位创新成果28项。目前,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郑久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为首批50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

  钢铁报国,敢为先锋。河北钢铁集团以振兴民族钢铁工业、担当国家角色为己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郑久强意识到,他的梦想正随着他的企业一起长大。兄弟企业前来“取经”,郑久强倾囊相授,业余时间他还被很多企业请到生产现场,传授经验,炼钢工甚至会直接打电话向他请教生产中的难题。有人劝他要有所保留,郑久强却说:“以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琢磨着自己、车间怎么干好了。现在不同了,国际化的企业要有国际化的胸怀。”这就是一个新时期劳模最质朴的钢铁情怀。

  有梦想,就有希望,就有机会,就有力量,就会成就出彩的人生。

  这片土地,钢花飞溅,炉火正红。郑久强的追梦之旅,仍在路上……

稿源 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张凌
.
相关新闻:
.
 
.
 
热点新闻
·丁绣峰调研站西片区:加快打造聚集优势资源的“唐山门户”
·你关心的供暖问题答案都在这儿!唐山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与媒体互动
·丁绣峰: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会
·唐山调度推进人才和校城融合工作
·唐山市市场监管重点工作推进会召开
·唐山将启动国省主干道路隔离设施建设 加大电子警察建设投入
·唐山市政协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
·唐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文学作品“我与我的家乡”摄影作品征集大赛获奖名单揭晓
·唐曹高速延期断交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