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 7:4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二孩”时代喜与忧!唐山人品评“二孩”

原标题:唐山人品评“二孩”

□记者 李相林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2015年国家放开了“二孩”政策。但从各地的数据看,人口似乎没有出现井喷式增长。是生育观念的改变,还是因为整个养育体系从成本到精力的奢侈品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普通市民的生活,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二孩”政策的。

漫画

  不断调整的计划生育政策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196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提出:“使生育问题由毫无计划的状态逐渐走向有计划的状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既定的政策。”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标志着中国的人口政策开始成型,人口机构也初步建立。

  1958年以后,因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进展,60年代人口增长出现高峰。70年代初,人口问题逐渐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73年国家把人口指标第一次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指标中。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最好只生一个”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号召,同年中共中央69号文件又提出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号召。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响应“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1981年提交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又提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015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全面二孩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焦点。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9年1月3 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则进一步提醒人们,距离中国人口总量减少,或许只剩下不到10年的时间(如下图)。

  社科院此次的报告基本沿用了联合国的测算方式,根据总和生育率(每个育龄妇女在此期间平均生育数量)进行计算。他们设想了两种情况:如果在未来几十年,中国总和生育率有所回升,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并在2065年回落至1996年的人口规模。而如果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6左右,那么从2027年开始,中国人口总量就会开始减少,而2065年的人口数量将会在大约11.72亿人。

  您要不要“二孩”?

  “全面二孩”是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这是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主流的人口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激增,还能带来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化,缓和社会矛盾等诸多益处。针对到底要不要二孩这个话题,记者随机采访了我市部分已婚育儿的家庭。

  采访对象一:李老师,我市某学校任教,40岁,育有一女。

  记者:您能讲讲当初生孩子时的情景吗?是否有人帮您照看孩子?

  李老师:2007年我女儿出生,那个时候我在学校里还算年轻的教师。孩子一出生,感到生活压力激增。虽然婆婆也偶尔来帮我看孩子,可毕竟还是要自己主力带娃。休产假那大半年,我每天都是跟着孩子的节奏生活,作息都乱了。有时候我睡着了,孩子醒了,我就必须赶快起来喂奶,哄娃。她醒了想玩,我即使再困也得陪她、哄她、逗她开心。初生儿就是这个特性,饿了、尿了就会大哭着喊你。整个产假仿佛每天都在打仗似的,除了喂奶、哄娃,再有就是无尽的尿布。孩子皮肤嫩,而且是女孩子,所以我特别注意。除了带孩子出门用尿不湿,其他时间都是用纱布充当尿不湿,这无形中就加大了工作量——洗尿布。

  记者:生了孩子后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李老师:影响是肯定有的。我平时课比较多,需要请假接孩子放学。目前的小学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需要家长每天陪伴练琴、阅读等等,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记者:您女儿现在几年级了?每年给孩子的资金投入有多少?

  李老师:六年级了。具体的我没算过,但一年下来3万元是肯定有的。

  记者:您还考虑生二孩吗?

  李老师:不要了。工作实在太忙了,没时间照顾孩子,如果要孩子就要给他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若全盘托付给老人照看就失去了要孩子的意义,还不如不要。一个女儿就够我忙活的了,再要一个孩子的话,恐怕要变成“孙悟空”才行了。

  采访对象二:王护士,我市某医院工作,42岁,育有一儿一女。

  记者:您是出于什么考虑要的二孩?

  王护士:我是个二孩妈妈,第一胎是女儿,今年已经上初二了,二孩是个男孩,刚过3周岁生日。由于我和老公都不是独生子女,而且当时国家生育政策又没放开,所以即便我很喜欢孩子,也一直没要二孩。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我和我老公既意外又欣喜,虽然那时候我已经39周岁,算是高龄产妇了,可想到,只要一个孩子的话,不但她会孤单,而且我们也体会不到子孙绕膝的感觉,所以选择了二孩。

  记者:二孩出生后,你们的生活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吗?

  王护士:的确有所不同,除了孩子带给我们的欢乐,就是无尽的忙里忙外。因为要上班,产假过后,就把孩子交给奶奶照看了。每天6点一家人就起床了,给老大做早餐,然后一起出门送老二到奶奶家,再送老大上学,接着去上班。医院的工作繁重而忙碌,再加上接送孩子,一天下来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别说看书,就是看看手机都难。

  记者:你喜欢这样忙碌的生活吗?是否后悔这个选择?

  王护士:忙碌起来的时候,真的有些后悔。毕竟我不是全职太太,现在的状况是又要工作赚钱,又要照看好孩子,压力真的很大。有了二孩后不仅仅是累,生活上的开支也要节省。除了满足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还要给老大报名各种课外辅导班,我自己都不敢随便花钱了。

  采访对象三:王先生,事业单位职工,33岁。

  记者:王先生,您是否有要二孩的考虑呢?

  王先生:坚决不要了。

  记者:为什么?

  王先生:我家现在一个男孩,今年上一年级。自从他上了小学,我跟着他体会到了上学的不易。每天下午5点左右放学,到家就要写作业、背课文、读古诗、念英语。这一通忙下来,就到晚上10点左右了,根本没有娱乐的时间。我一个大人都觉得枯燥,更何况孩子呢?孩子班上的其他同学都报了课外班,咱也只能跟着报。我们都是双职工,早九晚五的工作性质改变不了,父母年龄也都大了,再要一个孩子的话,也没有人能帮我们看。

  采访对象四:陈女士,我市企业退休职工,65岁。

  记者:您的日常生活都是怎么过的?

  陈女士:我有一个孙子一个孙女,孙子上三年级了,孙女还不到3岁。儿子、儿媳平时都要上班,我的任务就是每天帮他们带带孩子。我上班时正好赶上了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个好”,那会儿怀了二孩也不敢留,就怕受处罚。如今国家有了二孩政策,我们老两口就赶紧催着他们小两口要二孩。本来他们是不想要的,毕竟工作压力大,带孩子颇费精力。可我们老两口都退休了,身体也都没毛病,完全有能力帮他们带孩子。或许是人老了就图个天伦之乐吧,有个孩子跟着我们,我们老两口还觉着越活越年轻了,生活有盼头!

  二孩政策,社会发展的动力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降低生育率比较容易做到,但要提升生育率却要难得多。生育二孩意味着生活成本、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等都会相应增加。为了改变人口结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1.准生证变生育登记。二孩政策放开后,国家对生育服务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生育子女前,到户籍所在地计生办申请办理生育登记,就可以合法生育,无需办理准生证。

  2.产假。目前我国相关规定中,女职工可以享受的产假都是按照“国家法定产假+地方增加产假”的模式进行的。不管是一胎还是二胎,只要符合政策,都能享受产假。

  3.产假期间待遇。产假期间,不管一孩还是二孩,依法享受生育生活津贴和生育医疗费补贴。

  4.看护假。丈夫陪产假由原先的10天增加到15天。

  5.社保。宝宝出生后,就可以去办理社保卡,看病可报销。

  据专家介绍,二孩政策的实施会给我国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不同的影响。现阶段,全国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9000万对。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出生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最高年份的出生人口预计超过2000万人,这是政策调整的预期效应。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短期可以直接拉动对妇幼健康、婴幼用品、托幼服务、教育等领域的消费。长期看,到2050年,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增加3000万左右,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编辑: 王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