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5 01:17:5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唐山人不该忘却的地方: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图)

  图为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外景(资料片)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记者杨文进通讯员周学军)在我市丰润区的潘家峪村,在抗战时期曾经发生惨绝人寰的“潘家峪村惨案”,是每一个唐山人不该忘却的地方。

  记者已经多次到这里拜谒,惨案遗址旁边建起的“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时刻提醒后人铭记那段历史。

  抗日游击斗争的堡垒村

  潘家峪村位于丰润区东北30公里处。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冀东区的军区药品藏储所、军事修械所、军区司令部、丰滦迁联合县政府、地下监狱、被服厂、尖兵报社等党政军机关和单位先后设在这里。

  潘家峪成为抗日游击斗争的堡垒村。自1938年至1940年春,敌人来村烧杀、抢掠达138次,仅在村子周边就打了大大小小54次村头仗,潘家峪的抗日烈火越烧越旺。

  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争,极大地激怒了日本侵略者,面对潘家峪这座打不垮、攻不进的抗日堡垒,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欲除之而后快。

  1941年1月25日(旧历腊月二十八),日本侵略者集中了十几个县的1600多名日伪军,在这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惨案,全村1700口人被杀掉1230名,33户被杀绝,96人受伤,全部财物被抢劫一空,1235间房屋全被烧毁。

   12名幸存的潘家峪青年参加了八路军

  惨案发生后,有12名幸存的潘家峪青年参加了八路军,跨入复仇的行列。

  3月初,这个村子的20多名青年自动组织起3个“抗日复仇小分队”。5月9日,冀东抗日斗争领导人李运昌、周文彬、刘诚光、高敬芝等在火石营召开了由各村群众参加的追悼大会。会上,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诚光庄严宣布潘家峪抗日复仇小分队正式合并组织起来,成立“潘家峪抗日复仇团”。

  1942年7月18日,复仇团与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十二团战士在迁安县干河草设伏,与敌激战五个小时,全歼183名日军,俘虏100余名伪军,潘家峪惨案的现场指挥官————驻丰润日军顾问佐佐木二郎也被战士们亲手击毙。

  1942年8月,复仇团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为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十二团独立连,后编为七区队二连,又编为43军128师384团二营六连。

  每年接待参观游客20多万人次

  现在,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每年接待参观游客20多万人次。

  潘家峪惨案遗址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屠杀无辜中国人民的铁证,有革命遗址6处,分别是西大坑、小铁门、日军临时指挥部、潘家大院、南岩子、遇难同胞墓地。

  村里的老槐树当时树高30米,树上部有个洞,我军的机密文件全部藏在这里,日本鬼子烧庄时,连这棵老槐树也未能幸免。令人欣喜的是,第二年春天,老槐树又冒出新芽。

  为保护、管理、利用遗址,1965年建立了潘家峪接待站,1976年经省文化厅批准建立了惨案遗址专门保护管理机构————潘家峪革命纪念馆,1982年更名为潘家峪纪念馆,后又更名为潘家峪惨案纪念馆。1995年5月,潘家峪惨案遗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省、市、区三级政府投资412.8万元,建成潘家峪惨案纪念馆。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国家13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百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6年5月,潘家峪惨案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中宣部《党建》杂志社确定为走基层联系点;2014年9月1日,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014年6月,被中共河北省委命名为“中共河北省委党史教育基地”。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