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1 7:38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乐亭倾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标

原标题:乐亭倾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标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曹轩宇、赵翠婷)近年来,河北省乐亭县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确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整体思路,依托人才队伍与基地建设、传统经典的搜集和复演、非遗文化的展示与传播等措施,不断推陈出新,倾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标。目前,该县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四级名录体系,拥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9个,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25人。

  育人才,建基地,夯实非遗保护基础。非遗传承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乐亭坚持开设非遗项目常态化培训班,自2013年以来,仅乐亭大鼓和皮影就累计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为非遗项目传承和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在乐亭,“赛徒奖师”是激励乐亭大鼓和乐亭皮影传承发展的一项常规举措,即按照徒弟比赛成绩同等奖励师父,一师多徒获奖的,重复奖励师父,传承人以师带徒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涌现出年轻的大鼓、皮影新人300余人。2015年,“赛徒奖师——乐亭大鼓、皮影新人赛”荣获河北省第十一届“燕赵群星奖”项目类奖、唐山市优秀县域特色文化活动品牌等荣誉。

  乐亭还大力扶植社会文化团体,对优秀民间文体队伍、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文化精品进行奖扶。自2013年起,该县拨付专项奖励资金100多万元,奖扶优秀民间文体队伍332支,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168人(次),文化精品133件,促进民间文化队伍的发展。同时,建立了“乐亭大鼓传承基地”“清平书社”等4家乐亭大鼓展演交流基地。

  此外,该县依托高校把非遗文化的传承向县外拓展,先后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院校建立乐亭非遗项目的“艺术教育传承基地”,加快了优秀传统文化同现代教育相融合的步伐,同时,多家高校的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先后落户乐亭,为更好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打下了基础。

  深挖掘,广展示,健全非遗名录体系。乐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编纂了《评剧》《乐亭地秧歌》《乐亭大鼓经典唱段曲谱》等多部理论文献,其中《乐亭大鼓说唱艺术》获河北省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成果一等奖。

  在传统剧目保护方面,该县积极展开搜集和复演,搜集传统影卷200余部,刻制影人300余套,场景200余件。先后录制完成经典传统皮影剧目《五锋会》70小时、乐亭大鼓中长篇书《包公案》《呼家将》等9部200余小时及乐亭地秧歌大场、小场、个人技艺30余小时的视频资料,《乐亭大鼓精品书段集》与《乐亭大鼓乐亭皮影精品唱段集》先后与观众见面,深得好评。乐亭还积极开展对传统纸质资料的数字化处理,使其更加便于查阅与保存。截至目前,乐亭传统文化数字资料容量已达近10TB。

  此外,乐亭还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将全县15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和保护成果浓缩于展板,走进社区、学校、企业、村镇等地,以展览和展演相结合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县域优秀传统文化。

  惠民众,出国门,打造非遗闪亮品牌。传承文化最根本的目的是惠及群众。乐亭县“千场大鼓进百村”活动自2010年至今,已成为全县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众最多的民间艺术巡演活动,十几个乐亭大鼓队常年深入到全县的村村镇镇,每年演出千余场,深受群众喜爱。

  该县还以文化大篷车为阵地,开展“艺苑乡音——乐亭大鼓、皮影天天演活动”,每年深入县内各社区、镇(乡)、街道巡回演出乐亭皮影、乐亭大鼓100余场次。原创乐亭皮影历史廉政剧目《榆钱谣》在县内外演出中惊艳亮相,引发了群众的高度关注和热烈欢迎,并吸引了央视深度挖掘乐亭皮影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十几年前,乐亭大鼓就走出国门,在法国观众面前精彩演绎乐亭地方文化的魅力,乐亭皮影更是先后赴意大利、瑞士、韩国、西班牙等国访演,让国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让乐亭“非遗”地标在世界舞台上精彩闪亮。

编辑: 王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