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30 01:51:0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来管桦陈列馆触摸二十世纪风雨沧桑的历史

来管桦陈列馆触摸二十世纪风雨沧桑的历史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杨文进 通讯员 李新来 张立富)管桦陈列馆坐落在还乡河畔的丰润区曹雪芹文化园内,是家乡人民为纪念我国当代作家、诗人、画家管桦先生而建立的。

  该馆于2004年新建,占地面积为2.85公顷,建筑面积为871.2平方米。展出陈列分为战士管桦、作家管桦、诗人管桦、画家管桦、有竹人家5部分。

  管桦用笔墨记录了一个时代

  当我们步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管桦先生塑像,这尊塑像再现了人物的神采,管桦先生威武挺拔的身姿,饱经风霜的脸庞,凝固了历史的瞬间。管桦先生沐浴了二十世纪的风雨沧桑,感受了八十春秋的人世冷暖,他那一双深邃睿智的眼睛洞察了一个时代,他又用笔墨记录了一个时代。

  管桦(1922——2002),原名鲍化普,1922年生于丰润县女过庄村。1942年,管桦到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社任随军记者,同时在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工作,开始发表作品,后曾任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副队长、队长,冀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

  新中国成立后,管桦在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乐团从事歌词创作。1951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被选入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管桦爱好绘画,尤其以画墨竹著称,出版有墨竹画册《苍青集》。在小说、散文、诗歌之外,管桦还创作了许多歌词,其中著名的有《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快乐的节日》和《我们的田野》等。

  1947年秋天,时年25岁的管桦先生完成了小说《小英雄雨来》第一章的创作,后来他又把这个儿童故事续写成了中篇小说。第一章“雨来没有死”选入新中国各时期小学语文教材,其实文中的雨来并非真有其人,而是抗战时期儿童团员们的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

  2002年,81岁的管桦老人在家乡唐山走完了他人生最后的旅程。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缩影

  小英雄雨来从一诞生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为了使“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发扬,管桦生前提议在家乡丰润的还乡河公园里建一座小英雄雨来纪念园,让新一代更多地走近英雄,学习英雄,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熏陶。中共唐山市委、市政府和丰润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

  1998年“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在还乡河公园落成。管桦在小英雄雨来纪念碑上亲笔写道:“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进行顽强的斗争。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如今,管桦陈列馆与西侧的雨来园遥相呼应,成为唐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润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丰润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管桦陈列馆集陈列展示、书画切磋与学术研究等功能于一体。陈列管桦先生90年代创作的书画作品以及画家黄胄、李苦禅、书法家启功、周汝昌等友人赠予管桦的部分书画作品。它不仅是丰润区的文化新坐标,也是国内外观众品评文化丰润和感受魅力丰润的重要窗口。

  本篇文章图为陈列馆内的资料、实物及照片等。李新来 张立富提供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