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元
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之时,我正在丰南与唐海县毗邻的一个叫芝麻坨的村子当大下工作组组长,那时县里要重点培养一批年轻干部,所以我便被抽调到那里挂职锻炼,工作已经近一年。意想不到的是,一场厄运夷平了小村。我立刻和大队干部们组织抗震救灾,安顿社员生活。到了第二天,我接到了大下工作队全部撤出的通知。早晨乡亲们来送我,我在这里待了近一年,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都有些依依不舍。望着已经变成废墟的小村我十分心痛,本想和乡亲们一起重建家园,但我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房东大妈给了我一个布袋,里边放着一张前天烙的饼子,因为昨天一天都没有动火,这是她省下来特意给我的。我说什么也不要,但大妈不肯。她说:“县城离这里很远,留在路上吃吧。”摸着这张冰凉梆硬的饼,我感到了无比的温暖,它饱含了乡亲们对我的一片深情厚爱啊!大队书记还找来两根木棍让我和工作队员老刘拄着。我们挽起裤腿,蹚着没膝的水慢慢地离开了村子。我回头看着向我们挥手送别的人们,望着那一张张憨厚的、充满留恋之情的脸,回想起在小村的日日夜夜,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不时地回身向凝望我的村民们挥手告别,走远了,依然望得见村头的人影。
我与老刘互相搀扶着在水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水没过膝盖,走了有四五里路后,才有了干路,以后又走上了公路,到了大佟庄公社所在地。只见公路两旁原本热闹的集镇已是房倒屋塌、断壁残墙。想到前天还在这里开会,在路旁的饭馆集体聚餐(工作队全体成员每一个月开一次大会,聚一次餐),场面十分热闹,今天却已是狼藉一片,四处哭声不断,心中不禁十分惨然。我找到队部,见已没有几个人,队员大都撤离了,只有一个被砸伤的队部的刘秘书斜靠在公路旁的作为栖身的一个水泥管子里面,他的腿被砸伤了,等待救援回县城。他嘱咐我一定到他家小稻地去看看,我答应了。
过了大新庄,只见公路上,乱乱哄哄,人来车往。走了一段路,老刘也与我互道珍重分手了,他的家离此不算太远,就此下道。我独身一人朝唐山丰南方向走去。到了稻地镇,就到了205国道的“三角地”。所谓“三角地”,即一条道往西,去丰南县城的方向;一条道往北,去唐山方向,此地呈三角形,故称“三角地”。后来,唐山市许多震亡的死尸都埋在公路两旁的壕沟里,埋一层,铺一层石灰和土,竟埋了好多层。这时只见公路上接连支了很多帐篷。因为人们怕地震,都躲到公路上来了。此时已过中午,烈日当空,没有一丝云彩,我走得汗流浃背,饥渴难捱,大妈给我的那张饼我早就吃了。我走入一个帐篷,见里面有一位大妈。我说:“大妈,给我口水喝吧。”大妈给我倒了一碗,说是水很干净,从村里的机井打来的,我一饮而尽。稍顷,我不好意思地问:“大妈,有吃的吗?”大妈说:“我这里只有两张饼,给你一张吧。”我接过面饼,掰了一半,把那一半给了大妈,我连声说谢,眼睛有些湿润,要知道那时这些食物是多么的珍贵,对大妈的好心我感激涕零。大妈连说不用谢!
我顺着国道一路西行,走了十几里,到了去丰南县城的路口,遇见了一个我村到县城救人的人,他告诉说我家里没事,我心方安。这样,我决定先不回家了,先去骑走我自行车的那个队员家里取车。我走上了陡河岸,只见河两边各村的村民都搬到了陡河岸上,河岸上高高低低搭了许多帐篷。此时已是暮色苍茫,袅袅炊烟和暮霭笼罩了河岸,晚风拂来,见许有些凉意,河水湍急地向下游流去,河中漂浮着一些从上游冲下了的杂物。患难见真情,遭受大灾的人们互相帮助、抚慰,三三两两地干活,有的人搭锅垒灶,下米煮粥,大家过上了“大锅饭”的生活。我顺着河岸找到了那个队员的家,但不巧的是,他骑着我的车子去了亲戚家,说是第二天才能回来。天色渐黑,人们开始吃饭,于是我也拿起了一个饭碗,讨了一碗粥喝,人们自然也不问我的来路,只是让我吃饱些。我踏着夜色又走了二十来里路,到了家已是夜间十点多钟了。晚上,我睡在和邻居几家人用苫布搭起的大帐篷里,每家占去一块地方,大家共同起火动灶,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十天,直到秋后搭上简易房才罢。
第二天天亮后,我去队员家取车。因为那时家里没有自行车,只好徒步二十多里走着去。走过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我感到饿了,只好再去“讨饭”。我走入道边的一家,有个老太太在家,我说明来意。老太太说:“我刚做了锅粥,给你盛一碗。”我问老太太地震家中是否平安。老太太指着屋外的两辆有些变形的自行车,说是从唐山儿子家拉来的,儿子儿媳已经震亡,扒出来拉回来在祖坟埋了,又指着在屋外玩耍的两个孩子说,这是侥幸逃生的孙子孙女,地震当天家里人便从唐山接来了他们。我听了十分伤心,安慰她说无论怎样也要把孩子抚养好,以告慰他们的父母。老太太称是,还想再给我盛粥,我谢绝了,因为那时粮食紧缺,不好再吃。我找到自行车后,随即沿着京山铁路线去了县里抗震救灾指挥部。我没有走公路,走铁路旁渣子道清净。一路上看到铁轨弯弯曲曲,行动不了的火车也随着铁轨扭弯,而列车上的旅客都已经步行离开了。天上不时有直升机往下投放饼干、大饼等食品,人们追逐着奔跑着呼喊着。
我在地震中“讨饭”的事情已过去多年,但一直念念不忘。患难见真情,因为在“讨饭”中,我体验到了“患难与共、公而忘私”的唐山抗震精神,看到了人间最真挚、宝贵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