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7 00:10:3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让生态理念吹遍城乡

让生态理念吹遍城乡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丁喜兵、杨文海)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个地方没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对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我市采取有效措施,关停了一些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不少企业和市民也都自觉节能减排。然而,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在有些城乡居民中还是个“盲区”。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在城市和农村实现以生态环境为重要特征的科学发展,必须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投入到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中去。

  要运用科学发展理念,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各级领导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把此项工作作为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过调查研究,逐层制定一个内容实在、让百姓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要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切实可行。抓好“生态环境”贵在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改善生态环境工作纳入干部任期工作目标,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每年都要进行总结和考核。同时,要千方百计真抓实干,坚持不懈,抓出成效,真正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积极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改善生态环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积极宣传先进典型,曝光重大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扩大教育面,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来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自觉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活动中来。

  加强队伍建设是搞好城乡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要在城乡建立一支生态环境队伍,环保、工商、安监、公安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形成联动配合机制,不断加大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力度。同时,要增强这些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之热爱本职工作,成为一支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过硬队伍。

  改善生态环境内容也可列入市民公约、村民公约,以真正实现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要因势利导,针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市民、村民公约中制定惩处措施,并发动群众相互监督制约,共同推进,努力让生态环境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