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长河:生态“痛点”成“亮点”
□记者 刘珲
夏季傍晚,站在长河川公园秀林鸣翠广场上,熙攘的人流和着欢声笑语从身边经过,迁西县水利局副局长毛树满难掩内心的激动。他指着面前的广场和清澈的河水告诉记者,曾经,眼前这3.5公里范围内就有26家铁选采矿企业,“一片狼藉、满目疮痍”是这里曾留给他的印象。
作为亲历者,有多么强烈的对比就有多么深刻的记忆,毛树满忘不了2018年11月28日开始,历时9个月的铁腕治污、生态修复攻坚。迁西举全县之力激浊扬清,长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痛点”变成了“亮点”,以前的“短板”变成了“样板”,长河的生态治理工程也成了迁西百姓津津乐道和为之骄傲的名片。
痛:采矿挖沙秀美长河容颜尽毁
长河是滦河的一级支流,在迁西境内长56公里。过去,长河水清岸绿、鱼虾丰美,有“最美不过长河川”之说。不过,因河道及沿岸铁矿、金矿富集,从上世纪80年代起,长河沿岸陆续兴建了近百家采砂场、选矿场。河砂乱挖、铁矿乱采、无序排放,致使长河岸毁、河淤、水变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曾经水清岸绿的长河痛失秀美容颜。
站在治理前的长河照片前,满眼是各种挖沙、排尾的厂房、大坑,记者几乎找不到河道。迁西县东荒峪镇大寨村村民马成光的家就在长河岸边,他回忆说,那时河水是“浆混”的,道路坑洼泥泞,大车穿梭,扬起漫天黄沙,每次回家都灰头土脸。2018年11月,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长河污染问题,长河被推上了生态治理的风口浪尖。
治:生态修复铁腕治污刻不容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彻底改变长河两岸铁矿采选企业林立、污水横流的面貌,美化生态环境,迁西县自2018年11月28日全面启动长河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攻坚行动。
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步到位,效果一次达标。迁西县成立攻坚行动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设立采选企业环境整治、河道工程及清淤等9个专项工作。县级领导分片包段,分成12个工作组,对56公里长河河段进行责任分包、无缝衔接。按照“谁破坏、谁修复,谁污染、谁治理;重点突破,由点及面;引导在先,刑责治污;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原则,实行两条战线同步推进。在河道内部,清河障、平河床、固河坝、填沙坑;在河道外部,清拆违章建筑,整治沿岸环境,对两岸500米范围内各类问题企业全部出清。
仅用一个月时间,长河流域累计出动人员22607人次、大型设备3489台次、运输车辆4559台次,累计清淤63.73万立方米,清理树障16.85万株,垒砌河坝31.4公里,清理垃圾5.46万立方米,拆除违建351处,长河沿线82家问题企业全部拆除到位,长河10个监测点位水质均保持在Ⅱ类水质以上。
美:讲好长河故事树立生态样板
腾出的土地、拆出的空间如何利用?迁西县将其纳入首批全域旅游国家示范区创建中,规划建设长河带状公园。
长6公里、面积24万平方米的长河带状公园项目投资1.05亿元,以自然、绿色环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念;建设“生态湿地、堤坝、景观绿化、健身步道”四大工程和“秀林鸣翠、万花芳灵、春耕野望、星火流金”四大主题广场,修建堤坝3900米,溢流堰6道,绿化19.2万平方米,硬化广场1万平方米,铺设道路4.2公里,打造集“水源涵养、生态宜居、郊野游赏、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公园,推动长河两岸30多个村庄、5万余群众的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经济发展。现在,每天都有驱车远道而来的游客特意来领略这里的秀美风光;每到傍晚,附近的村民们就三三两两前来散步,“以前夏天家里苍蝇蚊子特别多,怎么注意也不行,现在我家一只苍蝇都没有!出了家门就是公园,搁以前谁敢想!”大寨村的村民苏广丰边说边热情地邀请记者去家里实地感受一下。
以长河整治为突破口,迁西乘势而上,掀开了全域治水的篇章。河道杂物、淤积全部清除,沿岸问题企业和养殖场全部拆清。截至目前,滦河、洒河等6条主要河流河道整治共拆除问题企业490家,拆除违建1095处,清淤96万平方米,平整河床138公里,平整尾矿库168万平方米,腾清土地1.6万亩。与此同时,全县80余座水库和500余条穿村河道一并整治。在治水同时,迁西积极展开生态修复和旅游开发,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早晨,踏着彩色的健身步道,身旁高大的法国梧桐投下斑驳树影;午后,坐在被繁花包围的广场,看对岸绿树青山;傍晚,各个广场上热闹起来,人们散步休闲,儿童乐园里孩子的欢歌随着流水飘远......这诗情画意的生活,已经成为迁西长河岸边百姓的日常。迁西县水利局副局长毛树满也从一位亲历巨变的“建设者”变成了“讲解员”。“很多地方的团队都来我们这里学习生态治理的先进经验。长河的故事,我们要好好讲下去!”他信心坚定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