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2020年6月3日在政协唐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胡国辉
一、2019年以来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中共中央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政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开启了政协事业发展新篇章。
在过去一年多的工作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市政协及其常委会在中共唐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党组织书记讲党课等活动100余次,开展广泛多层的学习活动100余次,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学习交流10余次,切实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理解和把握,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对64项重点任务进行责任分工,健全完善28项履职制度,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打好基础。对标新定位、新使命、新要求,进一步明确“3345”总体工作思路,通过开展思想理论、作风和履职能力“三项建设活动”,组织开展“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等“三个重点协商”,搭建风采展示、界别活动、知情明政、社情民意“四个履职平台”,将工作过程转化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人民政协思想的实践过程。
我们始终坚持聚焦高质量发展双向发力。全年组织议政大会协商1次,常委会协商2次,对口协商9次,协商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4次,实现了政协工作从“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的转变。在协商中创新采取互动交流方式,推动了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开展“政协委员走进曹妃甸”、强化律师队伍建设、加快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题视察活动25次,提出有针对性建议100余条,实现了建言资政与思想收获一体设计、一体落实。由主席、副主席亲自督办“十项重点提案”,年初立案的493件提案采纳372件,部分采纳87件,市政府主要领导在《重点提案督办落实情况专报》上作出肯定性批示,实现了提案工作由量向质的跨越提升。
我们始终坚持履职为民助力民生改善。围绕物业行业乱象整治、中学教育发展等民生热点问题,开展提案协商、对口协商,大量意见建议转化为市委、市政府惠及民生的实际举措。围绕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等公益活动,民建唐山市委、九三学社唐山市委举办大型义诊、助学捐赠等活动75次,筹集扶贫资金近100万元。围绕收集民情、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做实社情民意“直通车”,上报《社情民意》信息70期,12篇被全国政协、省政协采用,在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工作座谈会上介绍经验。民进唐山市委上报的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国务委员王勇批示;民革唐山市委、农工党唐山市委报送的100余篇次信息被市级以上媒体采用。创新开办直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社情民意专报》,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机制,健全完善机关党组议事规则、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初步实现“两个全覆盖”。强化统战功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开展各项履职活动,民盟唐山市委开展的“纪念新中国成立及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周年”系列活动影响广泛。强化委员担当,分批次组织集中培训,修订实施委员履职工作规则,探索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常委提交履职报告制度,评选年度优秀调研报告、提案并进行通报表扬,推动全体委员做好“年度作业”。强化机关建设,优化专委会设置和干部队伍结构,开展警示教育,组织主题演讲比赛和专题读书研讨活动,修订完善14项机关管理制度,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我们始终坚持在重大考验面前体现政治担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省率先发出“五个带头”号召,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主战场,累计捐款捐物62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开通线上疫情心理咨询热线,为群众提供免费心理服务100余人次,编印发放《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心理自助手册》3300余册,整理上报社情民意信息300余篇,5篇得到许勤省长等省领导批示,16篇得到市领导批示。探索开展“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一线协商”,搭建网络微平台,邀请政协委员、政府相关部门、各界代表和基层群众150余人“屏对屏”线上协商互动,更加广泛地收集了民意,汇聚了力量。
各位委员,过去一年多来的工作成绩,是中共唐山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协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的不足:对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和把握还需进一步深化,凝聚共识的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协商议政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对委员的服务管理还需进一步强化,等等。真诚希望广大委员和我们一道,继续加强,着力改进,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作出“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十周年。市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中共唐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省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坚持把助力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作为履职主线,坚持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坚持“跟得紧、贴得近、承得重、落得实”原则,坚持政治导向、创新导向、质量导向、务实导向,着力提升选题贴近度、建言精准度、成果转化度,抓实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协商式监督、制度创新、工作创新、队伍建设,聚焦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等十项履职重点,为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和“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贡献。
(一)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把牢忠诚履职的“方向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矢志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协成立时的共识和初心所在,也是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学习座谈会制度,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履职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要引领广大政协委员始终保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的正确政治方向,在思想、能力、行动上紧跟中共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把政协组织打造成为政治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下携手前进。
(二)履行专门机构职能,搭建履职尽责的“大平台”。人民政协是组织和承担协商任务的专门机构,是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要理清不是“和”政协协商,而是“在”政协协商的思维,完善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广泛搭台、精准议政。围绕推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组织开展以“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议题的议政大会协商,研究现实问题,探索基本规律,提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围绕打造“三个一流”,开展以“做优做强钢铁服务业,助力世界一流钢铁产业基地建设”为议题的常委会协商,助力唐山转型发展。围绕推进“三创四建”,开展以“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助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议题的常委会协商,助推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16次专委会协商和界别协商,保证协商频次和密度。围绕空气质量“退十”等重点工作,着力抓好10次专项监督和专题视察,同时由党政领导和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牵头督办“1号提案”和“十项重点提案”,提升办理实效。深入开展“聚力量、防疫情、促发展”活动,抓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10项履职重点,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广泛汇聚发展合力,画好凝聚共识的“同心圆”。建言资政是履职成果、凝聚共识也是履职成果,甚至是更重要的成果。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着力打造“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凝聚改革发展的磅礴伟力。要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政协党建与履行政协职责融为一体,引领广大政协委员做政治上清醒坚定的“政治委员”,使人民政协更好成为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要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健全完善谈心谈话、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委员走访等制度,畅通知情明政渠道,使人民政协更好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要开展好“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十周年理论研讨、“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园区”专题视察等活动,积极探索协商向现场、向基层延伸,开展一线协商、一线议政,使人民政协更好成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筑牢发挥优势的“奠基石”。人民政协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在坚持中发展,在巩固中完善,更好地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要健全协商体系,落实“1+1+2+10+N”政协协商机制,提升协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要完善课题遴选、评审机制,探索建立“协商议题库”,落实政协协商议题会商机制,优化完善市政协议政咨询委员队伍,为高质量履职建言提供支撑。要培育协商文化,积极推进市政协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定期组织联谊交流、座谈协商、委员讲堂等活动,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良好协商氛围。要建立协商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建立党委、政府、政协三方联合督办的机制,努力将更多协商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效。要推动工作创新,把社情民意“直通车”打造成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特色品牌,把“委员之家”打造成全省政协的“唐山样板”,把“提案协商”打造成提案工作提质增效的“金字招牌”。
(五)加强履职能力建设,锤炼担当作为的“基本功”。做好政协工作,委员是主体,专委会是基础,机关是保障。“两支队伍”是政协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高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能力和具体本领。要强化委员管理,传承政协组织的学习功能,开展多种类型的学习培训和多种形式的知情明政活动,提升建言资政的“话语权”。健全和完善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履职档案、提交履职报告等制度,以及“失联”和“半失联”委员的退出机制,不断增强委员责任意识和双向发力主动性。要加强专委会建设,修订《专委会通则》,积极搭建界别协商平台,开展界别特色活动,加强与市直对口部门、联系单位的横向协作,更好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要强化市县政协联动,完善政协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县级政协工作制度,落实县级政协主席座谈会、政协秘书长工作会议等机制,着力解决好“两个薄弱”问题。要提升机关服务能力,对政协机关干部队伍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不断完善和规范各项制度、程序,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弘扬“快、细、新、深、实”作风,提升机关服务工作的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