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01:58:16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两片儿老房瓦

两片儿老房瓦

葛昌秋

  在唐山解放72周年的时候,我又想起一件往事。那年,我给唐山第一任市长李一夫老人送了一份“大礼”,让我终生难忘!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遵循“不请客不送礼不拜年”的“三不”原则。如果有事要帮忙了,我自然会十分尽心尽力,俗话说是“靠脑袋帮人”。对此说好说坏的都有,但我依然我行我素自得其乐。

  不过,22年前我却有过一次破例,竟然给副部级的老领导送了礼。老领导名叫李一夫,是唐山市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

  1997年我在电视报社当总编助理,年底局里开会谋划明年工作,局长看到我说:“昌秋,明年还有一件大事,是唐山人民广播电台建台50周年,你要好好琢磨一下,策划几件事儿。”我说这是小事儿。“那啥是大事儿?”他问。“唐山解放50周年才是大事儿!”我答。

  几天后,我将十几页的策划案送到局长办公室。局长看了马上叫来主管副局长和电视台台长,还有拍摄专题片的主任一块商量。我讲了策划10集电视纪录片《世纪壮歌》整体思路,说了每集片子的主题和内容。他们听了觉得非常好,不仅主题明确思路好,抢救性采访史料性强,而且大气上档次,也是电视台历史上首次拍摄唐山的大型历史纪录片。但没有市里的安排,一时不知怎么办为好。我建议:“就像接力比赛一样,咱们提前动着,不然等市里有了说法再动手就晚了。”他们觉得在理,同意了我的建议,开始筹划这事。

  其实,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早在报社查完了各种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又去市委宣传部,说了这个想法。当时的办公室负责同志觉得非常好,当即在给市委主管领导的汇报材料上,增加了纪念唐山解放50周年的内容。当主管领导向新到任的市委书记汇报后,书记对此表示赞同。

  因此,这事儿有了“尚方宝剑”。宣传部还批了专项资金,但规模压缩为拍摄4集。虽然削减了多一半儿,好在可以大干了。

  在到报社拍摄相关内容时,看到我前期的准备,电视台的李主任说:“这得好好感谢昌秋,没想到这么细致到位,不仅策划得好,而且想得周到,将来片子一定要署上昌秋的名字。”

  我们先在唐山市里拍摄,采访了许多老同志,去了开滦和启新,到了遵化、迁西、丰润等地。之后,还去了天津和锦州。

  我又联系了唐山解放时的关键人物————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唐山的情报站站长李文,是他从电台里喊出:“唐山解放了!”我还联系了在北京的唐山老领导李一夫和宋敏之。

  那天在北京,我们采访了宋敏之和李文,老人们都一直惦念着家乡。李文是丰南边庄子人,原名叫边燮璞,在水电部工作,但时时牵挂着家乡,特别是对震后的建设,他觉得是个奇迹。说到唐山解放,他讲了当时进城的具体情况:12月12日上午10时,接到蒋志岐派员送来的唐山守敌撤退的情报后,他立即电告冀东区党委和唐山市委。同时带人骑自行车疾驶唐山,下午3时从北郊进入市区。6时多,他们进入市中心后,迅速赶到伪警察局、市政府、市党部,占领后安排人驻守。他们又占领了电信局,命令工作人员马上向天津、北平的国民党军发电报,宣布人民解放军占领唐山。随后,他们接管了唐山广播电台。当晚9时,李文通过广播电台向全市人民庄严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占领唐山,唐山解放了!”接着,他们又宣布了《约法八章》和《入城守则》。

  回唐后我写了《李文:唐山解放了!》,刊登在报纸上。

  当见到90岁高龄的李一夫老市长时,我送上红布包裹的礼物。老人家打开一看,是两片老房瓦。我告诉老人家:“这是你老当年在王官营住过的房子的老房瓦,现在老房子已经翻盖了,这是保留下来的瓦。”老市长听说后,抚摸着老瓦仔细瞅着,眼睛发亮,手有些颤抖:“噢!老房瓦,这瓦都可以当砚台,现在都没有了。王官营,我也回不去了!”他仿佛回到了唐山解放的前夜,当年他们就是从王官营出发,接管了新唐山。他讲述了解放后新唐山的管理和建设,又说到这些年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到唐山未来的发展,老人家对家乡一往情深。

  应我的请求,李老在我的册页上题写了《世纪壮歌》的片名,还写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告诫后人。

  那是在王官营采访拍摄时,在老房东家里,我发现了墙角的几片老房瓦,向主人打听后,便要了几片。当时他们还问,这沾满泥土的老瓦有啥用啊!回来后我清洗干净了,准备当“大礼”。

  过了好多天,我打电话到李老家里,再次询问了老人的状况,小保姆说:“爷爷挺好的!这些日子老是看老房瓦,特别喜欢,一直把它放在床头或枕头边上!”听着听着,我眼里湿润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