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该如何“适老”,老人们这样说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老年人爱逛公园,但是大多数公园并没有经过适老化改造。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让城市里的公园更加适老,这个问题已经摆在了人们面前。近日,记者来到老年人经常去的凤凰山公园展开调查。
公园设施这样做到适老化
唱歌、跳舞、写字、打牌、下棋、踢毽子……从早到晚,凤凰山公园里热闹非凡,逛公园的老年人非常多。
刚进公园,记者就看到了正在地上写字的张先生,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欢写地书,不仅可以灵活腕力指力,而且还能锻炼腰腿的耐力和韧力,可谓既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身体。记者注意到,广场上的地砖都是正方形的,就像字帖的方格,而且有大有小,非常适合老年人写字。张先生说,他喜欢来这里写字,主要是地面平整。不过他说公园能提供水就更好了,就不用自己每天带水瓶子了。
向里走,公园四周的大长条椅子显示着这座公园的与众不同。这里的座椅没有尖角,而且都有靠背,老年人可以随意而坐。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椅子都是木头的,不是石凳、铁凳。今年春节期间,有外地媒体报道,由于天气寒冷,一位老年人坐在石凳上一动不动,当有人走近用手摸这名老人的时候发现她全身冰凉,已经停止了呼吸,在此提醒老人晨练时千万不要随便坐在石凳上。由于老年人体质比较弱、抵抗力不强、新陈代谢也较慢,坐在石凳上会损害健康。同样,天气太热时,老人坐在铁凳上,易被烫伤,暑气还可通过座椅侵入体内,引发中暑。
公园建设还要考虑老人身体机能衰退、腿脚不方便的生理特点。在凤凰山公园,道路都是平缓的,即便过桥,也都尽量将坡度平缓处理,防止老年人摔倒。
在公园内部还设有类似养老院里常见的“扶手”。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公园设置的栏杆,老年人可以手扶也可以倚靠,从而减少疲劳,辅助锻炼。
公园还需要体现人文关怀
公园的适老化设计除了要保证功能性,还要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在各方面让老人感受到关爱。
“我觉得园区色彩的搭配也要适老。”正在公园散步的市民王女士说,老人年纪大了,视力下降,色彩的明暗可能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她认为,公园为老人提供了在城市中能够便捷地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在景观设计、植被种植、色彩搭配等方面如果能够为老年人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一些慰藉,那就更加完美了。
“除了健身休闲之外,不少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是在公园里进行的。”王女士说,比如很多老年人在公园里面唱歌、跳舞、打太极拳,自发地形成了某些固定的区域,在一些公园的空间设计上,不妨考虑为他们设置一些利于其展示才艺的区域。老年人也想活出精彩来,需要给他们营造展示自我价值的小空间。
公园如何完善,老年人有建议
在公园跳广场舞的人很多,一个舞团总会有人拉一个音响过来播放广场舞音乐。有市民建议,如果公园里设有广播系统,就可以免去老人自带音响的麻烦,音量大小也比较可控。
“我希望活动区能多些遮风挡雨的地方。”老人来到公园,除了健身、遛弯,还常常会带来自己的“绝活儿”,以艺会友,一天在这里要待很长时间,如果遇到雨天等坏天气,没棚子不好办。
“第三空间厕所如今在唐山越来越多了,希望在公园里也广泛设立。”老人行动不便,有老伴儿或儿女陪伴时,内急时该去男厕还是女厕?家住富强城的张先生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他母亲今年78岁,是一位失能老人。对他来说,逛公园时老人如厕让他十分头疼。
“我家离凤凰山太远,每天都要坐公交车过来。”年迈的徐先生表示,自己走不了远路,看着小区里草木渐绿,他心里盼着楼下的空地能建成一个“口袋公园”,这样就方便多了。所谓“口袋公园”,是指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建成的开放式公共空间。它们可能就在小区旁,也可能分布在街头拐角,“见缝插针”地为城市居民提供绿地和休憩场所。
记者 赵立峰 实习生 张荷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