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杜庆君)11月20日,记者从全市工业经济运行通报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快推动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新进展。
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力促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今年以来,我市紧盯影响工业转型发展的瓶颈制约,实施强力攻坚突破并取得了较好成果,我市的成功做法在全省转型升级大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滚动实施100项技术改造、100项新产品开发、100项钢铁深加工和100项两化融合等“四个一百”项目,总投资2131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652亿元,完工150项,本地钢材深加工占比27.8%、高附加值产品比重24%,比年初分别提高0.8和2.5个百分点。二是加快推动支柱产业转型。钢铁行业方面,重点指导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实施产能置换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瑞丰、东华、金马等13个钢铁产能减量置换方案并上报省工信厅。建材行业方面,重点推动金隅冀东水泥整合重组地方水泥企业,今年5月共同组建了唐山市金石联合水泥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实现正式运营。装备制造行业方面,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建设,培育建设数字化车间6个。化工行业方面,重点推动了185万吨焦化压减产能任务落实、涉搬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和中化旭阳炼化一体化项目跟踪服务工作。1至10月,四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88.8%。三是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持续推进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动力电池、电子及智能仪器、节能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发展,高铁装备、特种机器人已成为京津冀最大的产业基地。1至10月,全市五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6.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8.5%。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主动担当作为,强化协调调度,坚定不移推动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加快建设。
今年以来,以落实《推进“4+5+4”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为抓手,建立了12项重点工作路线图、时间表,每月梳理工作进展、工作亮点,组织县(市)区、市直部门考核排名。在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强力指引下,我市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保持了“保三争二冲一”的争先进位态势,包括临港重大钢铁化工项目建设、陶瓷企业退城搬迁、工业设计产业、企业家素质提升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均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在此基础上,我市坚定不移推动“双创双服”工作,以骨干企业、双创基地为重点,加大帮扶力度,着力筑牢“工业强基、企业之家”服务品牌,抓好重点项目跑办工作,提升企业发展活力。通过努力,迁安钢铁及深加工被评为第八批国家级示范基地,远大洪雨等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东华钢铁等9家企业列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占全省的19.6%,累计达到26家;达意科技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列入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冀东水泥列入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26项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落实省第一批技改专项资金2133万元;122项列入省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计划,乐亭县被评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中陶卫浴等企业的19个车间列入省级数字化车间,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