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9 00:08:3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三个努力建成”“两个率先”引领航向 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本报记者 刘鸿远

  10月1日,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无比闪耀的日子,也是所有中华儿女终生铭记的日子。

  70年前的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70年光辉历程,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也见证了一座城市的时代足迹。

  兴于新中国成立,殇于1976年大地震,重振于改革开放,正崛起于高质量发展。伴随共和国一同成长,唐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这座百年工业城市发生了沧桑巨变————

  “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部财政收入分别达到6955亿元和882.5亿元,较建国之初增长了372倍和2527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140倍和107倍。”“唐山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排名中位居第130位。”......

  70年春华秋实,70年砥砺奋进。全市上下以“三个努力建成”“两个率先”引领航向,深入实施“四项战略”,打好“五场硬仗”,全力推进“十个新突破”,奋力争创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抗震纪念碑,见证着英雄城市快速成长

  (一)

  8月31日,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揭牌。

  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能源储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东北亚经济合作引领区、临港经济创新示范区;支持曹妃甸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支持曹妃甸片区建设国际海运快件监管中心;支持曹妃甸片区设立国际船舶备件供船公共平台、设备翻新中心和船舶配件市场......

  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正式揭牌,意味着广大企业拥有了汇通四海、业达全球的更高平台,必将为唐山和曹妃甸创新竞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唐山拥抱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歇。根据资料显示,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181.5亿美元、年均增长15.7%,进出口总额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75倍。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目标开启新征程。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新格局,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唐山再次傲立在时代潮头。

  目前,唐山已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个港口实现通航。2018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6.37亿吨,跃升全国第3位、全球第4位,成为全国规模以上增长最快的港口。

  我市坚持以港产联动、量质齐升开掘释放沿海潜能,加快由传统装卸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转型,真正把全球领先的吞吐量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开放动能,打造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新高地。

  拓展腹地经济,提升深水大港辐射力。今年我市将新设新疆库尔勒、内蒙古策克等内陆港10个以上、总数达到32个以上,打造辐射东北、华北、西北的“三北”区域物流分拨中心;开行唐山港至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国际班列达到4班,并逐步实现常态化运营;唐山港已经成为蒙古国的重要出海口,辐射力、带动力实现质的提升。

  改变港口“过路经济”现状,做大做强港口贸易。大力培育“唐山港价格指数”,加快打造六大港口物流贸易中心,在实现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发布基础上,拓展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食糖价格指数。

  深耕港口后服务业,构建“口岸+市场+产业”增值链条。目前,唐山港已经拥有整车、肉类、水果、冰鲜等7个口岸资质。我市还将充分发挥资质齐备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全面抓好287个滨海地区亿元以上项目。

  用好对外开放平台,增创港产融合发展新优势。用足用好曹妃甸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载体,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特别是以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为引爆点,培育“跨境电商+工业企业+加工贸易”新模式,打造中国北方跨境电商总部基地。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累计完成51.21亿元。

  斯梅代雷沃市位于塞尔维亚中部,是一座有着10万人口的城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和亲自推动的河钢唐钢塞尔维亚钢厂项目就坐落在这里。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河钢集团加快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和产业链全球化布局,于2016年4月收购了斯梅代雷沃钢厂。

  收购仅半年,就结束了企业连续7年亏损的历史,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7.4亿美元,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0.5亿美元,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河钢唐钢塞尔维亚钢厂项目,也成为我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板工程。今年4月,河钢唐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我市着眼国际市场,谋划战略布局,积极推动钢铁、水泥企业“走出去”。一家家唐山企业如同辛勤的“拓荒牛”,一步步闯进了国际市场。如今,在亚洲、非洲、欧美,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到处活跃着唐山企业的身影。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批准对外投资项目145个,遍及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

  城市营商环境是城市开展区域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区域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背景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我市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持续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唐山营商环境。

  政策活,则市场兴。2018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2.75万户、中小微企业2.36万户,分别增长27.3%和10.2%。

  日前,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2019第十八届全球国家(城市)竞争力分类优势排行榜”,在2019中国最优营商环境城市排行榜中,唐山以86.13分排名第30位,是全省唯一跻身前30强的城市。

  (二)

  产业是唐山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近年来,我市加快转型升级,破除“一钢独大”单一产业结构,聚焦聚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提速突破,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钢铁产业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到25%。

  2018年,我市出台《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意见》,提出要着力构建创新发展能力强、融合发展能力强、绿色发展能力强、产业竞争能力强、支撑带动能力强、持续发展能力强的“4+5+4”现代产业体系。即做强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四大支柱产业,做大智能轨道交通、机器人、电子及智能仪表、动力电池、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做优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新兴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四大生产性服务业,以新型工业化促进高质量发展。

  传统支柱产业是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基石,我市通过降总量、优布局、提品质、延链条、治污染,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推动由钢铁冶炼大市向钢铁产业强市转变。数字显示,2013年至今,全市已累计压减炼钢产能4969万吨、炼铁产能2851万吨,分别占全省的64.8%和39.5%。

  河钢唐钢公司的高强汽车板、首钢迁钢公司的取向硅钢等,都是去产能后钢企延伸产业链开发的新产品。通过走高端精品路线,产品含金量越来越高。津西集团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型钢生产基地,美标H型钢远销美国、菲律宾、墨西哥等国家。生铁、粗钢产量双下降,铁路用钢、大型型钢、涂层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分别增长73.3%、66.7%和42.9%。

  “四大支柱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产品低端、能耗较高等现实挑战,以朝阳思维、创新勇气抓改造提升,使供给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副市长孙文仲指出了钢铁行业“总量降”却带来了“效益升”的变化。

  同时,我市在钢铁、水泥等传统企业中大力开展“引进一个专家团队、建立一个研发机构、选投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个培训计划”等“四个一”行动,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催生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改变重生产、轻研发的传统思维,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7%,通过项目建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占全省的63%。

  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爬坡,下坡......6月14日,在工作人员遥控下,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新款消防机器人“小黄人”准确完成各项指令。目前,消防机器人已在广东、河南等地列装,将投入实战。该公司主要研发应用覆盖消防、应急救援等众多领域的特种机器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防爆抢险探测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

  中车唐山公司行驶出的和谐号、复兴号列车不断刷新着中国高铁速度,也带动配套产业高速发展。据唐山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中心主任王晓光介绍,截至2018年底,入驻园区的配套企业已有67家,形成了以公司为中心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唐山已成为京津冀最大的高铁装备和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产业基地,中车唐车生产的“复兴号”动车组成为新时代“大国重器”。

  唐山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的发源地,在发展现代应急装备产业方面具备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我市以智慧应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明确了“155”的产业升级架构。到2020年,唐山应急装备产业产值达到280亿元以上,2025年突破1000亿元,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应急装备产业基地。

  重在当下,赢在未来,推动新兴产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我市聚力推动现代应急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电子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率先突破,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5%,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形成26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共有生产企业1167家、配套企业559家,去年实现产业增加值620.6亿元,上缴税金67.5亿元。

  有特色,更应出亮点。立足做精做实县域特色产业,以开掘比较优势打造块状经济新增长点,我市按照市县合力、因地制宜、分类扶持的思路,找准见效最快的领域精准施策,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实现多点开花、统筹推进。

  (三)

  对于首钢京唐公司职工张丽艳而言,8月21日,是她终生难忘的一天。

  上午7时47分,作为北京——唐山——曹妃甸客运动车组列车的首批乘客,她随着D6622次列车从曹妃甸东站出发,经停唐山站后,于10时22分抵达北京南站,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客运动车组列车的开行,进一步加深了唐山、曹妃甸与北京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和人员往来。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我市主动融入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打造京津冀区域性中心城市。

  ————产业发展实现链条同构。2014年以来,全市谋划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近500个、完成投资1500多亿元,京冀曹妃甸和津冀芦汉两大协同发展示范区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集中承载地。2018年,我市就实施了中冶瑞木新材料、金隅冀东协同发展产业园等京津合作亿元以上项目262项。

  ————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京唐城际铁路、水曹铁路等项目加速建设,2018年唐曹铁路客货运通车运营,唐廊高速建成,京秦高速二期通车。京唐曹铁路动车组已经开通,京唐城际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唐山到北京的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以内。

  ————社会公共服务实现优势互补。我市与京津签约合作教育项目140余项,与京津知名医院合作项目59个,唐山在京津就医直接结算医院达到850家。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直观的城市形象,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命门”所在。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2+26”传输通道城市,唐山既肩负着守卫北京蓝天白云的政治责任,也面临着满足群众生态需求,加快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现实考验。

  “坚持抓生态就是抓转型升级、就是抓民生福祉,就是抓长远、抓可持续,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继续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百倍努力换来百姓期盼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市委、市政府的决心无比坚定。

  推动污染治理由“点上治标”转向“全面治本”,以产业升级从源头上削减污染存量、拓展环境容量,强力推进钢铁企业沿海布局、陶瓷企业入园、散乱污企业出清,强势启动了工业企业退城搬迁、城市低效空间清理整治、集疏港运输“公转铁”等一批多年想办的大事难事,全市共取缔拆除散乱污企业4498家,加快市中心区280家陶瓷企业全部关停、搬迁入园。2018年,全市PM2.5同比下降9.1%,较2013年下降47.8%。

  启动“全域治水清水润城三年行动”,围绕河湖水系连通、河道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等8个方面,153个治水项目全面铺开。到今年底,全市境内劣五类水体和黑臭水体将全部消除,实现全域水质达标;到2020年,将建成河河相连、河湖相连的水网体系,实现“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鱼”的城市水生态。

  青天碧水间,繁星闪烁下,映衬着唐山人民的张张笑脸。

  随着唐山城市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更需要坚持外延式扩张与内涵式发展并重,着力补齐城市短板,促进城市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双提升。

  深入实施“一港双城”战略布局,提高主城区城市首位度,突出产业更强、功能更优、形象更美、贡献更大,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开启了唐山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南湖,唐山新形象、城市会客厅。

  金秋时节,漫步在唐山街头,每时每刻都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

  统筹重点片区开发。我市坚持五位一体,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加快了主城区以南湖片区、开平东湖片区、路北站西片区和秦黄下片区、丰南国丰北区、城南经济开发区、高新京唐智慧港六大重点功能片区建设。将南湖片区打造成“城市会客厅”,将站西片区打造成“城市门户”,将唐山花海打造成“城市后花园”,唐山以敞开的胸襟、饱满的热情和无尽的魅力,迎接着四海宾朋。

  统筹推进“三改一通”建设。推进棚户区改造。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23个项目,已开工19080套,占年初市达任务的72.2%。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18年,全市投资18.3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97个、90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4万户,全省排名第一。推进背街小巷改造。目前,189个改造项目中,144条已完工,剩余45条9月底前全部完工。推进城市畅通工程。目前,42条断头路中4条已完工,其余正在加快推进。

  站在更高层次全方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重要一极,唐山正在建设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歌声嘹亮,脚步铿锵。这歌声,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精神与自信;这脚步,传递出一座城市的自豪与未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三个努力建成”“两个率先”引领航向,“英雄的城市”唐山,将再次凝聚起全市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在这片热土上继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不朽传奇!

  本版图片记者 洪超 闫军/摄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