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8 23:52:0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传承红色基因 推动绿色发展 !“特别能战斗精神”在开滦

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

————“特别能战斗精神”在开滦

开滦博物馆馆藏的1973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记者杨星星摄

盐碱荒滩上建起的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记者 刘大民 摄

工人在安全高效的井下综采工作面作业。开滦集团提供

记者 杨星星 冯榯 通讯员 李晓辉 刘月 高馨

  参观开滦博物馆,游客们总会在一份报纸前驻足凝眸。这是份发行于1973年12月19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是长篇通讯《“他们特别能战斗”————记开滦煤矿的革命矿风》。“他们特别能战斗”,几乎每个看到它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轻声念出。

  是的,“特别能战斗”,这5个字只要读起就能够使人生出一股激昂奋进的力量。

  百年来,开滦“特别能战斗精神”在中国煤炭工业、在中国工运史上抒写了壮丽篇章;在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史上镌刻下永恒记忆;在实现企业转型发展新时期绽放出新的风采。

  红色烙印

  时间回到1922年10月,这是开滦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段日子。这月,开滦煤矿的工人代表向资方提出加工资、改善待遇等要求,遭到拒绝和扣押,矿工们忍无可忍。10月23日,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特派员彭礼和、共产党员王尽美、邓培等人的指挥下,在罢工总指挥部和工人纠察队的领导下,3万余名矿工开始了行动一致的反帝斗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

  “这次罢工不同于以往,这是开滦史上第一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纲领的工人运动,其影响之大,意义之深不言而喻。”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管理中心宣教部主任王志艳说。

  正是因为有了党的领导,开滦五矿的工人们才真正感受到了团结和斗争的力量。在遭到残酷镇压的环境下,矿工们仍坚持与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斗争达27天之久。邓中夏曾指出,开滦五矿大罢工使第一次全国罢工高潮达到最高峰。

  开滦矿工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给同时期领导安源路矿同盟罢工的毛泽东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1925年12月,他写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这种精神作了精辟阐释和概括,文中提到“特别能战斗”。

  1973年12月18日,新华社以《“他们特别能战斗”————记开滦煤矿的革命矿风》为题,首次将开滦矿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表现出的最勇敢、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精神用“特别能战斗”来表述。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大幅刊登。文章发出后,轰动全国。

  煤海奋战

  1975年春,全国煤矿采掘队长会议作出了建设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煤矿职工队伍的决定。从此,“特别能战斗”成为开滦人心中永久的精神根脉。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开滦在17个月内就全面恢复了生产,达到震前生产水平,创造出世界震灾复矿历史的奇迹。

  1984年,范各庄矿发生罕见的巨大水患,汹涌的奥陶纪石灰岩裂隙水仅用21个小时就吞噬了整个矿井,生产系统全部瘫痪停产。全矿干部职工没有被灾难吓退,他们全力投入战斗,仅一年时间就成功攻克水患,恢复生产,创造了世界采矿史上的奇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有着140多年历史的开滦集团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增,展现了“六稳”“六保”中的国资力量。

  在开滦,奇迹不是偶然出现的。是一代代开滦人秉承着“特别能战斗精神”,在百里煤海中日夜鏖战拼出来的。

  据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开滦共涌现各级劳模9000余人次,其中全国劳模32人次。从“地球转一圈,他转一圈半”的实干型劳模代表侯占友,到“让巍巍天轮永不停转”的新时代创新型劳模代表刘少辉,“特别能战斗精神”的火炬在开滦人手中不断被传递、擎起。

  如今,在被誉为“新中国第一矿”的范各庄矿的工业厂区内,京川路、胜明路、宪志路......9条以劳模名字命名的道路平坦洁净。井下,煤炭生产由综合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2551智能化工作面试运行良好......

  百年开滦依然生机勃勃。

  荒滩拓耕

  时间转到2010年,彼时,唐山海港区港福街东头是一片2000余亩盐碱荒滩。如今,这里矗立着一座现代化新型化工企业————开滦股份全资子公司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

  进入21世纪后,开滦集团主动顺应形势要求,按照国家能源产业布局,大力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形成了以“煤——焦——化”格局为总体发展思路的战略指导思想。

  思想指挥行动。2004年10月开滦京唐港煤化工项目正式动工。2006年中润公司成立,焦化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建成。2010年中浩公司成立,聚甲醛、己二酸项目筹建。2014年8月聚甲醛和己二酸项目先后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十年,开滦人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滩涂上建成了河北省首批3255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的开滦京唐港化工园区。开滦集团也实现了从煤炭到焦化产品再到化工新材料的“两大跨越”。

  如今,在京唐港化工园区早已实现了副产品回收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和各类资源共享。中浩公司的聚甲醛和己二酸项目所需的甲醇、粗苯等主要原料和大部分公辅介质均来自上游企业中润煤化工公司。8条管线直接输送,不仅实现了焦化副产品的集中加工和规模效益,而且构建起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煤化工副产品的“吃干榨净”。

  走进中浩公司聚甲醛包装车间,工作人员手捧着一把雪白的塑料颗粒告诉记者:“这就是通过煤炭深加工而成的聚甲醛颗粒。因其硬度大、质量轻、耐磨性好,又被称为塑料中的金属,如今被广泛应用在汽车、航天、精密仪器制造等多种领域。”

  就是这米粒般大小的聚甲醛颗粒,凝结了无数开滦人的心血。

  中浩建厂时,环境非常恶劣,夏天蚊虫叮咬、冬天酷寒难忍是常态。但这些在公司党委书记、经理郑广庆的眼里都不算事,“那时真正难的是零人才、零技术、零经验。”他说。就是在这种几乎一无所有的状态下,开滦人又一次将“特别能战斗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反复试验、培养人才、技术革新、拓展市场......如今,中浩公司已经成长为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耗的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年产聚甲醛可达4万吨、己二酸达15万吨。

  中浩公司只是开滦集团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开滦集团煤化工产业已构建形成9个煤化工子公司、一个煤化工研发中心、五大煤化工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至此,开滦现代新型能源化工旗舰企业建设初见雏形。

  以一种精神彪炳一个企业。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百年开滦正昂首前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