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7 10:33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唐山:古法今承 “盐”值更靓

原标题:古法今承“盐”值更靓

图为大清河盐场。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初秋的大清河盐场海堤岸边,薄雾氤氲的空气中带着潮湿的腥味。朝阳刚刚升起,三友盐化公司的屈鹏和同事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很快,他们的头顶就会骄阳似火。暴晒天气,对别人来说难熬,却寄托着他们的希望和收成。

  眼前这片广阔的滩涂盐田,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宁静而神秘。在近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每一步工序都凝聚着一代代盐工的智慧。

  屈鹏说,制盐分为三步,分别是纳潮、制卤和结晶。纳潮指将海水引进盐池,制卤就是海水经暴晒蒸发的过程,等浓度提升到饱和就逐渐结晶出盐。

  制盐的整个过程都是露天。大清河盐场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三至六月份干旱多风,蒸发量大,是海盐生产的黄金季节。但到了降水集中的七至八月,岂不前功尽弃?屈鹏指着黑色塑料布告诉记者,下雨之前,盐工会赶紧苫盖池子,好不容易结晶的盐才不会融化。

  在阳光的照射下,不同盐池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从蓝色,到橙黄、绛红,宛如一个个巨型的天然调色盘。屈鹏解释说,这是盐池中藻类和卤虫浓度不同造成的。

  原来,随着卤水浓度的不断提高,水中就长出一种软体动物,当地人称其为“卤虫”。卤虫籽生在盐床的土壤里,它的生长有利于盐田防渗、净化卤水。记者眼前这池水由于浓度太高,卤虫死亡,红色嗜盐菌吸收卤虫的营养,大量生长和繁殖,所以池水呈暗红色。

  卤虫是盐工眼中的宝物。屈鹏回忆,1987年1公斤卤虫可卖5元,相当于猪肉价格;1公斤卤虫籽可卖40元,是鸡蛋价格的10倍。因此,沿海村民曾把捕捞卤虫籽作为生财之道。

  结晶后的粗盐还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得到平时吃的食用盐。在洗盐场,堆成晶莹“雪山”的大粒盐被源源不断运输到机器中洗涤、粉碎、脱水、筛分。“洗盐可不是用普通的水洗,而是用饱和的卤水,这样结晶才不会溶解。”屈鹏说。

  海潮跌宕,日夜不息,见证了千年变迁。

  大清河盐场地势平坦,海水清澈,含盐量高,发展海盐生产得天独厚。这片盐田历史悠久,它的前身石碑场,始建于元朝1287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论北方大港一文中也写到:“此港筑成,立可获利,以地居中国最大产盐区域之中央故也。”

  如今,这片位于曹妃甸港区和京唐港区之间的盐场,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企业职工从1965年建场时的近万人,精简到了现在的一千余人,而海盐产量却比之前翻了十多倍。

  令屈鹏骄傲的是,这座盐场所在的长芦盐区已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其产量占到了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而大清河盐场是长芦盐区四大盐场之一,年产盐51万吨左右。

  大海的味道远比咸味要丰富。海水制盐后残留的母液叫卤水,如果排放到江河湖海,会引起人和动物中毒,还污染生态环境,因此被严令禁止。

  而大清河人,就是用这苦涩的卤水,点出了几多滋味。

  三友盐化公司副总经理张庆龙介绍说,公司将苦卤引进,先通过空气吹出法吹出溴素,然后通过真空蒸发浓缩结晶工艺生产出氯化钾产品和浓厚卤,再经对浓厚卤进一步浓缩,最后全部转变为六水氯化镁产品。

  通过这一系列工艺处理,最终将制盐剩余海水逐级吃干榨尽,实现了零排放。卤水虽然苦涩,但其中含有的钾、镁等多种化学成分,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充分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给我们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副总经理张庆龙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目前,三友集团的海水化盐制碱、曹妃甸电厂的海水冷却和首钢京唐公司的海水淡化等正在有机联合,一条完整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逐渐清晰。

  记者 祥华 晓悦

编辑: 许云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