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 17:2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唐山市中心区8区域14条路疏通建设完成 ,“微循环”解决出行“大问题”

原标题:市中心区8区域14条路疏通建设完成

“微循环”解决出行“大问题”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魏伟)在微信、微商早已融入百姓生活的今天,“微循环”对很多人还很陌生,但它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日常出行和唐山市中心区的路网格局。

  路北区曙光楼社区,整修一新的马路构成一个“大十字”,东西南北通向华岩路、卫国路、西山道、北新道。居住在这里的王先生是每天开车的“上班族”,提起小区道路的变化他一下拉开了话匣子:原来,我最怵早晨上班,本来路就窄,小区里还有个大早市,堵车还堵心。现在好了,早市进大厅了,道路宽敞通顺了,我最少可以省七八分钟时间。

  卫国路与北新道口是刘女士每天的必经之地,现在她多了一个选择,遇到前方车多,她可以从卫国路经曙光楼西口拐进小区,再出北口进入北新道,刚好避开了繁忙路口。

  曙光楼是震后重建小区,当时中国是“自行车王国”,小区道路只满足于此,在今天看来先天不足,而王先生、刘女士的感受正来自对这一区域的“微循环”改造。

  我国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4个等级,“微循环”是由部分次干道、支路以下道路组成的区域道路网络。就曙光楼社区来说,“微循环”首先打通了居民家门口的“一公里”。同时,“微循环”融入路网“大循环”,提升路网密度和通行率,有效缓解拥堵。

  我市机动车持续增长,相比之下城区路网匹配不够、优化不够等问题凸显,导致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市政府将打通市中心区道路“微循环”作为治堵之策,市委副书记、市长丁绣峰要求因地制宜,迅速落实。3月27日,副市长黄三平召集会议对此做出动员部署。

  “微循环”“小”中见“大”,要从小处着手,精细化设计、改造、管理;又要从大处着眼,通盘考量整个路网布局,通过打通局部“梗阻”,让全盘血脉畅通。

  为此,市公安交警支队利用高德地图实时交通大数据,通过市中心区路段交通流量,直接从大数据中抓取需要的内容。选取工作日不同时段的实时拥堵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市中心区交通拥堵指数分析图,从而确定高峰时段拥堵区域及拥堵点,以便对症下药,布局“微循环”的点位设置。在此基础上,会同专家实地踏查,委托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制定了《唐山市中心区打通小微循环治理交通拥堵工作方案》。

  “微循环”改造涉及方方面面,市“一港双城”办公室,路北、路南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将之作为推动“一港双城”建设的基础工程,综合实策确保施工改造稳步推进。目前,市中心区德源里、建科楼、渤海南北街等8处区域的14条路“微循环”疏通建设全部完成。交警支队增设M型柱80余个、减速垄2条、交通标志30块、人行横道线1组、减速让行标线2组,加装护栏290余片。

  根据流量检测系统统计,主要区域高峰时段改造后较之前通行效率提升了8.6%。在近期高德发布的城市拥堵指数中,我市由1.6下降到1.4。再创新低,微循环作用不容小觑。目前,规划中的其余10区域“微循环”改造正在进行中。

编辑: 张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