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1 08:10:3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身份查询,DNA 比对!走失7年的“艳艳”回家啦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赵立峰)近日,市救助管理站和古冶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将民政对象费某颖送回阔别多年的家中。当失联多年的费某颖望着母亲,含混沙哑地说出“妈妈”两个字时,60多岁的母亲喜极而泣。

“艳艳你回家了,高不高兴?”在场的工作人员感动之余,也热情地招呼着。“艳艳”是费某颖在截瘫疗养院的小名,在市救助管理站和古冶区民政局的通力合作下,走失多年的艳艳有了最好的归宿。当天,救助站工作人员还带费某颖来到古冶区赵各庄派出所,为其办理二代身份证。古冶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等身份证下来,便可以申请低保,减轻费某颖后续医疗的经济负担。

据其妈妈介绍,费某颖命运多舛,自幼患有癫痫,这也成了一家人的心头病。7年前,费某颖从家中走失,“报警”“采集血样”“寻人启事”——多年来,一家人从未放弃寻找。幸运的是,2014年5月16日,费某颖在开滦医院附近流浪时被好心人发现,报警将其送到市救助管理站。在这里她得到了最好的治疗,病情稳定后转为民政对象安置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在今年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中,市救助管理站加强协调联动,主动对接财政、公安等部门,建立长效寻亲和身份查询机制,对56人进行DNA寻亲比对并及时获取结果,费某颖就是通过DNA寻亲检测找到了家。

据了解,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以来,市救助管理站不断加强救助寻亲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对长期滞留人员人脸识别72人,成功识别出12人;DNA比对56人,成功识别出3人。同时扩展寻亲渠道,通过“今日头条”发布信息68条,为13名无户籍人员找到家;通过“缘梦寻人”发布寻亲信息16条,热心民警通过人像识别出5人;通过“宝贝回家”公益寻亲,帮助1名走失十余年的人员找到亲人。专项行动以来,市救助管理站寻亲效率大大提高,送外省市籍人员返乡120人次,实现“低滞留率、高送返率”的工作目标。

编辑: 孟君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