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 10:44:2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昔日烂泥塘 今朝美乡村 遵化西黎河村“能人”王连国投资500万元扮靓家乡


视频摄制 记者 吕钊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魏伟)初夏,走进遵化市团瓢庄乡西黎河村,耳边充斥着机械的轰鸣,空气中弥漫着沥青的味道。就在不久前,该村一条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变成了平平整整的柏油路,4个臭气熏天、污染水源的废弃坑,变成碧波荡漾的养殖塘和村民活动广场。村民王连国投资500万元反哺家乡建设,为西黎河村振兴乡村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昔日被人嗤之以鼻的“烂泥塘”,如今正在向幸福、宜居的美丽乡村蜕变。

西黎河村共有180户、620口人,村民主要种植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因基础设施差,土路纵横,更没有相应的绿化、亮化,该村被十里八村一度戏称为“烂泥塘”。王连国说:“我出生在西黎河村,从小这里就是烂泥塘,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西黎河村的交通、环境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西黎河村就是烂泥塘,有闺女也不给西黎河。”村民田利文曾作为媒人,数十次到外村提亲,女方家一听说西黎河村,均嗤之以鼻。刺耳的话语,如同一根针,刺痛着田立文,也刺痛着西黎河村。

泥泞不堪的土路,影响了村内农产品的外销,进而影响着村民的经济收入。因为交通不便,收购农产品的商贩往往压低西黎河村的农产品价格,甚至根本不愿到村中收购。“就连出租车都不愿来西黎河村,将客人送到村外就走,而且还会提高价格。”王连国说。

除了交通问题,西黎河村内的4个废弃坑,垃圾遍布,积重难返,对居民生活造成极大困扰。“那4个坑就是垃圾坑、臭粪坑。”住在坑边的村民王福林说,废弃坑充斥着各种垃圾和粪便,臭气冲天,蚊蝇滋生。尤其在夏天,周边村民不敢开窗通风。“废弃坑也污染了地下水,以前我们抽上来的水是白色的,还有异味,根本没法吃,只能到其他地方抬水喝。”王福林说。

“烂泥塘”,成为每一位西黎河村民的“心病”,当然也包括王连国。“我18岁离开家到外边闯荡。每年回来,村里根本没啥变化。我们的交通、环境太差,村民的日子太苦了。”王连国说。近年来,王连国的生意渐有起色,建设家乡的想法日渐强烈。今年,西黎河村新一届两委班子成立后,将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上日程,反复研究,多方协调。就在此时,王连国向村两委提出了投资建设家乡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

一辆辆工程车开进了村,一条条土路翻修,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柏油路,4个脏乱差的坑塘或成为碧波荡漾的养殖塘,或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广场。西黎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国立介绍,在王连国的资金支持下,村两委积极配合,治理脏乱差的坑塘4个,共计20亩;硬化道路6000多平方米,种植绿化树6000余株。目前,乡村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下一步,除硬化村内全部道路、拓宽田间道路外,还将安装300盏太阳能路灯,在活动广场安装健身器材等。

在一处养殖塘旁,王福林看着一泓碧波,笑着说:“废弃坑没了,水干净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好了,变美了。”王连国介绍,下一步,他将投资10万元,向养殖塘投放300万尾鲤鱼苗。

在柏油路旁,64岁的村民杨立明正挥舞铁锹,义务劳动。谈到村里的变化,杨立明难掩激动,老泪纵横,他竖起大拇指,哽咽地说:“以前我们村的路都是坑和泥塘,根本没法走。人家王连国出钱给父老乡亲修路栽花做贡献,是好样的。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团瓢庄乡包村干部付海生亲身感受着西黎河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倍感欣慰。“我包两个村,平时也有比较,西黎河村的巨变,大家有目共睹。”付海生说,西黎河村的交通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带动经济发展。经初步研究,西黎河村将成立一个合作社,进行生姜新品种种植实验,如果实验成功,将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完善基础设施,再通过经济项目振兴乡村经济,西黎河村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

“完善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王连国在轰鸣的挖掘机前,描绘着家乡的美丽蓝图。“修好路,改善环境,让乡亲们增收创收,尽快享受更好的生活。西黎河村要摘掉‘烂泥塘’的帽子,建设成为更加幸福、宜居的美丽乡村。”王连国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信心。

编辑: 杜雨璐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