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立业 诚实待人 奉献爱心 回报社会——自强自立赢得幸福人生
万隆服装商场是一家拥有200多名员工的民营服装营销企业,以经营中老年服装、运动休闲服装、时尚女装为主。商场自2003年成立以来,始终把“诚信为本”作为企业的经营之道,在员工中着力打造“诚信经营、爱在万隆、幸福人生”的经营理念。本着“自强自立、坚忍不拔、诚信为本、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大力弘扬以“德、孝”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
1991年,董素华从猪鬃工厂下岗。刚下岗时,那种迷茫和惆怅,无助和彷徨占满了整个内心。可是,人总得要活下去,万般无奈之下,她开始尝试经营服装。在胥各庄街里摆地摊,赶圈集。虽然在艰苦的经营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但也看到了这种经营方式朝不保夕,很难有大的发展,慢慢地认识到,只有走出去,开阔视野,才会把握更好的机遇,才会有未来。
1994年,董素华试着进入小山批发市场做起了服装批发生意。现实与理想总是有着太大的距离。由于经验不足,市场调查不充分,更没有雄厚的资金做支撑,苦撑半年就以血本无归而收场。痛心之余,她认真总结教训,冷静分析市场,凭着天生不服输的一股子倔劲儿,东挪西凑又筹来了一笔资金,再次进军服装批发市场。第二次进入小山批发市场后,她善于动脑,积极分析市场,严格控制自己。一改当初的那种急躁,遇事学会了冷静,也有了几分沉稳,同时结交了一些朋友,向他们耐心地请教,一切稳步开始,从不急于求成。就这样,用借来的1.6万元钱,在小山服装批发市场一干就是7年。7年的风风雨雨的捶打,7年的坎坎坷坷的锻炼,给了她深刻的启发:为人要诚实,经营要守信。
2002年,丰南经济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服装市场也不例外。于是,董素华下定决心要在自己的家乡干出一番事业。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准备,2003年,她大胆租下了位于城区中心位置的丰百底商。但一盆冷水迎面而来。商场开业10天,就遇到了流行性“非典”开始在全国肆虐,货源阻断,街道上冷冷清清,偌大的门店每天才卖二、三百元,她急在心里却束手无策。衣服卖不出去,房租就出不来,职工工资也没有着落。那时的员工有19个人,工资发不起,员工们人心惶惶。为了让员工安心工作,除了做好她们的稳定工作外,董素华四处向亲朋好友借钱,及时发放员工工资,决不拖欠员工一分钱。这样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理解。
凭着这种精神,董素华带领她的团队挺过了困难,企业有了小的发展。2006年,又租下了当时已经几度亏损、几易其主的吉天圣市商场,仍然经营服装生意。她坚信,凭着我的执着一定能干好。就这样,她又多方筹措100多万元,在人们惊愕不解并视之为“傻举”的目光中坚定地干了起来。2009年,又拓展了步行街三个大型专卖店。正当干的风生水起时,却迎头赶上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企业要么发展,要么倒闭。看着百余人的企业,压力倍增,更感到了肩上的责任。资金链的短缺,员工工资无着落,都一一困惑着她。为了解决资金短缺,她心里有股信念,就是砸锅卖铁也绝不亏欠员工工资。万般无奈之下,她毅然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向银行贷款,在最困难的时候,用这些贷款来给员工发工资,让这些跟着她的下岗姐妹们都能安心地在万隆工作。董素华的行为赢得了全体员工的信赖,在这段困难期间,商场上下团结一致,形成了“商场为我,我为商场”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诚信文化,不仅没有流失一名员工,反而又吸收了大批下岗女工和刚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为社会尽了绵薄之力。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她深刻地认识到:企业不能把盈利作为唯一目标。心怀感恩,提升员工素质,大家共同成长是经营企业的更大社会需求。为此,她坚持从每件小事做起,真心地关爱员工的工作状态、家庭情况乃至个人素质提升。在帮助员工解决好日常生活问题的同时,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对每一名员工进行个人成长培训、职场与婚姻家庭知识培训、亲子教育培训、国学传统文化培训等各类培训,使员工整体素质有了全面提升,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董素华秉承着“人生要有使命感”、“奉献是快乐的”的人生信条。从2006年开始,董素华逐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资助春蕾女童40多名,设立有万隆春蕾爱心基金,累计为春蕾女童、母亲水窖、爱心基金等公益活动或组织捐款捐物10多万元。她希望通过万隆的捐助,能够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少一分坎坷,多一些阳光和欢笑;能够使这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能够让身处困境中的学生感受到来自于社会的关爱,让她们在爱心的滋养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以自己的健康成长回报家人、回报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