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 01:03:1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深化“放管服”改革!唐山打造营商环境“四最”品牌

这边风景分外好

————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营商环境“四最”品牌述评

□ 记者 唐建勋

  近日,河北震安减震隔振技术有限公司新建智能化减震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拿到了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颁发的施工许可手续。与以往不同的是,从申请到颁发,这一次办理过程仅仅用了1天。

  “数据来跑腿,群众零跑腿;审批网上办,智慧云办理”,让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办审批”。

  按照常规流程,施工许可证的办理一般需要将近3个月时间,能够大幅缩减办理时间的原因,就在于今年我市新出台的《关于加快工业重点项目施工许可手续办理的意见》。该《意见》着眼于加快重点项目施工许可手续办理速度,发挥重点项目对冲疫情不利影响的关键作用进行了大胆创新。《意见》实施以来,项目单位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时间较以往大幅缩减2个月以上,为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扫清了体制机制障碍。这也是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四最”营商环境、夺取“双战双胜”的又一新创举。今年1-5月,全市153个计划开工项目中已开工148个,开工率96.7%,开工项目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部360个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94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9%,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落实“六保”任务、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展现了新担当和新作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站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和魄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审时度势、高标定位、革旧布新,鲜明提出了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营商品牌,推进高端优质生产要素加速聚集,为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和“两个率先”目标,实现唐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注入了新活力。

  做好“加减法”,着力实现“审批事项最少”

  坚持市级减权增效能、县域扩权强动能,进一步推动了市县同权,扩大了县域发展管理权限。

  我市坚持市级减权增效能、县域扩权强动能,市级审批事项总量由229项精简至92项,实现全国设区市最少,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市县同权,扩大了县域发展管理权限,为创新创业降低了门槛。

  应简尽简讲科学。通过把设定依据已废止的取消一批、办事频率“零发生”的冻结一批,无审批业务性质宜精简办事流程的调整一批,关联度高可“按一件事办理”的整合一批,基层渴求、于法可放的委托授权下放一批,共取消5项、下放29项、调整103项市级审批事项,努力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据了解,目前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已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比国家要求时限提速近一半。其中,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审批时限压缩至17个工作日以内;最为复杂的政府投资的房屋建筑类工程建设项目申报材料已由原来的302个减少到150个,精简超过50%。

  宜放皆放讲成色。我市向下放权工作始终着眼于县级需求度和事项含金量。在29项下放事项中,公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危险化学品经营(含仓储经营)许可、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等9项事项都是县级强烈需求事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商品房预售许可等事项,涉及项目建设、生产经营、支持“三农”等重要领域,成色足、含金量高。

  市县同权讲配套。为确保县级对下放事项接得住、用得好,出台系列配套措施。按照“编随事走”的原则,分批向各县(市、区)下达了行政编制162名、事业编制122名;由权限下放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业务培训,帮助县(市、区)加强软硬件建设,实现权限、人员、事项、责任相衔接、相统一。

  走好“平衡木”,着力实现“收费标准最低”

  我市立足减项降费与税收杠杆相统筹、相结合,从精简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实行差别化税收政策入手,为市场主体补血益气、为城市整体形象增光添彩、为重点项目提供支撑。

  对标先进,减项降费释放红利。经与省内10个地市和国内20个先进城市对标,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4项,取消经营性收费1项;降低收费标准3项;同时在全省率先调整了8项河北省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前我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原来的38项降为26项,实现省内、全国先进地区最少。项目停征、取消及降低标准收费后,全市每年减少收费2亿元以上,为市场主体降低了经营成本。

  放眼长远,舍小求大塑形象。市委、市政府从提升唐山形象、打响城市知名度角度考虑,取消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南湖风景区门票收费。景区免费开放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仅一个月就接待游客92万人,比上年同期的23万人增长3倍,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全面增长。

  突出重点,减费降税扶项目。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计划、符合特定条件的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现代服务业、农业产业化、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计划给予降低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

  打好“创新牌”,着力实现“办事效率最快”

  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运行模式,努力实现让办事单位“最多跑一次”。

  我市坚持服务流程优化重组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通过流程再优化、数据网上行、部门协同办,下大力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减跑腿,以审批服务便利化,促进招商引资大发展。

  推进“审批集约化”。市县两级均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运行模式;市行政审批局封存了23个部门的49枚公章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一个窗口流转、车间式流水线审批”。开展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领域综合服务试点,制定了《唐山市不动产转移登记暂行办法》,变国土、住建、地税三部门窗口受理为一个综合窗口受理,推进交易、登记、契税等环节“一套材料、并联办理、信息共享、结果互认”。2019年,办理不动产交易业务的时间由1天压缩至1小时,不动产权证书领取时间由原来的5天压缩到90分钟以内。注重抓好配套服务,实行社会中介服务市场化,将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领域作为试点,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相关评估、测量等中介组织,实现中介服务“货比三家”。大力推进迁安市“红顶中介”清理规范试点,目前,进驻实体超市、网上超市的中介服务机构分别有25家、97家,共办理各类中介服务事项1010项,累计为项目业主节省时间828天,节省费用近60%达30余万元。

  实行“最多跑一次”。组织市县两级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清单,其中市级第一批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582项,占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总量的80.3%。为抓根治本、提质增速,市行政审批局对169项审批事项实施流程再造,大力推行“135”办结制,平均每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为3.2个工作日,比法定时限压缩86.57%。

  确保“项目落地快”。着力实施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效能“简、压、联、调”四字要诀,坚持简化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落实联合审批、调整办理模式,整体审批时限由74个工作日压缩减少至59个工作日以下,实现省内审批时限最短。结合市行政审批局内部流程再造,组织起草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联审联验办法,进一步优化项目联审联验工作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将项目前期所涉及的各类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7项评估,由串联方式调整为并联方式,实行“一口受理、同步评估、联合评审”的服务新模式。

  实施“审批网上办”。在互联网审批平台公开办事指南、审批流程、示范性文本、制式表格等相关信息,做到“网上告知一点通”;通过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核准、批件快递送达,实现“数据来跑腿、群众零跑腿”,让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办审批”。

  破解“准入不准营”。积极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编制公布了市级“43证合一”目录清单,企业办理手续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核发一照、加载一码”。大力推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对改革涉及的101项行政权力事项,推行直接取消审批、取消审批改为备案等5项具体改革方式。

  当好“店小二”,着力实现“服务水平最优”

  我市从创优服务和解决问题入手,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努力以一流的政务服务便企利民。

  特色服务便利化。市县两级通过实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应急服务,把办公地点拓展到窗口之外、服务时间拓展到“八小时”之外、工作模式拓展到日常模式之外,把服务送到业主门口,把温暖送到百姓心头。

  品牌创建普遍化。广泛开展“一个单位一个品牌、一个部门一个特色”创建活动,组织各县(市、区)长、各派出机构、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开展“一分钟访谈”,通过公开“承诺”、落实“晒诺”、抓好“践诺”,使各类品牌、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迁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一流的服务业绩被评选为“全国百佳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

  服务标准制度化。市县各部门聚焦民意呼声、立足自身实际,制定了系列服务标准,实现工作有标准、流程有规范、检查有依据、考评有准绳。积极推进硬件建设标准化、进驻项目标准化、审批流程标准化、网上服务标准化、内部管理标准化五大标准化建设,成效明显。迁安市行政审批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终期验收,居全省领先地位。

  破障清淤深入化。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重点的新型监管机制,截至目前,已有12个部门建立本系统的红黑名单管理办法,4个部门通过“信用唐山”网站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黑名单。依法严厉打击妨碍企业正常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坚持群众路线,公布营商环境举报电话和邮箱,围绕群众和企业反映突出的公共交通、企业经营等问题,向相关单位发出问题整改通知单,以问题大整改促进营商环境大优化。

  减证便民持续化。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通过充分论证研究,加大取消调整力度,市本级保留的证明事项由95项精简到37项,精简率达61.05%,进一步提升了生产生活便利度,增强了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以评促建常态化。先后印发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意见和考评办法,将29项重点任务的完成时限、责任领导、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全部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依据工作考评办法和工作推进情况,每月对相关单位进行考评排名,形成了全市上下齐心谋“四最”、共同抓营商的工作格局。

  “四最”品牌建设几点启示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四最”品牌,是市委、市政府适应资源型重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唐山“四最”营商品牌已经叫响,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样板。总结唐山“四最”品牌建设的做法,有几点启示:

  (一)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四最”品牌,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是重要前提。我市紧紧抓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政府职能在管理方式、发展理念、目标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转型,大幅改革审批模式,提升审批效能,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打造“四最”营商品牌,进一步增强了审批、监管、服务等政府行为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为培育壮大新动能、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支撑唐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

  (二)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四最”品牌,加速创新步伐是根本关键。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区域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许多地区坚持高标准、高站位,纷纷出台举措,奋力赶超。实践证明,谁的制度创新早、谁的制度创新快,谁就能尽快适应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适应市场主体的客观需求,谁就能在区域性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我市以极其敏锐的经济和政治敏感性,全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四最”品牌,通过大力度实行制度性、结构性减税降费,大力度压缩审批时限,大力度提升审批便民度,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经济投入成本,最大限度激发了市场活力、内生动力、内需潜力和经济竞争力。

  (三)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四最”品牌,实施精准优质服务是有力保障。对我市这样的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来说,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开发新动能、打造新引擎更是难上加难。唐山推进“四最”营商品牌建设,把精准服务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经济领域的制度、政策和管理规则进行重新梳理、修改和完善,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主要依靠力量,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重要支持扶持领域,深化服务、监管两方面新一轮改革,持续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能、提升服务水平,变“扶持”为“松绑加扶持”,变“重审批”为“重监管、重服务”,充分调动起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形成了优质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效应,使更多的市场主体、项目、人才、资金源源不断流向唐山。

  (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四最”品牌,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力量之源。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政商关系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一环。市委市政府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当作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四最”品牌的思想之基、力量之源。在思想发动上,号召全市广大干部践行“店小二”精神,开展“为企业办实事”活动,站在方便投资者而不是方便管理者的角度想问题、抓落实,“敢亲”“真清”,把方便让给企业和群众;在问题整改上,通过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公布举报方式倾听社会各界呼声,找准问题重拳出击,切实打通堵点痛点。新型政商关系的全方位确立,打通了“四最”品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有力宣示了“唐山形象”、“唐山作风”和“唐山效率”。

  图片:记者 闫军 洪超 光宇 北男 摄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