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老当益壮我先行

图为奋战在一线的疫情防疫人员和专用车驾驶员。图片由路北疫控中心提供
处在抗疫一线的路北区疾控中心,有这样一队特殊人群:他们不是在编人员,却在疫情来临时召之即来;他们平均年龄60多岁,却跟年轻人一样冲锋在前;他们在大年三十,离开安逸温暖的家,离开年迈的父母、妻子、儿孙,近一个月不能回家,却毫无怨言,默默坚持,成为抗击新冠肺炎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就是这次疫情专用车的驾驶员,十位可敬可爱的退休老将。
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路北区近200平方公里的区域成为他们防控工作的主战场,每一次大大小小的疫情任务,都需要疫情专用车先行,这对每一个年过花甲的驾驶员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要让车辆时刻保持最佳状态,要让自己永远保持昂扬斗志。从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到疑似确诊病例的咽拭子、鼻拭子、血液采样检测,再到疫情发生场地的消杀作业,无一不要求驾驶员在做好车辆保养及防护的前提下,快速、安全、准确地将相关人员、器械送达现场。从最初的六台车到十台车,十个驾驶员不分白天黑夜,哪里有疫情,他们就在哪里出现,没有人叫苦叫累,没有人计较得失,他们早已融入了路北疾控这个战斗的集体,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疾控人。
万方庆师傅,今年67岁,是这个群体里年龄最大的驾驶员,他的家离单位不到500米,却因工作繁忙多少次路过家门而不入;64岁的刘建军师傅,在老伴儿和孙子含泪挽留下坚持回疾控中心工作,把家人的牵挂化为工作的动力;秦丽卿师傅、刘大东师傅的家人,因为不放心特意来单位探视,他们在安慰了家人之后,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繁忙的疫情防控工作中;63岁的祃胜元师傅,在运送装卸防控物资时扭伤了腰,高贺年师傅因劳累患病,两位师傅休息几天后又继续带病投入紧张的工作;郝家林师傅因事暂离,却一直惦念抗疫工作,返岗后立即参加战斗。
这个特殊群体的带头人杨国昌,是一名疾控中心退休的老党员,家中有两位90多岁的老人需要照顾,但大疫当前,有着抗非典经验的他,舍小家为大家,主动肩负起专用车管理的重担。除了车辆调度、人员安排,他带头驾车运送密切接触者、参与医院感染科消毒消杀。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十人团队不分昼夜,每天平均出车30多车次,而一个车次防控任务短则一两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一夜。迄今为止,他们共完成流行病学调查41人次,采样266份,追踪密切接触者313人,对两个疫点,三个隔离点居住场所消杀58批次,安全送达消杀人员135人次。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共出动车辆1000余次。
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每一个人,路北疾控中心这个特殊的驾驶员群体,在大疫当前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普通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不必记住他们的名字,但请记住他们曾经的付出,记住他们曾经是路北疾控中心抗疫队伍中的一员,记住他们是为了守护一方百姓健康平安而战的勇士!(杨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