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孟祥元)1954年4月22日,毛泽东主席来到唐山启新水泥厂,对公私合营情况进行调研。这也是毛泽东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来到唐山。
1954年4月21日,唐山市启新水泥厂董事会致函中国人民解放军唐山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表达响应党的号召,希望早日公私合营的意愿。启新水泥厂党委书记、军代表赵光代表军管会接受了启新水泥厂董事会的有关文件。
面对启新水泥厂董事会一次又一次的要求,毛泽东主席在主持修改《宪法》的繁忙时刻,决定亲自到启新水泥厂进行公私合营调研,以确定启新水泥厂公私合营的最后期限问题。
1954年4月22日上午,中共唐山市委刘汉生通知启新水泥厂党委书记赵光,做迎接中央首长到启新水泥厂视察的准备。赵光准备了一个大约十分钟的汇报材料,主要内容是解放以后启新水泥厂的变化和资方对公私合营的态度。
4月22日下午,毛泽东主席以及陪同人员滕代远、汪东兴等一行到达启新水泥厂。毛泽东主席先到车间观看了现场生产情况,然后对启新水泥厂党组织、董事会以及经营情况、工人们的状态、对公私合营的反应等,都进行了仔细的了解。
4月23日,启新水泥厂资方代表、副经理姒南笙向董事会通报了毛泽东主席视察启新水泥厂的情况。他说:“毛主席与我谈了话,问我们舍得舍不得,问得很好,现在是舍不得也得舍得。人不过饮食起居,只有少数人骄奢淫逸,是不行的。”总经理周叔弢回想起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情景,想起了在中南海聆听毛泽东指示后,毛泽东亲自把他送出来,并用自己的车将他送回寓所的情景。周叔弢立刻提议召开股东大会,表态支持公私合营,希望政府尽快批准。
启新水泥厂开始传达毛泽东主席指示,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老工人座谈,研究公私合营问题。1954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经过研究,认为启新水泥厂具备了“国家的需要、改造的可能、资本家的自愿”三个条件,决定正式批准启新水泥厂公私合营。中共中央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局开始就公私合营问题与启新水泥厂资方进行协商,经过四次认真具体协商,最后确定了公私合营协议文本。8月1日,启新水泥厂正式立账。9月2日,国家政务院通过《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9月3日,中央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局副局长杨思久与启新水泥厂总经理周叔弢在公私合营协议上正式签字。9月4日,启新水泥厂召开公私合营庆祝大会,从此启新水泥厂走上了全新的道路。
启新水泥厂实现公私合营消息对全国工商界的震动很大,全国公私合营的步伐在启新水泥厂的带动下,明显地加快了。1956年1月10日,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表示6天内实现上海公司合营。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
公私合营以后的启新水泥厂生产关系的变革,激发了广大职工生产的积极性,产量、质量明显提高,工业总产值、利润大幅度增长。启新水泥厂公私合营推动了唐山市三大改造的步伐。1955年底,唐山市三大改造基本结束,正式宣布提前进入社会主义。
随着技术装备进步和城市发展,2008年6月10日,启新公司作为首批并且最大的“退二进三”企业,正式停产。
2008年整体搬迁后开启了启新发展的新篇章,启新本着“修旧如旧”原则改造具有历史和文物价值的老厂房设备,对原料仓、水泥仓、料库、输送长廊、磨房等建筑设施设备加以整理保护,建成我国首个以水泥工业为主的博物馆。
启新旧厂区除了建博物馆,还有大片富余空间,跨越三个世纪的工业遗产、工业景观遍布各个角落,每一处都有故事,这里沉淀着历史,承载着文化,流动着时尚。唐山市以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为中心,依托遗址废弃的建筑,加入现代艺术再创作,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现已入驻100多家商户,成为以博物馆展示、文化创意、工业旅游为特色,集景观、文创、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当我们漫步于古老的工业厂房和园区,触摸着锈迹斑驳的机器,我们感受到的是百年的历史沧桑,勃发的新生力量以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启新1889”从一家停产的工厂,变成了城市景观新名片。
今年,恰逢毛泽东同志视察启新65周年和启新建厂130周年,“启新1889”将以此为契机,擦亮这块城市景观名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唐山城市转型升级,为以工业文化肌理为核心,充分运用创意思维,激活遗产价值,将工业旅游打造成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点,做出更好的贡献。
(作者系唐山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