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1 01:56:36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祠堂里的家风与乡愁

祠堂里的家风与乡愁

  在历史的文化长河中,宗族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朱熹在《家礼》中规定:“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名宦巨贾,豪门望族,均建祠堂,以显其本,以祭其祖。宗法、血缘观念也应运得以强化。家族的祠堂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乡风民俗和建筑特色,实属难得的文化遗存。

图为王氏宗祠门前。

  祠堂,作为传统中国人心中的圣殿,其相应的文化,自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小视的值得传承的一笔财富。在我市玉田县杨家套镇的达王庄村,就有这样一处独具特色的“王氏宗祠”。

  典型的清代北方四合院式建筑

  王氏宗祠位于杨家套镇南500米的达王庄村内,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5米,东西宽21米,占地面积945平方米。

  主体建筑由北向南依次为正面的大祠堂————秩祜堂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建筑,顶覆筒瓦。檐下饰精美彩绘,廊两侧山墙内镶嵌碑刻各一通,碑文有行、草、隶、篆等多种字体。

  每间正中还悬挂木匾各一块,其中一块“品重英宗”匾原保存在王兴余家中。据调查,正殿正中原有一木龛,龛内供放着王氏祖宗的牌位,龛前有石头供桌三个,每个石桌各占一间,桌上有石香炉;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耳房残存,几近坍塌,原为义行祠;西耳房后修建,原为节孝祠;对面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保存基本完好西厢房已拆除;中为天井,二道墙中为垂花门楼(已拆除),外墙中为砖雕斗拱正门楼,门楼正中镶“王氏宗祠”石匾一块;门前有一座影壁,上面写着“子孙保之”四字,是宗祠的缔造者王敬德的手笔。

  院内原槟榔林立、花草点缀,环境优美,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北方四合院式建筑,象征团结聚气,吉祥如意,这种与民居相同的模式,使宗祠在族人心中更具亲切感。

  王敬德的后人、达王庄村支书王宜新介绍,这里的牌匾、石碑等物品,在“文革”中被村民家当了床板、乒乓球台及小桥等,但也有幸得以保存下来。

图为宗祠内保存完好的牌匾。

  唐山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宗祠建筑

  王氏宗祠是唐山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宗祠建筑,其建筑形式与布局反映了清代北方宗祠建筑的特点,对于研究我国北方民居与宗祠建筑有着重要的价值。

  达王庄王氏宗祠由明代北迁的王氏十六世孙王敬德创建。从道光十九年(1839年)开始集资筹款,一直到光绪二年(1876年)建成了正殿(秩祜堂),匾额由玉田县前知县冯为题写。

  又经过了七年时间,续建了厢房和临街门楼,到这时,王氏宗祠基本落成。民国十三年(1924年),王敬德的次子王绶用砖墙把王氏宗祠内的东西厢房连接起来,当中建起了非常精致的木结构雕花门楼(已拆除)。祠堂内还遗存着大量碑刻及建筑石构件,蕴涵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图为王氏宗祠院内。

  王敬德的子孙在宗祠内从事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社会活动

  王氏宗祠不仅仅是民俗文化中宗族集中活动的场所,更重要的是————王敬德的子孙在宗祠内从事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赋予王氏宗祠以特殊的意义。

  首先,王敬德的长子王绳创办了一个群星荟萃、名噪戏坛的昆弋益合科班,这个科班的班址就在王氏宗祠内。连续五六个年头,这个科班的师徒每天都在这里从事教学活动,30多个贫困农家子弟从这里走上戏坛,其中不乏技艺精湛、名传遐迩的佼佼者,郝振基、王益友等昆弋著名演员的传记已经写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和《戏曲曲艺辞典》,成为享誉全国的历史名人。王绳死后,他的族孙王宗泽又办起了昆弋同合班,班址也在宗祠之内。这就是说,王氏宗祠为中华民俗文化戏曲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次,王氏宗祠又是玉田县农民运动的见证者,王敬德之孙王却三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以王氏宗祠为基地组织当地农民参加了声震中国北部的玉田农民暴动,王却三被暴动指挥部推举为玉田县临时县长。抗战爆发王却三又以王氏宗祠为指挥部组织抗日队伍给日伪以沉重打击。

图为相关部门设立的文物保护碑刻

  这座清代建筑经过精心修缮焕发新姿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文革等历史运动影响,达王庄王氏宗祠一度荒废,曾被工厂、学校、医院、粮库、达王庄村民委员会等占用。随着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国家重视,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县文物部门划定了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设立了保护标志,建立了保护组织。2009年达王庄村集资对宗祠进行了简单修缮。

  2014年开始,经县委县政府决定,玉田县文物部门启动王氏宗祠修缮工作,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王氏宗祠保护工程的立项、工程设计、工程设计审核。

  2017年,县文广新局依据社会公共文化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安排资金用于对达王庄王氏宗祠的维修,于2018年5月21日如期进行招标采购,省文物局于10月15日受理了开工申请,并下发了开工许可决定书,2018年10月30日开工,2019年5月30日竣工,维修了秩祜堂、东西耳放、东厢房、院墙,并对院落进行了平整铺墁,遵从修旧如旧,最小干扰的原则,保证了文物古建筑的安全。

  如今这座清代建筑经过精心修缮焕发新姿,愿她的建筑文化和教育意义进一步彰显,不仅对王氏家族,劝导更多世人义行、善行、孝行!

  记者 杨文进 通讯员 王东宇 徐艳秋

  图片由记者 文进 摄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