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叠翠”是玉田八景之一,春看松涛拍岸,夏闻鸟语花香,秋收果实累累,冬披素裹银装。正是依托她的美不胜收,山下的小燕山口村发展了千亩樱桃、千亩核桃的采摘园,修建了高标准的水泥路面和文体广场,乡村旅游事业蒸蒸日上。
这天,59岁的陈秀凤大妈和56岁的石利芬大妈找到村支书,说由她们对村里街道和广场进行日常清扫吧,自带工具,不要报酬。
正为此挠头的村支书,嘴巴乐成瓢:好好好!说干就干。第二天黎明,天上还挂着星星,陈大妈扛上自家大扫帚,拎上自家大铁锹,腾腾地大步迈出家门。
路口拐出一个朦胧的身影,听那车轮旋转得轻快,看那车斗上横放的物件,不用问,一定是石大妈。
简单打过招呼,两位大妈各自抡开手中的扫帚。白天的喧嚣里,路面积累了不少尘沙、叶梗、果皮,偶尔,还有硬结的禽畜粪便,藏在两边绿化带里的纸屑、塑料袋也不少。扫帚扫、铁锹铲、弯腰捡、小车推……“哗哗”的清扫声像小村酣畅的呼噜,从村南响到村北,从村西响到村东。
红彤彤的太阳升起来了,“燕山叠翠”把她的清新与美丽映射在小村整洁的街道上,上班、上学、遛早、晨练、下地劳作的人们,脚踩朝阳奔向新生活。睡醒的小村也以清爽的姿容迎来了一天里的第一批游客。
街口的村委会门前,两位满身灰尘的大妈身旁,多了几位同样擎锹拎帚的老人。原来,在两位大妈的带动和感召下,没几天,又有8位大妈先后加入。10个人,把全村的街道分成五个责任区,两人一组,每天清晨五点开工,完工后在村委会门前碰头,再去忙各自的事。
70多岁的陈翠花大妈全天执勤,不仅负责检查早上每个责任区的清扫情况,还随时督查每户村民家门前的卫生,发现垃圾,老人有时自己动手,有时教育村民自己动手。
60多岁的王艳菊大妈是青龙县的搬迁户,一辈子辛辛苦苦把两个女儿都培养成了博士。女儿想接母亲去北京享清福,老人没有去,她说小村才是自己的家,自己喜欢每天和姐妹们在一起忙忙碌碌地生活。
多年来,不管酷暑严寒、雨雪风霜、农忙过节,10个人没有误过一天。
小村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和全市最美乡村,10位大妈功不可没。乡亲们感动大妈们的辛勤付出,不仅自觉养成了讲卫生、讲文明的习惯,而且积极配合、支持她们,还给她们起了一个好听又亲切的名字:十姐妹环卫队。
这称呼把大妈们叫年轻了,大妈们嘴里乐,心里美,手中的大扫帚左右翻飞,说要努力争创省级、国家级文明生态村。
刚刚被评为玉田县第四届道德模范的“十姐妹环卫队”,又光荣地接受了村幼儿园“德育辅导员”的聘任。可爱的孩子们把鲜艳的红领巾系在她们胸前,十姐妹的笑脸像孩子一般纯美,映红了山巅朵朵盛开的山菊花。
因为她们,“燕山叠翠”更显美丽、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