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9 06:22:5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铸“三农”发展辉煌,启乡村振兴征程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市“三农”工作综述

□宋翠敏 刘洋 郑悦

  70年的变革与发展,深刻改变了我市农业农村面貌,初步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这70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经历了数次机构改革,但是无论是以前的市农工委、市农业局、市农牧局,还是现在的市农业农村局,无不在中共唐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阔的“三农”战线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不断引领我市广袤的农村大地迈入崭新的发展时代,在乡村振兴之路不断谱写农业农村新篇章。

曹妃甸的水稻熟了。赵柏林 摄

  农业强 现代农业引领发展

  今日的唐山,现代农业方兴勃发,农村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市粮食亩产仅为44.3公斤,总产量只有39.9万吨。1978年全市粮食亩产169.4公斤,总产量达到181.2万吨。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278.2万吨,比1949年增长6.0倍,年均增长2.9%。全市蔬菜产量由1949年的13.5万吨稳步增长,2018年达到941.6万吨,增长68.7倍,年均增长6.3%,稳居全省蔬菜总量第一位。2018年,全市生猪年末存栏341.4万头,比1949年增长5.6倍,年均增长2.8%;干鲜果品产量141.3万吨,年均增长7.4%;水产品产量42.8万吨,年均增长4.0%。

图1:部分年份唐山全市粮食作物单产和总产情况

  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8年,全市机电井拥有量达到13.5万眼,有效灌溉面积694.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598.1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83.0%和71.5%。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迅速,2018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71.3万马力,是1957年的892.8倍,是1978年的6.8倍;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3万台,是1957年的166.9倍,是1978年的6.5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助力农作物单产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粮食单产由1949年的44.3公斤/亩提高到2018年的392.3公斤/亩。

  二是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市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的巨大转变。从产值构成来看,1952年全市农林牧渔四业产值为3.2亿元,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四业产值的比重为83.8%,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3%、9.5%和5.4%。改革开放后,林、牧、渔业开始全面发展。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6.8亿元,其中农林牧渔四业产值774.0亿元,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四业产值的比重为51.1%,比1952年下降32.7个百分点;林业占1.5%,提高0.2个百分点;畜牧业占33.5%,提高24.0个百分点;渔业占13.9%,提高8.5个百分点。

图2:1952年和2018年唐山农林牧渔四业产值比重对比图

  种植业内部结构经历了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到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的转变过程。从畜牧业内部结构来看,畜牧业生产由单一的以生猪生产为主向猪牛羊禽多品种全面发展转变。201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64.9万吨,猪肉产量占比由1986年的91.2%下降到70.7%,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占比由2.2%、2.1%、4.5%上升到12.1%、2.5%、14.4%。

  三是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市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狠抓产业化项目建设、经营主体培育、组织创新、品牌创建,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跃上新台阶。2018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增幅1.4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首位。

我市某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张玉果 摄

  项目拉动。我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每年都谋划一批、实施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并落实领导干部分包项目责任制,实施整体推进。今年谋划入库、实施产业化项目206个,筛选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30个,申报获批省级重点产业化项目9个。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引进北京和为贵粮油融贸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中药材加工及物流项目、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正是依托项目建设,栗源、美客多、海都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等各类农业园区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方式日趋完善。

  龙头企业带动。市委、市政府把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制定了奖补办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了数量、质量、规模、效益的全面提升。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6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去年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额达到312.3亿元,实现利润26.4亿元,出口创汇2.15亿美元。这一切带动了我市粮油、畜禽、蔬菜、果品、水产五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制定出台了《唐山市关于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实施意见》,指导培育了曹妃甸区良牛水稻种植、遵化肉鸡等12家省级示范联合体,市级联合体28家带动50多万农户,龙头企业带动进一步增强。

  组织推动。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引导龙头企业、种养销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牵头组建合作社,提高合作社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截至去年底,全市工商注册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8958家,其中省级以上示范社达到100家,农民合作社辐射全市4856个村、带动农户14.77万户。在规范发展的基础上,以产权、资本、经济利益为纽带,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试点工作。玉田集强、迁安春良、遵化大盛等一大批农民合作社,组织带动社员,扩大经营规模,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社员农户增收。滦州市百信联合12个合作社,托管土地12.7万亩、入股土地4万亩,带动了1.6万农户进入市场。

  品牌驱动。我市以优势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了品牌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的建设水平。目前全市中国驰名商标10件,河北省著名商标134件,唐山知名商标121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件,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4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260个。目前,我市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知名度不断提高,玉田县荣获“中国大白菜之乡” “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乐亭县先后被授予“中国果菜十强县”“中国鲜桃之乡”称号;丰润区被确定为“中国奶业之乡”;迁西县被认定为“中国栗蘑之乡”;遵化市被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乡”;滦南县获得“中国肉鸡、奶牛、生猪之乡”。

汉沽管理区汉丰镇艾蒿岭村美丽庭院一景。刘洋 摄

  四是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各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渐兴起。2018年全市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2.2%,接待人次总计达219.8万。农村电商由无到有,2018年全市36.3%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从事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生产、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大量增加。

  农村美 全域整治擦亮底色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秀郭素舍,果园良田......越来越多美丽乡村的画卷铺展在希望的田野上!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全市通公路、通电和通电话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均达到100%,比2006年分别提高4.1、1.0和1.2个百分点;进村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村占比为86.8%,提高15.0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村占比为95.0%,提高33.1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占比为88.0%,提高47.9个百分点;安装有线电视的村占比为95.4%,提高54.5个百分点;97.9%的村通宽带互联网。

图3:2006年和2018年唐山农村基础设施覆盖率对比图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今年,我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计划投资30亿元,运用“12345”工作法,以“清、拆、建、管”为主要内容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进行科学规划,连续打响了声势浩大的农村清洁行动战役、暑期三条通道沿线村庄环境整治战役、高铁高速沿线村庄环境整治战役,清出来了整洁环境,拆出来了发展空间,建出来了美好家园,管出来了长效机制,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截至目前,全市5405个村庄完成“五清”任务,占比100%。18个县(市、区)都实现了生活垃圾全域市场化保洁,全市累计完成改厕109万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美丽庭院建设全面铺开,建设完成近15万个。新增生活污水管控村2307个,457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全市新完成村庄绿化9万亩,道路硬化持续推进,基本实现了柏油路“村村通”,村内道路“户户通”,全市农村面貌有了显著改观。

汉沽管理区汉丰镇皂甸村湖心亭公园。刘洋 摄

  三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唐山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农村文化事业实现长足发展。2018年,全市92.8%的乡镇有图书馆或文化站,42.5%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比2006年分别提高9.6和13.9个百分点。全市县以上文明村镇比例达到60.2%,90%以上的村建有村规民约。

  农民富 生活水平提档升级

  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提升、供应链不断完善,农民收入来源渠道日趋广泛,由单一的种养收益为主向多元化收入方式转变,实现了就地就业、安居乐业。

  一是农民就业状况逐步改善,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后,乡镇工业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1995年全市乡村从业人员达到259.5万人,其中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人员的比例为62:21:17。2018年乡村从业人员发展为297.1万人,其中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人员的比例为40:38:22。根据城乡住户调查结果,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56元,比2012年增长68.8%,年均增长9.1%。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城镇居民高0.8个百分点,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23(农村居民收入为1),比2012年下降0.1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减。

图4:1995年和2018年按产业类型分类的唐山乡村从业人员构成对比图

  二是农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文明生态村和新农居建设在全市广大农村全面展开。1984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13.6平方米,到2018年增至34.6平方米,扩大了1.5倍。农普结果显示,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居住住房结构为砖混的占58.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占9.7%,比2006年分别提高26.4和3.3个百分点,砖(石)木结构由2006年的61.4%下降到31.7%。2016年,全市99.7%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比2006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购买商品房的农户不断增加,2016年全市拥有商品房的农户达到10.7万户,占全部农户的7.0%。

  三是农民消费水平全面提升。1984年全市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为291元,2018年增长到12989元,增长了43.6倍,年均增长11.8%。其中,人均食品消费从1984年的149元增长到2018年的3362元,增长了21.6倍,年均增长9.6%;衣着消费支出由1984年的36元增加到2018年的947元,增长了25.3倍,年均增长10.1%。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家庭消费用品升级、更新换代的频率加速明显,2018年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小汽车51辆,比2006年增加44辆;彩色电视机115台,增加12台;电脑53台,增加51台;手机244部,增加154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步入新时代,随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的深入贯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的“三农”工作必将在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两个率先”、争创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跃上新台阶。

山乡秋日金如海————楼子山风光。李彬 摄

  注:文中2007-2017年数据均使用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核定修订后的数据。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