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7 10:0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河北日报

做好“一万”防范“万一”!唐山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唐山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做好“一万” 防范“万一”

  日前,唐山市防汛综合应急演练在遵化市侯家寨乡举行。河北日报通讯员 陈春勇 摄

  前不久,森林消防救援综合应急演练在遵化市石门镇举行。河北日报通讯员 马雅雄 摄

□ 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

通讯员 刘力辉

  “这里是震中区域的古冶区卑家店镇前巍峰山村。经过两轮摸排,我们没有发现房屋开裂,也没有群众被困情况,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情况一切正常,群众生活秩序正常。”7月12日,1976年唐山地震余震在古冶区发生。随后不久,消防救援人员一席话,让所有人放下心来。

  迅速反应、迅速部署,震后第一时间,唐山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调派人员赶赴震中,支队重型、轻型地震救援队迅速集结。

  震后迅速应对,彰显出唐山高效的灾害应急处置能力。这也是唐山近年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工作成效。

  本着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结合的原则,唐山以高质量建设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城市为目标,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完善预案,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保障制度

  “村抢险救援队请注意!接乡政府通知,由于强对流天气的影响,我村将出现大到暴雨,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抢险救援队立刻到村部待命……”

  7月8日,唐山市2020年防汛综合应急演练在遵化市侯家寨乡前后杖子村举行。通过群众避险转移、遇险群众救援、河道堤坝抢险、桥涵清障排险等步骤的演练,保障科学防控、群防群控落实落细。

  以应急演练的方式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是唐山市优化应急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但我们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做好‘一万’,防范‘万一’,防灾减灾,永远在路上。”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时旭亮说,唐山建立了涵盖自然资源、水利、气象、森林、应急等部门的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同时,建立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指挥部联络员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市县乡三级联动、部门与地方相协同的应急联动机制。

  为增加应急救援经验,唐山依托应急虚拟演练中心,每季度组织全市应急虚拟仿真演练,利用综合减灾微信工作群,在定期发送防灾减灾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为各成员单位间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确保灾情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应急响应在第一时间启动、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出发。今年以来,全市举行各类演练213次,参演人员5645人次。

  唐山坚持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全市整体工作之中,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绩效和跟踪监查机制。同时,制定并出台了相关文件,围绕全市地震、地质、森林防火、水旱、风暴潮、尾矿库溃坝、老旧居住房屋坍塌等7个方面的重点灾害预防和响应提出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

  此外,以修订《唐山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依托,组织编制修订市级专项预案55件(其中,安全生产类专项应急预案26件、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9件)、部门预案58件。

  全市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部门分工负责制,推动建立权责一致、失职追究的自然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在此基础上,完善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森林防火指挥部组织机构,整合防、减、救职能,提高组织指挥、协调调度、督导检查的高效性、精准性和权威性,督促各成员单位担负起自然灾害防治责任,同时将社会捐助和救灾物资储备中心、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站列为市应急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使救援与物资保障协调一致。

  为实现群防群治,唐山还创新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推进共建共治,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的强大合力。

  关口前移,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唐山市北部遵化市及迁西县西北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较高,请注意防范。”7月18日5时30分,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唐山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要求各乡镇、有关责任单位和监测人员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巡查等防范工作,及时在微信地质灾害防治群进行反馈。

  灾害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往往由于灾前预警不及时。唐山建立了由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气象等部门组成的风险灾害监测预警协调联动机制,定期会商研判风险灾害防控形势,及时发布高森林火险、旱情汛情、地质灾害、风暴潮等灾害信息,提醒全社会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为各级各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唐山研究制定全市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调查评估工作方案,每季度组织对灾害风险形势进行综合会商研判,定期分析全市重点地区灾害风险,全面排查,消除隐患。

  “过去,人们对防灾的印象仅停留在‘闻灾而动’,但却‘无灾放松’。如今,无灾更要紧张,通过关口前移不断加大灾前预防。”唐山市应急管理局预案管理和救灾物资处处长蔚超说,唐山坚持预防为主,从加大隐患排查、强化监测预警预报、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搭建信息共享和指挥平台,推动由灾害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在此过程中,唐山深入推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对全市灾害风险和重点隐患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分级分类建立台账,针对不同灾害风险制定防控措施,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到位,并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的要求,对全市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全面核查,严格制定地质灾害应急排险、应急治理和工程治理的项目分类分级标准,逐个项目落实治理和监管措施,明确避让搬迁范围,聚焦尾矿库、河流湖库、山区林地、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目前,已推动河钢矿业研山铁矿尾矿库下游2个村庄、740户搬迁,现已完成731户搬迁,9户正在搬迁。

  据了解,强化抗震设防举措、财政资金投入是加强灾前预防的重要保障。其中,唐山着力推进包括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内的“多评合一”工作,在新建规模以上成片开发区域开展区域性评估。同时,积极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救灾投入力度,今年仅应急管理局就安排各项防灾减灾救灾支持资金1570万元。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宣传网络。积极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公益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协调金融、教育、卫计、住建、旅游、公安、交通、城管等系统按照行业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全市242块户外广告大屏、4家企业电视台、8630辆客运车辆车载视频系统、152个公交站点报站系统,各类路况信息提示系统,学校、医院、沿街商铺等人员密集场所音视频播放平台和农村广播站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公益宣传。全市每天播放此类科普视频公益广告5430余次,播放以防震减灾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科普主题标语信息150万余次,发送应急安全提示信息120万条次。

  保证投入,强化综合能力和防灾设施建设

  4月2日上午,唐山市全域治水清水润城2020年项目开工活动在陡河水库举行。今年,唐山将继续坚持“治、用、保、管”理念,推进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深入开展,重点实施河湖水系联通、河道综合治理等6大类、107个项目。

  在唐山,治水不仅为了改善水质量、提升城市环境,更是为了完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降低相关灾害风险发生频次,减少人民财产损失。

  2018年以来,唐山共投入资金7.7亿元,对21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4条中小河流、1条主要支流进行治理;对62条河道进行清淤,提升防洪行洪能力。同时,完善救灾物资快速调配预案,建立由564家单位组成的物资调配体系,确保调得出、用得上、不误事。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储备防汛抗旱物资总价值2762.43万元。

  以完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为主要内容,唐山不断加强综合能力建设,以降低各类灾害风险和生命财产损失。围绕保障群众居住安全,对农村自建住房防震减灾提出技术标准,实施农村危旧住房改造工程。围绕加强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实施非煤矿山治理工程。目前全市134座尾矿库中,96座完成治理,38座已完成闭库设计并陆续开展闭库施工;753家选矿厂中,已关闭拆除343家,整治提标或选址重建410家;676个尾矿堆(池坑)全部停止尾矿排放,并按步骤开始了尾砂清运、复土绿化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前不久,裕华道(建设路—老唐丰路)雨水管网改造工程贯通竣工。作为唐山首例下穿隧道暗挖式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将有效改善暴雨时该区域易涝状况。这个工程是唐山排水防涝工程之一。为健全城市防洪功能,唐山大力推进城市海绵化改造。特别是迁安市作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实施总投资24.56亿元的5类189项工程,打造了海绵城市建设典型。

编辑: 罗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