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解读③实现新突破再创新辉煌
世园会会址核心区的绿化数量显著提升。本报记者 吕光宇 摄

钢铁行业延伸产业链。本报记者 闫军 摄

迁西光伏电场。本报记者 闫军 摄

“激扬艺术节,放飞中国梦”。本报记者 吕光宇 摄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郑芃芃)当我们信心满怀地迎接“十三五”之际,也同样迎来了唐山发展的关键期,既要巩固企稳向好的势头,又要抢抓机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既要全面完成好今年的目标任务,又要谋划好“十三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的召开,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征途。新的起跑线就在脚下,宏伟的目标正在召唤,全会传递出哪些发展的信号?如何在事关唐山再创辉煌的重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记者对全会精神进行梳理解读,向读者呈现这些答案。
在做好“加减乘除”大文章上实现新突破
全会提出:要在做好“加减乘除”这篇大文章上实现新突破。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唐山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决不能有半点犹豫。实现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高度重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好“加减乘除”这篇大文章:“加”就是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就是打好压解过剩产能攻坚仗;“乘”就是推动创新驱动;“除”是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市场化程度。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我们现在的发展状态,就像蚕蛹处于破茧成蝶的关键节点。如果墨守成规、缺少突破的勇气,那将永远困在茧中;只有大胆创新,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才能破茧而出、化蛹成蝶、获得重生。
“面对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倒逼压力,只有牢牢扭住‘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转型升级不是空喊口号,它要求我们把各项工作都做实在‘加减乘除’这四个基点之上,唯如此,才能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唐山又好又快发展。”专家分析认为。
在当前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进程中,我市在改革创新、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活力还不够足,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利益格局等许多方面的原因制约了创新、影响了发展,这既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也是我们必须突破的“瓶颈”。
“做好‘加减乘除’的文章,就是本着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原则,服务国家战略,追求更有效益、更高品质、更绿色的经济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总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专家给出这样的解释。
在做大做强“三大板块”上实现新突破
我市与沿海先进地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沿海临港产业、城市经济、县域经济三个方面。“十三五”期间,“三大板块”要一起发力,同时实现新突破,以此支撑起唐山经济发展再创新辉煌。
全会提出,要按照“在沿海城市中晋级升位”的要求,以青岛、大连、宁波等先进城市为标杆,对沿海增长极、城市经济、县域经济“三个板块”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加强分类指导,促其做大做强。
从宏观环境看,我国沿海高度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正在崛起的天津滨海新区等,其发展速度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如果不强势发展,就会被标兵越甩越远,被追兵越赶越近;只有补齐短板,才能缩小与沿海先进城市的差距,才能更好地与京津协同发展。
“这‘三大板块’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在发展的内容和重点上也存在差异,要实施分类指导。”专家分析认为:曹妃甸区、海港开发区要加快临港产业聚集,率先发展,成为真正的沿海增长极;中心城市要坚持一手抓服务业、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提高对市域经济的服务和辐射能力;县域经济要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走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全会提出:沿海增长极要率先发展,打造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海港开发区四个平台,重点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型重化工业、能源产业、精品钢材基地,努力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和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
城市经济要以建设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京津冀东北部综合交通运输中心、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提高对市域经济的服务和辐射能力。
县域经济要走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打造好县城和开发区两大平台,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增比进位突破,争取更多县(市)跻身全省十强、全国百强。
“要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板块,必须导入新技术、切入新领域,以‘互联网+’思维为核心手段,努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邸义认为,对高新区来讲,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形成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在内的全程孵化链条,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格局;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突出产业链招商,培育更多的产业发展平台和载体,助推唐山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在抓实“九大增长点”上实现新突破
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最根本的是锲而不舍地抓实经济增长点。抓实抓出增长点,既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也是各项工作的根本之所在。只有抓实抓出增长点,才能支撑起我市的可持续发展。
全会提出,把项目建设作为首要抓手,坚持一二三产项目一起上,持续开展项目攻坚,努力抓出一批立市立县乃至对全省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战略支撑项目,力争“十三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
全会提出,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出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大企业、超千亿的企业集团,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以上,形成一批上市企业、名牌产品。
全会提出,完善开发区(园区)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园区扩规模、上水平,确保到“十三五”末,全市36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税收等主要指标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开发区(园区)达到10家。
“就我市现在的发展水平来讲,在一定时期内还得靠投资拉动,投资拉动的实质是项目拉动,开门见山地说,就是只有抓项目才能实现真发展。”专家分析认为。
谈及如何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市发改委主任庞秋原认为,“当前我市项目建设呈现良好势头,各县区要在进一步找准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广泛对接,内激外引,争取在抓好重大项目上实现更新突破。此外,我市将以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为目标,以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芦汉创新型产业示范园区和各类省级以上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一批合作发展平台建设,谋划推进一批合作项目。”
“着眼‘十三五’,我们将努力促成一批重点、亮点项目。着力实施大集团、大项目建设,使我市国企在水泥制造、港口运输、重型装备、陶瓷产业等领域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努力促成与北京金隅集团与我市在建材、陶瓷、机械、城市开发建设及服务等多领域合作,通过企业股权多元化,落实国企京津冀一体化。”市国资委主任孟宪友认为。
此外,全会在抓好临港产业发展,抓好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抓好现代农业发展,抓好中心城市、县(市)城和“美丽乡村”建设,抓好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抓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也给出了明晰的思路和举措。
一系列重大举措将释放重大利好,让唐山的发展更有“温度”,让唐山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