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通常是对有钱(或有权)者的称呼,而“老板子”一般是对平常人且多是小人物的戏称。在北京与东北的一些地方,旧时称赶大车的人为“老板子”。
而在唐山,“老板子”是个特定称谓。一提“老板子”,老唐山人都知道,那是指开滦井下采煤工人。旧时,煤矿工人干的活计“苦、脏、累、险”,收入又少,当时还有“煤黑子”“窑花子”的叫法。如果家里生活不到过不下去的情况,很少有人愿意干这个差事。
可矿工被称为“老板子”,又有什么来头呢?
2013年1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深入开滦井下采访,对“老板子”的来历有个解释:过去工人下井乘矿车,往往拿上一块木板子垫着坐上,久而久之,便有了“老板子”的称谓。这个关于“老板子”来源的解释,虽然流传甚广,但笔者却有疑问:“老板子”源自“木板子”之说,有点牵强。
在开滦退休的谭雨莳先生,对开滦的“窑语”(矿工语言)有很深入的研究。据谭雨莳讲,“老板子”应该是英文的音译,是员司夸奖优秀工人用的词语。笔者顺着谭先生的思路查阅英文资料,找到一个相关词语“underground labour”。英文中,“underground”有“在地面下”的意思,而“labour”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劳工、工人或劳动力;二是努力做、苦力的意思。两个词合起来,字面意思即“地下劳工”,也就是“井下工人”。后一个词“labour”,其英文发音与汉语“老板”的发音很相近。旧时开滦煤矿由外国人管理,因而矿工们经常听到洋词,矿工们不懂洋文,语句较长的记不清晰,或许只记住后一词“labour”,以为员司称其为“老板”。唐山人说话习惯在某些名词后加“子”,于是“老板”就说成了“老板子”。员司称矿工为“老板”,其中虽含有“努力”的意思,但更多是将其视为“苦力”。据以上分析,“老板子”源于英文音译的说法还是可信的。
改革开放前,城里做工的只有每月三十几元的进项,而开滦矿工大多能挣七八十元的工资。在开滦,如果工人是八级“老板子”,工资比县委书记还高,因而能谋个开滦矿工的差事,也成了农村人的向往。
1990年,开滦画家习新民创作的油画《老板子》,入选中国煤矿美术作品展,从中可见“老板子”地位的提高。如今,煤矿工人既没了旧时的苦涩,也没了改革开放前的“风光”,只留下了“老板子”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