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杨文进
4月17日早晨,我们开启了“邂逅柴达木”之旅,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人分成6队、每队6辆车从西宁市出发。
可能是考虑到景区、饭店等方面的容纳程度,每支队伍的出发时间不同,基本上是相隔15分钟,车辆大多为7座和9座商务车。来自唐山的14名驴友,虽然被安排在同一组内,但由于报名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分别安排到4辆车上。
当天天气阴冷。我们出发约一小时后经过湟源县城,看到了周围的雪山。两小时左右到达倒淌河镇一个加油站去卫生间时,大家立即感受到这里的“乍暖还寒”,纷纷从皮箱、背包中找出羽绒服、冲锋衣等厚衣服穿上。这也是户外、旅行活动中的底线,必须携带应对突发天气的衣服;国内鳌太线等几条死亡率较高的线路,致死的原因多为失温。
湟源县城周围的雪山
此行的第一站是青海湖。4月中旬,青海湖冰封湖面刚刚融化。据介绍,这里的开湖方式分“文开”和“武开”,前一天还是千里冰封的湖面,第二天就不声不响地变成蔚蓝色的一片湖水,这是“文开”。记者来此之前在网络上看到过一段今年“武开”的视频,冰冻的湖面突然炸裂、挤压、漂移,互相撞击,似万马奔腾……
青海湖传说中是文成公主的日月宝镜幻化而成,湖中有海心山、三块石、鸟岛、海西山、沙岛五个形态各异的岛屿,周围的草原牧草丰美,是“西部歌王”王洛宾不愿离去的地方。
这里的王牌景区是“151”基地,因距离西宁市正好151公里,又称二郎剑景区,曾经是我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环湖周长360多公里。一般认为,青海湖的湖面海拔高度为3190米至3250米之间,湖面最长处104公里,最宽处64公里,温度最高的8月平均水温为16℃。
我们此行的景区大多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属于柴达木盆地。这里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5℃至5.2℃,年降水量16.7毫米至487.7毫米,西部地区不足25毫米,全年的降雨量也就相当于唐山地区的一场春雨吧。
当地的藏民牵着英俊的白牦牛与游客合影
记者已经4次来到青海湖畔,很荣幸在油菜花最灿烂的8月初来过这里,确实令人感慨“青海湖归来不看湖”。2003年8月2日,被誉为“横渡勇士”的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完成了人类史上首次横渡青海湖的壮举,从二郎剑景区下水游至对面的沙岛,横渡距离约30公里。
张健曾在我市举办游泳赛时来过唐山,他介绍说,每次挑战寒冷的水域,身上都要涂抹一种以猪油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以保持体温,也要提前“养膘”以对抗寒冷。巧的是,2013年8月2日,张健横渡青海湖10周年纪念日,记者与唐山驴友“亚洲雄风”“狼之军”畅游了青海湖,当时是内地酷热的季节,但进入湖水中则是沁人心脾的凉意,我们游了约200米就“迷途知返”。
在青海湖的怀抱中挥臂击水,也算是难得的人生体验吧。这次同行的唐山驴友“海的女儿”“棱子”是冬泳爱好者,提前带了泳衣想体验一下,可惜当时仅给大家一小时的游览时间,但她们“有备而来”的泳衣不久后还是派上了用场。
青海湖畔成群的像海鸥一样的鸟儿飞临游客身边
青海湖畔成群的像海鸥一样的鸟儿飞临游客身边,查阅资料得知,这些水鸟大多是棕头鸥、渔鸥,1982年“封湖育鱼”以来,洄游产卵、一年生长仅仅50克的湟鱼数量逐渐恢复,也为迁徙的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修复了整个生态系统。
当地的藏民牵着英俊的白牦牛与游客合影,喊着“倒车”让牦牛退到水中,令游客忍俊不禁。不愧是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榜首的湖泊,虽然是寒风依然肆虐的4月中旬,这里的停车场已有很多辆大巴和其他类型的轿车,来“打卡”的游客在寒风中裙裾飘飘、丝巾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