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郝志军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报告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卢山) 受唐山市人民政府委托,在6月4日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郝志军向大会提交全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19年计划执行情况
初步预计: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 %,超计划2.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4%,超计划4.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超计划3.1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6%,超计划0.1个百分点。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4%,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1%,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1%,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分别新增337个和238个,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0%,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达到1.8%左右,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4.39%和4.3%、PM2.5平均浓度下降7.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目标;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3%,森林覆盖率39.3%,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开工14330套,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目标。
二、2020年主要发展目标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以“三个努力建成”统揽全局,聚焦“两个率先”和争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扎实开展“三创四建”“帮企业办实事”活动,推动服务“三件大事”,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力推动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建设、“一港双城”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等“十项重点工作”攻坚突破,确保“三个圆满收官”,奋力开创新时代唐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值和出口总值分别增长5%、5%左右和3%左右。
————发展动能加快转换。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8%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别新增150家以上和130家。
————生态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0%,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9%,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总量控制要求,每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PM2.5平均浓度下降3%。
————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1107套。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三、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稳住市场主体和就业,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加快发展
大力振兴民营经济。积极开展“帮企业办实事”活动,深化民营企业“百千万”提升工程,发挥好唐山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年内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50家、中小微企业2万户以上、市场主体10万户,新增“新三板”及以上挂牌上市企业10家以上。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打响“四最唐山”品牌,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确保年内内资企业开办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总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实体经济用气、用电、物流等成本,创新开展无记名、第三方和网评方式,真正把市场主体是否满意作为评判标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和国家、省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各项举措,动态摸排受疫情影响的失业人员底数及时纳入就业援助范围,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支持劳动者以多种方式实现就业,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着力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钢铁产业基地,钢铁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到35%以上,吨钢能耗、水耗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
推进传统行业跨界融合和智能化发展。鼓励支持传统产业跨界转投,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整合,全年上云企业达到1000家,培育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工业设计+”行动,年内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产值突破60亿元。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入开展精准招商、调旧育新、项目建设、成果转化和主体培育五个专项行动,年内100个重点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大力发展现代应急产业,加快打造国家级现代应急产业基地。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00家,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年内引进京津等地科技成果70个以上,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3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40%。
(三)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能级,加快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
着力稳定外资外贸。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落实港口建设费减免政策,年内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1000家,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创新线上招商,有序恢复线下招商,年内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达到16个以上。
加快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年内跨境电商企业突破800家,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5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自贸区曹妃甸片区建设,完成制度创新清单110项,年内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2家以上,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000家以上,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年内对外投资增长5%以上,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
着力加快港口发展。推进25万吨级航道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2亿元,进一步拓展口岸功能,年内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10万标箱,港口贸易额突破3000亿元。
(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建设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城市
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高标准抓好重点片区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功能品质,国丰北区、城南经济开发区等片区加快产业导入,持续推进153个“五改一通一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积极提振市场消费。落实“发行文旅惠民卡、活跃文旅夜经济”等10项帮扶举措,以项目化方式抓城市经济,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高标准抓好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提高县城和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年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推动县区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
拓展协同发展广度深度。年内实施与京津合作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提升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水平,确保年内新开工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40个以上,完成投资45亿元以上,加快推进高新区京唐智慧港、滦南大健康产业园、玉田老字号产业园等“微中心”建设,加速交通一体化步伐,全力推进京唐城际、唐秦高速、遵秦高速等项目建设,年内迁曹高速建成通车,水曹铁路投入运营,积极推进环渤海高铁唐山段、唐曹铁路东延、津承城际高铁遵曹支线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
(五)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增量支撑
抓实重点项目建设。年内36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00亿元以上,首钢新能源汽车材料、吉诚碳酸锂联产电池级氢氧化锂等160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150家以上,实施百家科研院校、百家央企、百家知名民企、百名高端人才进唐山“四个一百”活动。
提速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抓好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年内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的开发区达到8家以上,瞄准世界、国内、民营“三个500强”,年内新签约超亿元项目450个以上,以高新区日资装备制造产业园、曹妃甸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2个省认定的国际、省际合作产业园为重点,加快国际、省际产业园培育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聚焦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争取更多国家资金支持,突出抓好唐山大数据服务中心建设,提速唐钢微尔云计算中心扩容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大数据中心网络工程中心节点,年内新建5G基站2546个,实现中心城区重点部位全覆盖。
(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生态唐山建设
狠抓大气污染防治。9月底前重点行业企业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6月底前唐钢、唐银关停,细化年度钢铁、煤炭、火电、焦化等重点行业去产能方案,确保完成省达去产能任务,保持治理“散乱污”高压态势,加快钢铁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实施全域禁烧,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全年PM2.5平均浓度降至52微克/立方米。
推进水土综合治理。深入落实全域治水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确保钢铁、焦化、化工等行业退城搬迁企业腾退地块得到有效管控。
积极开展生态修复。持续实施生态修复绿化,强力推进矿山整治三年行动,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深化国土绿化三年行动,扎实推进雄安新区绿博会唐山园建设,高标准建设唐山——曹妃甸生态廊道示范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
(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持续巩固扶贫成果,实施“互联网+农业”拓展工程,升级完善“唐山农业信息网”,加大“唐山市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相关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宣传推介力度,力争实现对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的精准信息推送。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品牌农业建设,进一步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创建成果,年内绿色农产品认证企业全部纳入“唐山市智慧农安管理系统”管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十百千”创建工作,开展“两高”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厕所改造、垃圾治理等6个专项行动,建设好现有10个市级示范区、120个示范村、1084个提升村,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强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创新推进乡村治理,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八)持续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百校提升工程”,年内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3所,加快推进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生院等建设,支持华北理工大学建设“全国一流学科”,全面提升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学院等高等院校办学层次和水平,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全力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统筹抓好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加快市中医医院异地新建、中心血站选址新建和第二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促进居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着力办好民生实事。推进社保扩面提质,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再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全力保障食品安全,全面推进足球城市建设,年内新建116块足球场地,新体育中心加快建设,足球广场二期年底前投入使用,继续办好唐山国际马拉松等大型品牌赛事,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好防风险各项工作,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军民融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防震减灾、气象、档案、文物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