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9 7:3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医疗康养建设正当时!唐山市政协关注老龄化时期的“蓝海”

原标题:市政协关注老龄化时期的“蓝海”

医疗康养建设正当时

  老龄社会是世情国情,加强养老体系建设既是民生所系,又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日前,市政协就“加强我市养老体系建设,助力打造医疗康养高地”开展广泛协商议政。

  截至2018年底,我市60岁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22.6%,到2020年将达到25%,提前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已经成为我们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适应形势变化,未雨绸缪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成为一项事关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的民生大课题。同时,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有机构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0万亿元,将超越房地产业,成为第一“朝阳产业”,抓住养老产业发展的大势,将会培育出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我市地处京津冀和东北三省的腹地,如何将分散在医院、机构和家庭的医、护、康、养服务整合,为老年人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将成为经济转型关键。

  看现状

  “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良性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我市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良性发展格局。一是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出台了规划引领、政策调控、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医疗保障等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2018年省市两级投入专项资金4200余万元,2019年省级下达资金1599万元,并专门安排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启动资金110万元。二是居家养老基础性作用得到发挥。在市中心区建设了42个75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完成12349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升级改造,逐步建立起“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三是各级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关停了25家存在安全隐患、又无法整改的养老机构;28家社会办养老机构被评定为星级养老机构;242家养老机构录入全国养老机构业务管理系统;对全市150名社会办养老机构负责人、240名养老护理人员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四是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加快推进。全市93%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89.6%的医院开设了老年人绿色通道,逐步形成了涵盖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在内的多层次医疗康养服务体系。

  找差距

  把脉问诊七大问题凸显落差

  通过调研,市政协认为当前我市养老体系建设还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老龄化趋势加剧与养老服务发展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市养老机构登记入住人数仅占全市60岁以上人口比重仅为0.72%,但倾向于机构养老的老人比重达12.13%,现有产业发展速度很难满足群众需求。同时,未来的5到10年,将迎来养老产业的需求高峰,如果不未雨绸缪,养老服务供给将形成巨大缺口。二是养老供给形式单一,难以适应养老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新形势。目前,我市养老机构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产业化还处在发育起步阶段,特别是像首佳健康城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机构很少,更缺乏像廊坊燕达国际健康城、上海颐家等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和平台,影响了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社会养老服务组织化水平低,居家养老服务整体处于自发、无序的低水平状态。目前,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发挥不足,居家老年人与养老机构、社区服务、社会养老服务组织之间存在碎片化现象,居家养老只能维持在满足基本养老的自发状态。四是机构养老区域布局不合理,供需不匹配,存在结构性失衡。养老服务供给的市场化高端服务不足,政府兜底的敬老院提供服务过于低端,难以满足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一床难求”和“半数空置”现象并存,结构化矛盾迫切需要解决。五是医养结合对社区、家庭延伸不够,难以适应高龄、失能老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强烈需求。目前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仅为28.75%,医养供给明显不足,医养融合度不高,养老机构与医保报销的通道尚未打通,抑制了老年病患者在养老机构选择就医的积极性,同时缺乏健全的长期护理险以及医护险,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后续发展动力不足。此外,医养结合对社区、家庭延伸不够,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医疗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对医护服务的需求。六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民办养老机构活力不足、运营困难。目前,政府建设补贴、床位补贴未到位或没有的均超过半数,69%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表示现有资金无法维持正常运行,52.46%的农村幸福院存在资金困难。成本高企和盈利状况不佳的矛盾,导致社会资本对养老产业投入信心严重不足,缺乏运营热情。七是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专业人员普遍缺乏。受薪资水平、社会保障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市养老服务行业人才供给数量严重不足,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员仅占7.81%,进行过岗前培训的不足33%。总的看,我市养老服务业与长三角等先进地区相比有落差,与省内石家庄、秦皇岛等城市相比有落差,与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相比也有落差。

  提思路

  八项建议助力医疗康养建设

  在资政建言方面,市政协提出了八项建议。

  ①在政策落实方面:全面深入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唐山市打造医疗康养高地实施意见》,切实解决“卡脖子”政策问题,打通政策难点、痛点、堵点。

  ②在科学规划方面:科学测算需求侧,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制定全市养老体系发展规划,构建覆盖全市、纵向贯通、横向互补的医疗、康复、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建议依托大型综合医疗机构,打造市级重点打造高端养老机构,布局3-5家,总床位数0.5万-2万张床;依托县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打造县(市、区)重点打造中高端养老机构,布局20-100家,总床位数2万-5万张床;依托专科医院、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门诊,打造乡镇街道社区重点打造普惠型养老机构,布局1000-2000家,总床位数5万-10万张床。另外布局700-150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置短期或日托式床位0.7万-1.5万张床。总计全市按需求侧测算需要布局养老机构1100家-2200家,总床位数8万-17万张床。

  ③在服务品牌方面:引进有实力的大型公司投资打造高档次的机构养老品牌,培育或引进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打造养老服务品牌,扶持打造各类社会养老服务组织品牌。建议参照廊坊燕达国际健康城模式或唐山首佳健康城模式,采取“综合医疗+先进康复+高端养老+地产开发”模式,打造市级高地;参照唐山仁德、上海红日、光大汇晨等模式,采取医养结合+(康复、智慧、连锁等)模式,打造县区高地;采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方法,从打造智慧养老三级、四级平台,打造助餐配餐系统,打造品牌家政服务公司,打造全覆盖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打造普惠型品牌养老机构,提升改造乡镇敬老院,打造农村互助幸福院样板,打造专业化培训学校等八个方面着眼,打造乡镇、街道、社区高地。

  ④在“长护险”方面:争取挤进试点城市,依托医保基金,积极探索实施“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整合医养康护服务为主线,实现医保、财政、个人责任共担的筹资渠道多元化,涵盖基本生活照料、功能维护和长期护理的保障内容多样化,以及满足失能、失智人员照护需求的服务形式精准化。同时,借鉴湖北省黄石市等老工业基地做法,探索二级医院、养老机构、药房整合等模式。

  ⑤在人才紧缺方面:鼓励专业机构对养老护理人员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养老护理专业人员数量,解决服务力量不足问题;对家庭成员开展居家养老基础照料技能培训,将在校大学生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实践纳入学分,缓解供需矛盾。

  ⑥在医养结合方面:以“医养结合”为突破口,科学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高端服务+可支付成本+高品质环境”的示范性康养基地,引领全市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有序放开医疗康养服务市场,加大力度消除医疗康养服务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促进社会力量踊跃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康养服务。

  ⑦在普惠性养老方面:科学确定不同主体的定位和职能,由养老机构提供高、中、低等各类专业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发挥平台和枢纽作用,提供场所、组织活动、整合资源、创新服务;居家养老顺应传统习惯,利用家庭资源,提升品位,巩固基础;养老服务组织市场运作,有偿服务,供求适配,产品多样,志愿辅助,公益补充;政府制定规划,配置资源,政策引导,兜底保障,认定标准,严格监管。特别是要注重发挥社区服务中心作用,将社区服务中心做为新建小区的必要配套,并逐步完善未建老小区的相关配套,实现全覆盖,推动养老服务向社区延伸。

  ⑧在“智慧养老”方面:紧密结合“智慧唐山”建设,制定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和服务标准”,利用好“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更专业的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委员声音

  -张彦勋(市政协委员、市人社局党组副书记):

  建议养老机构科学分层布局。建设高端、高品质养老机构,发挥其在养老事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全方位满足养老需求势在必行。在中心城区,如站西片区、南湖、东湖或大学城等区域建设1-3所设施完备、医养融合、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高端养老机构,满足经济收入高,支付能力强,对机构养老高品质服务的需求。各县(市、区)按照“一县一个品牌”要求,至少建设1个高品质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

  -王相群(市政协常委、电信唐山分公司副总经理):

  建议将养老信息化平台纳入智慧唐山整体规划之中,与《唐山市智慧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实现整体智慧。采用智慧唐山变项目制为运营制的模式,选定平台运营商,负责系统日常维护、升级、扩容和运营。在保持数据是社会资源属于政府的同时,发挥数据作为商品资源的属性特点,进行资源运营有偿服务。分层实施,集中推进。民众以手机APP、网站、热线、触摸屏、网络电视等方式与平台交互沟通,获得服务。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集约建设、属地管理,为今后接入省级和国家级平台奠定基础。采用云技术,按需使用,按量付费,减少前期投入。

  -徐京滦(市政协委员、市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副处长):

  在完善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方面,建议通过多领域合作、跨部门协同,发挥政府、社区以及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的主体合力,加强资源的横向整合和纵向开发,为老年人提供“医+养+康+护”综合照料服务。多元发展,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以医辅养、以医带养、以医托养、以医联养”模式,推动医养结合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政策,逐步将“医养结合”等新机构纳入医保体系,将“养老护理服务”纳入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机构的医保覆盖比例。

  -贾敬苹(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唐山市委副主委):

  养老服务设施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必备条件。要严格落实我市《关于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的规定,对新建居住区和老旧小区按照相关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落实《河北省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中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保障为老年人提供助餐、体检、日间照料、家庭护理服务,为失能、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提供关怀访视、生活陪伴、精神慰藉等服务。建议建立居家社区养老项目整体财政预算制度,在市、县两级财政预算中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科目。针对参与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的各界力量,在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补贴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具体细化的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发展一批带动力强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龙头企业。

  -孙太和(市政协委员、滦州市政协主席):

  建议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养体系。学习江苏、浙江等地的做法,政府与高校联合办学,成立“养老与家政产业学院”,加强养老护理领域的应用型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的培训质量与技能水平。充分利用唐山市现有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以及各县(市、区)职教中心等有利资源,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课程,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养老服务培训机构,并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依托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星级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服务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在岗轮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照护知识和实践技能。

  -范红辉(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唐山市委委员):

  建议完善我市养老服务政策体系。相关政策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养老设施建设规定的同时,要切实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注重养老产业的服务水平,还要加强养老服务行业自律和信用体系建设。同时,要统筹落实好医养结合工作,让老年人在治疗期能够放心入住医院、康复期得到有效护理、稳定期得到精心的生活照料以及安心的临终关怀,让老年人得到最大程度的体面与尊严。建议重新梳理、评估和完善现有的政策文件,对其中比较笼统、含糊的条款进行细化,出台精准化、专项化引导政策和实施办法。

  -张冬云(市政协委员、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经济教研室主任)

  建议加强我市养老行业监督管理。完善对养老行业的相关立法,对我市已有的养老保障、服务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梳理、修订,使之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老龄化社会需求相适应;强化对养老机构的日常监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严格等级评定制度,提高养老行业服务质量;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平台,提高监管效率;建立养老行业黑名单制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以养老名义进行非法集资乱象。

编辑: 侯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