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02:29:43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非遗铜臂螳螂拳传承人马振岭:为传统文化的振兴贡献力量

非遗铜臂螳螂拳传承人马振岭

为传统文化的振兴贡献力量

  图为铜臂螳螂拳非遗传承人马振岭指导徒弟动作要领。记者 徐慧 摄

  铜臂螳螂拳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唐山本土为数不多的特有武术门类。来自我市路北区的马振岭今年72岁,是铜臂螳螂拳的第三代传承人。在唐山的武林高手中,他声望颇高,桃李满天下。

  一个螳螂腿,一招螳螂出洞,尽管马老已年逾七旬,但他打起拳来闪转腾挪,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外导内行,气自然而生,体力不输年轻人。“武术是科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快速恢复精力。”马老告诉记者,如今,他每天都要练拳两个多小时。

  据了解,铜臂螳螂拳是螳螂拳的一个支派,1885年由著名武术家马响云所创。清末“洋务运动”兴起,唐山的开平矿务局大量招收工人。家境贫寒的马响云跟随祖辈来到了唐山古冶区,从此铜臂螳螂拳在唐山落地生根。

  马响云15岁随大师习练螳螂拳,他悟性很高,善于创新,时常将其他拳法和螳螂拳一起演练,用各家之长补螳螂拳法之不足。为突出螳螂拳双臂优势,他另辟蹊径,请工匠制作一双铜臂,增强防御。该铜臂前有点穴指,远攻近取,点打七十二穴,令人防不胜防。在演练中,他不断探索,形成了快速勇猛、斩钉截铁的风格————铜臂螳螂拳正式得名。此后,该拳法在唐山地区享誉颇丰,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铜臂螳螂拳已传承百余年,马响云之子马锡正为第二代传承人。马振岭从小也对武术产生了极大兴趣,但父亲马锡正担心他闯祸,拒绝教他铜臂螳螂拳。马振岭只好偷偷地学。“每次学武术被父亲看见了,回到家就是一顿打。”马振岭说,这反而坚定了他习武的决心。趁着父亲练功或者教学生之时,马振岭就藏在远处偷偷地学,然后躲到没人的地方勤学苦练。凭借强大的毅力、执着的精神和聪明的头脑,马振岭很快便掌握了拳术的精髓。

  “铜臂螳螂拳巧妙运用两个前臂,实战中勾点快速,正迎侧击,虚实相互、长短兼备,刚柔并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琢磨。”提起铜臂螳螂拳的特点,马振岭如数家珍————要领为点、勾、搂、采、挂、黏、沾、贴、靠、刁、进、崩、打十三字诀。拳法既有大开大合的长打手,又有短小快捷的偷漏手;既有肘靠擒拿,又有地趟摔打。在套路演练方面,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探路结构严谨,动作之间衔接巧妙,身法灵活多变,步法闪展腾挪,风格独树一帜。据了解,铜臂螳螂拳拳法现共有螳螂拳四趟,螳螂掌四趟,传心掌四趟,双手大剑一趟,小剑一趟,双钩一趟,及单刀、双刀、双钩、大枪等套路。自1986年至今,马振岭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多个奖项,是我市武术七段运动员。

  今年30岁的李文成是马振岭的徒弟,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我小时候身体就不好,走路总是摔跟头,也不能做剧烈运动。”经多方辗转,李父找到了铜臂螳螂拳第三代传承人马振岭。就这样,当年6岁的李文成拜在了他的门下。马振岭根据李文成的体质,因材施教地为他制定了习练方案,每天限时、限强度地习练铜臂螳螂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徒不懈的坚持下,李文成不仅身体越来越好,更在2006年全国传统武术锦标赛中获得了冠军。

  跟随马振岭习武25年的刘振洋是北京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刚结束了国家公派留学从美国回来,他便第一时间看望师父。“咱们本土的铜臂螳螂拳有独树一帜的特点,我受益于拳术多年,它培养了我的正义感和良好的气质,强健了体魄。”刘振洋说,文武之道,一松一驰,相互结合起来,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铜臂螳螂拳第四代传承人、马振岭之子马学斌在父亲的影响下酷爱武术,他刚柔相济、长短互用、机智灵活。习武过程中,马学斌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武术技艺突飞猛进。1998年时,他同父亲创办了唐山市第一所武术学校————振岭武术学校,培养了众多优秀学子。“我要将传统武术传承下去,让铜臂螳螂拳走向世界。”马学斌说。

  “作为唐山地方传统拳种,铜臂螳螂拳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思想。它内外兼修、术道并重,溶教育、健身、技击、美学、观赏于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马振岭说,未来铜臂螳螂拳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文化的振兴贡献力量。

  记者 刘庄子

  视频摄制:记者 徐慧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