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唐山>社会新闻 正文

大钊故里:嬗变的乡村 不变的乡愁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5-07-13 8:37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大钊故里:嬗变的乡村 不变的乡愁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裴建伟 王岩军)古井老宅,青砖黛瓦,参天古树……少小离乡的孙维迎老人踯躅于家乡宁静的小巷中,摩挲着斑驳的砖墙,倚扶着门前老树,凝望着微阖院门,萦绕心头的那一缕乡愁愈加浓烈。

  “走得再远,离开再久,难改乡音,难却乡愁。”耄耋之年,孙维迎千里迢迢从哈尔滨回乡祭祖,在老家乐亭县大黑坨村已然住了半个月,却丝毫不想返程。老人说:“家乡变美了、变富了,生活条件变好了,可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还是那股韵味。村人面貌是陌生的,但神情举止却透着亲切。”

  变了,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家乡,大黑坨村日新月异——村容整洁、道路宽敞、绿树如茵、花团锦簇。而不变的,却是依旧淳朴的民风民俗和大钊精神的代代传承。

  “每个村民都期盼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但也希望留住对大钊的记忆、留住那份乡愁。”大黑坨村党支部书记张仲华告诉我们,不搞大拆大建、不破坏当地民俗风貌是大黑坨村人的坚守,对人文底蕴的保护和传承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刻意”行为。

  在决策过程中,大黑坨村历届领导班子都充分遵从村民的意愿,在规划理念中融入本地文化、建筑风格以及古树、古井等历史符号的乡土风情,在文化传承中为美丽乡村建设破题。

  2014年,大黑坨村专门聘请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和环境学院教授、全国知名规划专家吕斌教授规划设计方案,特邀本村年长村民出谋划策,开工建设一条与大钊故居建筑风格相契合的民俗风情街。

  民俗风情街主要延续村庄原有的建筑形态、空间构成和院落布局,融入民国建筑元素。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村内3条全长3600米的主街临街墙体外立面全部改建成与大钊故居风格一致的清末民初样貌、新建改建清末风格民居78户,同时设置了一系列地域及历史人文风格浓郁的街头雕塑、小品,民俗风情街已初具风采。

  作为大黑坨村历史文化传承核心的李大钊故居,坐落于村子中央,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故居历经沧桑,在1958年和1978年曾两次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平时也会定期进行保护性维修,依然保持着百余年前的旧貌,年接待游客达数十万人次。

  “故居门前的这眼古井,是当年李大钊的大祖父李如珍带领全村人开凿的。清醇爽口的井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每每喝上井水村民都对李家称赞不已。”故居管理处主任吴瑞彬说。如今,古井被后人完好无损地保护起来,成为数代大黑坨人刻印心头的乡愁符号。

  时光荏苒,大黑坨村始终不变的是对李大钊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而嬗变的,则是大黑坨人对大钊精神时代内涵的不断诠释。

  大黑坨村世代务农,但敢想敢干的大黑坨人,却不断赋予这片热土以无限生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敢于创新的大黑坨人在全县率先发展起设施农业,成为了乐亭县现代高效农业的发源地,而乐亭县历次现代农业的技术创新也都是从大黑坨村发端。

  不变的,依然是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而变化的,却是日新月异的农业产业。经过二十余年飞速发展,大黑坨村680户建有温室大棚1600个,已成为冀东地区重要的错季精品果菜生产基地。在这里,一家建有几个温室、年收入几万元到十几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一些完成“原始积累”的种植大户还当起了农产品经纪人、成立了各类农业合作组织,进而带动了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稿源 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吕泽萱
.
相关新闻:
李大钊孙女到乐亭大黑坨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图)   15-06-02
“大钊讲堂”第二场开讲   15-05-29
唐山边防检查站检查员到李大钊纪念馆举行团日活动   15-05-08
乐亭公安局组织参观李大钊廉洁风范展(图)   15-05-04
唐山:乐亭学习大钊廉洁风范坚定人生理想信念   15-05-04
.
 
.
 
热点新闻
·丁绣峰调研站西片区:加快打造聚集优势资源的“唐山门户”
·你关心的供暖问题答案都在这儿!唐山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与媒体互动
·丁绣峰: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会
·唐山调度推进人才和校城融合工作
·唐山市市场监管重点工作推进会召开
·唐山将启动国省主干道路隔离设施建设 加大电子警察建设投入
·唐山市政协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
·唐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文学作品“我与我的家乡”摄影作品征集大赛获奖名单揭晓
·唐曹高速延期断交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