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8 09:54:1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滦南退役军人事务局光荣院院长潘秀荣:老革命有个“好闺女”

唐山市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事迹展

  编者按:日前,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表彰了401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91个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和76名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

  其中,唐山市共有3名同志获全国模范表彰,分别是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韩宏升和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志刚2名同志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滦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光荣院院长潘秀荣荣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称号。

  在河北省受表彰人数排名中,唐山市位居全省前列。

老革命有个“好闺女”

————记滦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光荣院院长潘秀荣

  91岁的复原军人赵景绵,朝鲜战场上爬冰卧雪,膝盖落下严重的风湿骨痛,每年冬季来临前,“好闺女”总会提前给老人穿上特制的加厚的棉裤,吩咐工作人员每晚不少于20分钟时间给老人膝盖按摩;

  复员军人白顺安,没有一个亲眷。去逝时,“好闺女”手捧骨灰盒,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走了10多里路,把老人送回故乡;

  ......

  老人们的这个“好闺女”,说得是滦南县光荣院院长潘秀荣。

  1979年,年仅18岁的潘秀荣便来到了滦南县光荣院,一干就是40个春夏秋冬。40年的岁月里,潘秀荣并不是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但她却是孤老的革命功臣和烈属眼里的“好闺女”。

  40年来,潘秀荣用爱心抚慰由战争给革命老人留下的心理阴影和伤体病痛,让昔日从枪林弹雨中冲杀过来的“最可爱的人”成了今朝生活“最幸福的人”。

  她先后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河北省爱国拥军十大杰出人物和省“三八”红旗手,赴京参加过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并受到前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8年1月,被推选为河北省人大代表,参加全省人代会。

  笃守初心:昔日最可爱,今朝更幸福

  91岁的复原军人赵景绵,朝鲜战场上爬冰卧雪,膝盖落下严重的风湿骨痛,每年冬季来临前,潘秀荣都会提前给老人穿上特制的加厚的棉裤,吩咐工作人员每晚不少于20分钟时间给老人膝盖按摩,给老人讲故事,陪老人唠家常,老人十分感动,逢人便讲“光荣院是我的家,潘院长是我的亲人。”

  光荣院里的老人,许多和赵景绵一样,昔日经过枪林弹雨的“最可爱的人”。从到光荣院第一天起,潘秀荣就矢志让老人成为今朝生活“最幸福的人”。她效仿和演绎家庭养老模式,用爱和亲情实现与老人心与心的交融,全方位、多角度让老人感受家的存在,体验家的温馨。

  用心用爱呵护着光荣院的每一位老人,每位老人的身体情况、生活习惯都牢记在她的心中。为了让老人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馨,除了正常的工作日外,潘秀荣每个月主动申领值20个“孝心夜班”,陪老人们拉家常、讲笑话,谈古说今......老人们见了潘秀荣总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情。

  肩负责任,怀揣“孝”心,潘秀荣坚持以“家”的理念办院,用无微不至的体贴关爱,不是儿女胜似儿女的殷殷深情,把光荣院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老人们说:“秀荣就是我们大伙的亲闺女”。

  为了营造家的温馨环境,潘秀荣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对每个新入院的老人,必须在一周之内了解清楚他们的脾气秉性,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便对老人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周到服务。比如;一位老人不爱吃饺子,如在一周之后还给她安排饺子吃,该管区的工作人员就要受到处理,看来苛刻条款并未使工作人员感到委屈,因为他们觉得潘秀荣说得对:“我们这是一个家,哪有做儿女的不知道自己的老人喜欢啥,不喜欢啥呢?”

  在光荣院,工作人员对老人没有一个叫“老张”“老李”“老王”的,全是大爷、大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里亲人怎么叫,这里的工作人员就怎么叫。

  社会学家对“家”下过这样一个定义,血缘+亲情=家庭。而在滦南县光荣院,亲情交融的不仅仅是血缘的概念,光荣院已被潘秀荣和他的同事们用孝敬演绎成温馨的家。

图为潘秀荣陪光荣院的老人下棋娱乐。

  真情无限:用“敬”开心锁,用“孝”解伤痛

  战争留给老人的的创伤更多是心灵上的,一些老人的狂躁情绪时有发生,面对这些心理阴影,潘秀荣用“敬”这把金钥匙耐心打开了这些革命老人的“心锁”。

  86岁的二等伤残军人熊克强老人卧床7年,因心理障碍经常大吵大闹,为安抚老人,潘秀荣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看望他,主动接近老人,谈趣事,谈高兴的事,经常让老人开怀大笑。她开导老人用宽容、融合的心态看待各种人和事,用暖心捂化了老人不安的心。

  为了让革命老人提升幸福感,潘秀荣在光荣院大力推行“孝道”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牌匾上,每次老人生日都是全院联欢、共同祝贺,在节日里,按照传统习俗安排饮食和娱乐,尤其是春节,从农历大年二十九到正月初五,每天都为老人包饺子,大年初一,带着工作人员挨个给老人们拜年。

  临终之孝,老人们特别看重。光荣院里的老人临终前,总要拉住“亲闺女”潘秀荣的手,老人觉得有潘秀荣在身边,走得踏实。潘秀荣亲自为老人净面、梳头、整容、穿寿衣、守夜。村民们感慨:“潘院长比老人的亲闺女还要亲。”

  这些年,潘秀荣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光荣院里,用在光荣院的老人身上,她1995年被光荣院聘为院长,之后每年的休息时间不超1个月,最短的一年仅有4天。

  “要想使职工爱岗敬业,领导得率先垂范作用是决定因素,要求工作人员执行的,我首先必须执行,要求工作人员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潘秀荣是这么承诺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年春节放假,为了让其他工作人员回家过个团圆年,都是她主动留院值班,已近20年没有回家过年。其他单位放假休息的日子,而作为光荣院,却是最忙碌的日子,春节是老人们最看重的日子,为了让老人吃好、玩好,过好节。从农历大年二十九到正月初十,潘秀荣和同事们每天为老人包饺子、炒10个菜,还要给老人搞文体活动。

  潘秀荣儿子曾问母亲什么时候能一起过年。潘秀荣说:“等我退了休吧”。可退休了,她放不下革命老人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图为潘秀荣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饮食。

  体贴入微:颐养靠科学,幸福有保障

  2018年4月,以潘秀荣为原型的现代评剧《爱洒夕阳》开排仪式在滦南县光荣院举行。

  开排仪式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一段令人感动的小插曲也在悄然酝酿。在仪式接近尾声的时候,93岁的刘连河老人手拄竹杖蔚然起立,向参加仪式的地方领导及演职人员深深地敬了一个军礼。刘连河老人擦了擦眼角的泪痕,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潘院长对我们比对亲爹亲妈还要好,一定要把我们‘闺女’的故事讲出去、演出去,让天下人都知道,我们在光荣院里很幸福!”

  幸福的光荣院,幸福说不完。

  潘秀荣刚接手光荣院的时候账面上一共有13.6元余额,从那时一路走来,到现在整洁、宽敞、舒心的光荣院,就是靠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创业获得的。最感人的一件事就是,过去光荣院老人的生活费都由村里出钱,有几个老人所在的村当时没钱,她打听着哪个村包地了、包渔坑了、包果园了,总之是有了钱的时候,就赶紧跑去收生活费。为进一步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潘秀荣带领光荣院大力开展“以副补院”,经济纯收入从1995年刚接手时的13.6元,提高到现在的30多万元,老人的年均生活水平14520元。为改善生活质量,他们综合运用营养、烹饪、食品卫生、中医滋补养生等理论知识,建立了营养配餐制度,实行周定食谱和“点菜制”相结合,因人因需进食。

  生活条件改善了,潘秀荣格外关注老人们的保健与康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服务,设置了门球场、娱乐室、卡拉OK厅、阅览室、书画室、台球室、医务室、健身房等服务设施,充分利用老人特长资源,把在文娱活动上有一技之长的老人组织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各种文艺节目。

  一方面组织老人们进行套圈、门球及室内外健身器械锻炼等活动。一方面遵循养生长寿的思路,权衡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工作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老人从坐、立、卧、行、看中学会养生之道,并针对老人生理、心理等方面正处于衰退状态这一实际,注意依据药物学理论给老人科学用药。

  生活上的体贴、心理上的抚慰、管理上的独到等科学化、个性化的精准服务,使革命老人从心理上焕发了青春。目前,光荣院老人平均年龄89岁,被誉为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如今的光荣院里,爱洒夕阳、渔歌唱晚,潘秀荣就如同夕阳下的歌者,为老人们唱出了一个美好的晚年。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