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01:05:5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唐山大粮票”里的往事

“唐山大粮票”里的往事

□ 耿福利

  “唐山大粮票”,是上世纪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全国粮票、地方粮票、企业粮票的有效补充,在当时人们的生活海洋里泛起了朵朵浪花。

  其实,“唐山大粮票”的真实名称为“唐山市工种补差粮票”。1972年、1982年,唐山市粮食局分别印制发行了两个版本的粮票。两个版本的图案都是由唐山人熟悉的井架、洗煤楼、运煤火车构成的矿山繁忙生产场景。由于粮票的面额大,最大的是31斤,其最大的票幅长150毫米、宽55毫米。这是全国粮票、地方粮票鲜见的,市民亲切地称其为“唐山大粮票”。

  本人享有“唐山大粮食票”,是40年前的往事。那时候,我是一名开滦井下采煤一线工人,年轻,好动,工作劳动强度大,粮食本上的29斤定量根本满足不了我的胃口,心里自然多了一些对“唐山大粮票”的期待,开过支后的几天就是盼着领粮票的通知,喜欢拥到那间狭小的事务室找事务员签字拿粮票的感觉,

  “唐山大粮票”右侧为图案,左侧为中文数字,上方是“唐山市工种补差粮票”字样。如果印有“井下”或盖有“井下”二字,便是煤矿井下工人的。面额则是从1斤至31斤都有,有绿、蓝、紫、褐、黄等颜色。井下工人的大粮票比普通市面工人的含金量高,在粮食只配给30%细粮的年代,井下工人却十分优越地享有70%细粮。

  每个月初,各单位事务员都忙着统计职工上月的工数、工种变化情况,制表跑行政科粮食组,报享有粮票人员表、交上月发放完毕粮票情况表,领本月准备发放的粮票,带回单位进行发放。

  印象最深的是工友王新民,自己由于身体不适,请求领导给予照顾。领导考虑到回柱工劳动强度大、工时长,他坚持起来比较困难,便安排他去大巷放煤一个月。一个月的照顾他是挺享受,但由于岗位变化奖金下调了标准,特别是领大粮票时,别人31斤,他25斤,便引发一番争吵。单位领导感到这是个很典型的问题,专门召开会议理顺职工思路,强调制度的严肃性,人们也从中吸取了教训。

  资料显示,中国的工种粮票,最早发行于1955年,主要是针对体力劳动强度比较大的单位。由于各地习惯不同,有些地方叫“工种粮票”,有些地方叫“工差粮票”。这种粮票一般不由粮站发行,先由各单位到所在市区粮食局领取,再由单位直接发给职工,不能直接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职工或单位食堂凭工种粮票在粮店购粮,或按当月粗、细粮供应比例兑换全国或地方粮票。

  等到粮食市场放开,粮票停止使用后,工种粮票由于地域性强、发行量小、消费使用损耗多,留存下来的很快又成了收藏家的香饽饽,现在要想收齐所有面额,五位数的价格已不鲜见。

  如今,“唐山大粮票”从寻常百姓家走进了收藏家的殿堂,在说品相、讲价值的情景之外,还有一群人对它记忆犹新,在儿孙绕膝的氛围中,总不忘津津乐道与之交集的情缘。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