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1 23:18:4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唐山站西片区变迁:从棚户区到城市门户

从棚户区到城市门户————唐山站西片区变迁见证

图为站西片区效果图。路北宣传部提供

图为站西广场夜景。付卫峥 摄

图为在边各寨棚户区改造现场,工人正在绑扎钢筋加紧建设。于建雷 摄

  5月10日晚饭后,来到“五一”期间刚刚开放的唐山火车站西广场散步,路北区果园乡赖旺庄的高玉华大妈愣了神:开阔的草坪和林荫步道间,流光溢彩的喷泉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为初夏的夜晚带来丝丝清凉。

  难以想象,在一年前,高大妈脚下的站西广场还是一片城中村,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脏乱。她住的小平房,没有下水,夏天掏旱厕苍蝇满天;没有暖气,冬天烧劈柴烟熏火燎......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高大妈干这些活计逐渐力不从心。

  除了居住条件落后,高大妈最发愁的还是生计。自己与正在上学的孙女相依为命,靠在2亩地里种点玉米,虽然还有政府部门每月300多元的低保户补助,日子过得还是挺紧巴。

  高大妈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2018年。

  站西片区原址为城乡结合部,在唐山火车站西侧,即主城区西部。

  在西边乡村一侧,改善人居条件刻不容缓;而在东边城市一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承载能力饱和的问题,亟待新的产业拓展空间。

  为了统筹发展,当年2月,唐山市委、市政府召开“一港双城”建设动员大会,规划面积29.4平方公里的站西片区作为全市重点工程启动。自此,一场由旧转新、全域融合的大幕徐徐拉开。

  开发站西片区,首先要整理土地、腾挪空间。对此,赖旺庄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刘建松感慨万千。

  2018年12月10日,他在村委会办公室用大喇叭广播完站西片区规划和动迁补偿政策后,赶紧跑出屋,想着自己要做个表率带头签约。没想到来到院子才发现,早有115名村名排在了他前头。其中,高大妈就站在第一位。

  村民的支持,源自各级干部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和商品房相比,此次,路北区回迁房的标准不仅不低而且更高,按照“最好的地段、最好的规划、最好的配套、最好的质量”“四最”标准建设,打消了动迁百姓的顾虑。同时,路北区坚持把群众作为改造工作最大的受益者,创新制定主正房间数、宅基地面积两种置换方案,村民可以根据自家特点自行选择补偿方案,因此参与度很高。

  根据补偿方案,高大妈将获得三套90平方米的楼房。2018年12月24日,拆迁补偿费和临时过渡费下发的这一天,她欣喜地摘下了“低保户”的帽子。

  由于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拆迁工作进展顺利。仅用60天,村民签约率就超过98%,拆除房屋面积46万平方米。和高大妈一样,4596户村民将告别尴尬的城乡边缘,迎接崭新的都市生活。

  棚户区改造仅仅是打造站西片区的切入点。唐山市将在这片腾挪出的土地上,聚力打造外向型功能的“城市门户”形象。

  站西片区的“门户”位置在规划图上一目了然:坐拥唐山火车站,乘坐高铁可30分钟直抵天津、37分钟到达北京通州,是京津唐半小时生活圈的交通枢纽和唐山对话世界的窗口。

  “门户”往往是留给人的第一印象,体现着此中主人的气质、格局、胸怀和眼界。一个家,如此;一座城,更是如此。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唐山特色、高点定位”,是唐山对于站西片区这一城市门户的擘画。从开始规划,路北区就对标雄安新区,融合感知城市理念,坚持城市性与园林性并存,智慧化与人性化结合,立志于把站西片区打造成以人民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标杆。

  以绿为底色,城市绿化覆盖率大于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15平方米,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百米高层建筑为骨架,核心区1.5平方公里内建设10余座百米以上高楼,勾勒城市天际线;以“小街区、密路网”为索引,打造人本尺度的15分钟生活圈......城乡资源流动畅通、融入开放大格局的蓝图已然绘就。

  目前,站西片区的土地腾挪基本完成,安居工程建设火热,已进入产业导入的关键期。

  按照规划,站西片区正在打造“两主两辅”产业高地,“两主”即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和科创研发引领区,“两辅”即医疗康养聚合区和品牌教育示范区,“通过产业带动,将逐渐形成对人流、物流、商流的吸附和集聚力,更好地示范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如果将视角拉远,还会发现,站西片区只是唐山重构城市版图的一角。以“一港双城”布局为引领,唐山正在以打造站西片区“城市门户”、南湖片区“城市会客厅”、唐山花海“城市后花园”为着力点,拉开路北、路南、开平等5个主城区组团“五位一体”,曹妃甸、丰润、古冶3个城区“组群统筹”,其他7个县(市)“全域融合”的大格局、新框架,加快建设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漫步在站西广场,郭大妈不时望向南方几百米远处,那片拆迁后正在开挖土方的地面上,将建起她的新家。她盼着早点儿搬进去,“小区里幼儿园、小学和养老中心一应俱全,周边还有配套的市新中医医院和香港紫荆教育,自己和孙女会方便得多。”

  虽然郭大妈失去了2亩玉米地,但是正准备办理养老保险,加之补偿的三套房,也算衣食无忧了。然而,过了大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她并不保守,既然住在城市的“门口”,就盼望有更多走出家门看世界的机会。

  记者 晓悦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