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河北频道4月28日电(记者 王昆)近年来,遵化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逆势崛起聚合力、加快发展树形象”的重要抓手,以感悟“对党忠诚、艰苦创业、团结奋斗、敢为人先”的红色遵化内涵为强劲动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遵化特色、符合发展实际的创建路径,呈现出了干部面貌昂扬向上、社会风尚崇德向善、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生动局面。
精神铸魂——在创建中彰显“干部铁军”形象
2020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遵化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回顾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遵化人收获的不只是物质的丰裕、文明的提升,更是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担当。
深入一线激发创建活力。遵化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积极构建“高效的组织体系、精准的指导体系、有力的推进体系”,建立健全“五级快速反应、常态督导、考核考评”等工作机制。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全市人民一道,砥砺奋进,同心筑梦。市委书记董学忠、市长王凤海亲自挂帅,披星戴月,深排细查,精益求精,深入一线倾听群众诉求。所有县级领导分包点位,现场办公115次,有效处置难点问题400余个。
实干担当凝聚不竭动力。遵化市始终把打造一支敢于担当、勤于苦干、善于做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持续深化高质量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各创建责任单位一呼百应、克难攻坚,以“创则必成”的信心,高标准落实“点位包联责任制”,做到“小事不隔夜、大事不隔周”,把调度会开到小巷小区里,把解决方案送到百姓身边。
兴遵建功汇聚磅礴合力。“传承发扬遵化红色基因,以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把创建这张蓝图绘到底!”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进会上,市委书记董学忠的话掷地有声。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学校教师,还有主动请缨的楼门长,都纷纷加入创建文明城市中来……在2020年开展的问卷调查中,遵化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满意率高达98.6%。
志愿引领——在创建中擦亮“志愿遵化”品牌
近年来,遵化市持续打响“志愿遵化 仁爱永驻”品牌,成为城市文明最生动的诠释和注脚。
志愿服务广覆盖。县级领导带头注册志愿者并参与志愿服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7个,高标准打造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共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295个,105个市直单位、27个乡镇街道、648个行政村全部组建志愿服务队,近12万名注册志愿者让群众感受到了来自身边的浓浓暖意。
典型引领树正气。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遵化市中医院护士张晓静在为居民们讲述着自己驰援武汉的感人事迹......“遵化是我家,创城靠大家”,寒来暑往、交通执勤的志愿者,不畏脏乱、扮靓家园的志愿者,不远百里、医者仁心的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擦亮了“志愿遵化、仁爱永驻”的志愿服务品牌。
全民参与齐动手。党员的倾情奉献,志愿者的带动引领,赢得了广大市民的支持点赞,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少年儿童,都积极为创建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争当文明志愿者。城市因市民而文明,市民因城市而骄傲。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小手拉大手、暖冬行动等全民参与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多达1.3万次。
幸福宜居——在创建中增强市民获得感
“获得感、幸福感”是城市文明创建的试金石。对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才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持续打响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社区小区等十大整治提升行动,今年以来,完成通华东街翻修改造,府前西街、建明西街等市政道路工程加快实施;5个棚户区改造工程扎实推进,全面完成2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背街小巷62条,新建改建公厕8座,施划停车位1.1万余个。
城市生活更加宜居。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遵化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圆满完成既定目标,如期实现“三个圆满收官”。以“环境整治一业兴、乡村振兴各业旺”为统领,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累计清理垃圾杂物17万立方米,改造农村厕所8400座,全市所有行政村“五清”先进比例达100%。
市民素质日益提升。遵化广泛开展“道德模范”“遵化好人”等评选活动,加快打造“京东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宣传作用,累计播放公益广告20余万次,印发《市民文明手册》等资料20余万份,涌现出各类典型956个,深刻塑造了“文明热情、厚德重义”的遵化人新形象。
新阶段催生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这段不平凡的经历,锤炼了遵化人干事创业的精神,更凝聚了遵化的发展之魂。遵化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饱满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举措,以感悟红色遵化内涵为强劲动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彰显遵化担当、贡献遵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