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干”,全国劳模苏健的铭记
□ 记者 刘珲 通讯员 王卫平
2010年7月,41岁的苏健是唐车公司总装配一厂的一名公司标兵;2020年7月,51岁的他是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是第14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特别奖获得者。
“感觉不可思议。”回首10年光阴,苏健感慨万千。
苏健一直扎根在管道工这个岗位,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岗位的内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前的绿皮车,管工的工作大多是列车上卫生间、洗漱间的管路和暖气系统。现在不同了,高速动车组上管工的主要工作是制动系统。”一列车有一千多条刹车管,就像人的血管和神经,是确保高铁速度和安全的关键。CRH3动车组全列共有制动管路1100根,2400多米长,直径从6毫米到42毫米不等,95%以上是三维立体弯管,平均每根管6个弯,最多的超过15个弯。
起初公司使用的是进口成品管,不仅成本高、而且运输周期长,制约着动车组生产。为了迅速实现动车组制造国产化,苏健绞尽脑汁、费尽心力,带领弟兄们对制动管路进行国产化攻关。他们先后对3个厂家的14种原材料管22种半径模具进行了5000多次实验,采集了12000多个数据,编制出收录了3万多个数据的《CRH3数控弯管角度补偿数据库》;按此数据进行补偿后的管材角度误差控制在0.1度,长度误差控制在1毫米,实现了精确补偿,填补了行业内的一项空白,为动车组产能提升扫除了障碍,助推公司动车组制造迈进崭新阶段。
走进苏健主持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迎面的荣誉墙上记录着他和团队奋斗的历程。苏健告诉记者,这间工作室的前身是“金蓝领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目的就是把唐车总装配一厂的高技能人才汇聚在一起,开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室成立以来获奖的创新成果达1000多件,其中有26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培养了技师、高级技师近200人。
苏健说,自己这10年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与公司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过去的10年,是百年“唐车”再创辉煌,跨越追梦的10年,也是高铁不断刷新“中国速度”的10年。“2009年公司的产值是46亿元,而今,我们已经连续多年突破百亿,目前产值在180多亿元。”苏健倍感骄傲。
作为全国劳模,2017年,苏健获得了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深造的机会,他十分珍惜,像年轻人一样求知若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苏健铭记在心,“任何成绩的取得,任何成果的获得,都要实实在在去干,勤勤恳恳去干,任劳任怨去干。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只有实干才能创造财富。”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掌握更多成熟经验的苏健却有了更强的紧迫感:“一天也不想虚度,有太多事情想干,要带动更多的人,走高技能之路。”
苏健奋斗的身影,正是万名唐车人为了祖国的高铁事业不断追赶超越的身影,“我们制造,推动繁荣和成长;我们创造,走向自立和强盛;我们前行,让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