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7 00:55:4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迁西县加快幸福乡村建设纪实

和谐胜景 最美乡村
————迁西县加快幸福乡村建设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贠开芳、马占永)

  绿意盎然,草长莺飞。

  在波光潋滟的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渔夫水寨,游人想用餐都要提前一天预订;下洪寨村,一排排新颖别致的二层别墅掩映在湖光山色之间,农民坐着小轿车来来往往;巴家峪村漂亮的1500平方米村民服务中心内,老百姓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健身、购物、就医等12项服务......

  这只是迁西县幸福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9080元;有200个村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建文体休闲广场300余个,安装健身器材3200多套、路灯4800余盏;新农保参保率高达98%,新农合参保率达96.5%......

  “围绕‘开启滦河时代,推进全面发展’的战略大局,我们坚持运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以城镇化建设农村,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让每一个村子更加富裕,更加漂亮,让每一位农民更有尊严,更加幸福!”谈到幸福乡村建设,迁西县委书记白春明信心坚定。

  如今,一个个经济繁荣、生态宜居、具有现代文明的“魅力乡村”正一步一步成为迁西的新胜景、新画卷。

  创新业:开辟富民强县新领域

  面对“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现实,迁西的决策者们想得很远:要想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是百业之基。

  迁西多山,是驰名中外的“中国板栗之乡”,板栗、安梨、食用菌、花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迁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全县开启滦河时代、进行二次创业的征程中风生水起。

  “对国家、省、市相关部门首次认定的农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5万元;对新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0万元......”

  四两拨千斤。一系列优惠政策巧妙破解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欠缺瓶颈。今年,全县将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农业项目30项,完成农业投资5亿元,农业总产值可达29.8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

  “加入合作社之后,每年板栗的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几千。”正在给栗树进行春季修剪的安家峪村赵振凯老伯笑得合不拢嘴。

  “土地入股,年底分红,平时在自己的土地上上班,挣工资,我现在呀,不仅仅是农民,还是股民,是工人。”世泉花木专业合作社社员马更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政府强力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双管齐下之后,迁西农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70家,入社社员达19000户。社员人均增收800多元,累计为农民增收8.7亿元,农民看到了沉甸甸的实惠。

  迁西多水,是北方难得一见的全国百库县。依托水域广阔、水质良好的6万亩水域,迁西县大做滨水旅游文章:将休闲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滨水乡村旅游,迁西人又趟开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其中,仅打造“华北时尚垂钓之乡”一项,迁西县就已投入资金800万元。与此同时,迁西还规定,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作为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奖励资金。

  一石激起千层浪,迁西县乡村休闲游获得了强大发展动力。

  “这儿哪里像农村啊,简直就是休闲度假村,睁开眼碧水青山,闭上眼鸟啼泉鸣,每年我都来这里住几天......”正在太阳峪村月亮湖边垂钓的一位天津游客赞不绝口。太阳峪村是迁西青山环抱的满族风情村。近年来,这村先后投资500余万元,打造了满族八旗广场,修建了月亮湖、石桥、垂钓亭、木栈道、木屋,具备了吃、住、行、游、娱的综合接待能力。去年全村接待游客6万多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万元。

  全县乡村旅游特色村、点发展到20处,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达151家,乡村客栈、休闲农庄、秀水渔村、采摘篱园、垂钓休闲园......在新农村建设中,迁西的乡村旅游强势崛起。

  农民变工人、农民变股民、农民变商人,迁西农民在实现“三变”中,钱袋子越来越鼓。

  换新貌:扮靓乡村环境新模样

  “以往,我们这里污水乱流,臭味熏天,鸡狗乱跑......现在不一样了,家家住洋楼,户户通水泥路。”汉儿庄乡下洪寨村村民杨文强自豪地介绍着。

  “每天早晚,我都在村里文化广场,跟大伙儿扭扭秧歌,跳跳舞,今年70岁了,腿脚还很利索,精神好心态也好。”正在晨练的新集村李学英大妈觉得身子骨儿越来越硬朗。

  “现在我们村就像个大花园,我每天早上在村子里转转,心情舒畅,白天干啥活儿,也不觉得累。”水泉村的赵大爷乐呵呵地说。

  “统筹城乡发展,把城市的交通、教育、卫生、文化以及保障等优势资源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近几年来,迁西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分批次打造的文明生态村达到379个:让农村实现绿化亮化,全县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0.3万亩,各类苗木2000余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62.5%;让农村群众出行不在犯难,全县共实施重点交通项目11项,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63.8公里;让农民居有所乐,全县417个行政村修建文体广场402个。全县涌现出了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庭院种花木、街植行道树、街心建广场、村周绕绿环。近年来,迁西县以“突出特色、提升档次、抓好典型、改善环境”为目标,大力实施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五化”建设,让农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历史。

  与此同时,为让农民居有所安,迁西县又探索出了“村强民富,自建新居”“借势而上,集中新建”“市场运作,以地换房”“委托代建,镇区扩张”“旅游带动,生态宜居”“循序渐进,提档升级”等六种新民居建设模式,努力打造着唐山北部山区农村新民居示范带。截至目前,全县已投资10多亿元,完成新建3711户、45.25万平方米,旧改19512户(次),有6190户农民入住了整洁舒适的新民居。

  营新风:描绘文明和谐新画卷

  为防止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绣花枕头”现象,迁西十分注重“内外兼修”。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马家沟村上至八旬老人,下到三岁孩童,诵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张嘴即来;孔融让梨等一幅幅经典绘画跃然墙上,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传承文化,诵读经典。这县在新农村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在全县打造了34个“国学文化”示范村,进而在全县推广,创建“国学文化”示范县。省、市一些企事业单位纷纷来此确定国学教育基地。

  文化是魂,管理为要。“良计村民提,决策村民审,花钱村民核,办事村民议。一句话,咱老百姓的事儿自己说了算!”谈到县里创新村级民主管理,大力推进的“四步决策法”,赵庄子村村民赵彦华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这县规定:凡有村级组织决策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照农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提议→农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四步”四步进行,使农村群众真正成为了村级事务决策的主角。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决策,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使全县村务管理、决策、监督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农村新风。

  将公共服务最大程度向农村覆盖。这县在全县建起417个村民中心,并实现了从简单的单项填鸭式服务到全方位“保姆式”服务转变。建立完善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有380个村成立了大秧歌、戏曲等文体队伍;健全完善了“洁齐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机制;开展创建“平安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活动......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现代小康生活环境遍布栗乡的每一个村庄。

  春风化雨润田塍,栗乡村寨换新颜。

  创新业、换新貌、营新风......和谐新胜景,栗乡新画卷,迁西的农民正幸福快乐着!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