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通讯员 曹佳琦)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自西三里乡疫情防控攻坚战打响以来,西三里乡广大志愿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时刻保持“召必来,召必战”的服务意识,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组织下,把疫情防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积极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关键时刻靠得住、豁得出、顶得上、战得胜,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志愿服务的坚强力量。
积极报名,踊跃参战,同谱一曲志愿情。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是侯艳丰带领东三里村志愿者在疫情一线向党旗庄严宣誓,形式简单,却心意坚定。
“算我一个”“我要参加”......在村支部书记说明天上午需要志愿者对村内进行消毒时,不到一分钟,一个个电话、一条条信息传来。时有所需,必有所为。在面对疫情防控前,我乡乡、村两级广大志愿者面对加入队伍的号召一呼百应,从黄土坡村71岁的老党员辛久合到胡庄子村21岁大学生王天齐,志愿报名如同接力赛,立即得到村民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全乡20支志愿者队伍、1500余人同频共振,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
肖庄子村96岁的老太太王素芹说“村里站岗不容易,捐款给他们买点防护的。”黄土坡的建档立卡户梁智利为村里捐200元,他说:“我上不了一线,捐点钱表示下心意”。面对疫情,人人皆是志愿者、皆是奉献者,从家里拿来帐篷、消毒液、口罩,点点滴滴汇聚力量,目前,各村累计捐款总额已达23万余元。
从宣誓到报名到捐款,志愿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三里大地满目“志愿红”。
严格查控,昼夜值班,同筑一座防护墙。
彩钢板、铁网、铁管,这是西三里乡各村铜墙铁壁,为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西三里乡各村志愿者从大年初二开始加班加点,连夜焊好铁架、彩钢板、铁丝网,对封闭平日里热闹的路口,只保留了一个进出口作为卡点。
测一次体温、填一张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消一次毒,从疫情开始,要进入西三里乡,先要经过三个环节检验。“您体温正常。稍等会,我给你登记好”这是卡口志愿者每天对出入人员要说的话。一句话不知重复多少遍,有时候天冷了体温计测不出来温度,志愿者就用身体捂好体温计再测;有时候时间有点长,外出人员赶着上班着急抱怨,志愿就耐心劝解,手上速度再加快。时间再紧,登记、测体温、车辆消毒每个环节丝毫不松懈,因为这关乎每个家人的生命安全。
今年的初春下了三场大雪,防控疫情依然在线,没有被风雪停止脚步,也没有因为风雪而降低标准,漫天大雪中,志愿者清扫监测卡点和道路上的积雪,清理结冰,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在各防控监测点坚守岗位,24小时2班倒不间断,对进入辖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疫情防控排查、监测体温和往来登记。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真心真意的浓厚情感,凝聚起我乡共同抗疫的强大力量。
周密巡查,防止聚集,织一张巡逻网。
“大娘,请不要随意外出,要注意安全,外出时一定要戴好口罩,不要在外面逗留,现在疫情很严重”“你好,一家人别集体出来,有什么需要买的东西家里年轻人一个人买就可以了,村里可以微信集体定蔬菜水果,可以配送”......在西三里乡各村都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身穿志愿者服装,每天对小广场、街头、巷尾重点部位进行疫情防控巡逻,对隔离户是否在家进行监控,对发现在外散步、唠嗑、晒太阳的老人及时进行劝返,对外出没有带口罩的人及时纠正,发现小广场有人员聚集现象,立即进行疏散并告知疫情防控知识。
面对村里聚集性问题,各村的志愿者巡逻队通过走街串户解决广播宣传因距离稍远声音不清晰、老年人不会使用微信、村民的大意轻心等问题,打通了全村疫情防控信息每一处的‘毛细血管’,使每户村民对疫情防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无微不至,服务村民,同汇一股大暖流。
“3斤芹菜、1斤豆芽、1桶矿泉水”每天早晨,“代购”志愿者便忙碌起来,打开电脑,统计各户村民通过微信发来的采买需求。为了让村民在家没粮也不慌,西三里乡各村志愿者当起了老百姓的生活管家,每天列出代购清单,统计村民所需生活用品,然后统一采购,统一发放,负责采购的志愿者将购买的生活物资交由派送员分送到群众手上。
“你的体温是多少?今天感觉怎么样?”隔离人员不隔心。对村里的隔离户,志愿者们“特殊”对待,米、面、粮、油,除了基本的生活用品,志愿们每天对隔离人员进行问候,为他们加油打气。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一幅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志愿红”疫情防控阻击战画卷正在三里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