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金鹏 通讯员 苗凯、王海军)在玉田经济开发区,有一位“老黄牛”式的人物,他二十余年始终奋战在招商工作一线;他常年奔波在外,一年365天,家人朋友都难得见他一次;他把客商当亲人,只要客商有需求,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他就是玉田经济开发区招商投资局局长郑建忠。在从事招商工作的二十余年时间里,郑建忠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以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为招商事业发光发热。
锲而不舍发掘商机
2000年8月,郑建忠从部队转业到玉田县对外开放办公室,为尽快适应工作要求,他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知识面、视野和思维发生了质的飞跃,从政策法规到产业定位,从县情、区情到企业情况,从洽谈签约到项目落地,各个环节全都了然于胸,很快完成了转业军人向招商干部的转变。
招商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郑建忠看来,最重要的就是能及时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拓宽招商渠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他人无意说的一句话,无意之间结识的一些人,都有可能对招商有帮助,关键要做有心人”。
在一次聚会时,郑建忠无意中听朋友说,北京一家公司有意到周边区域投资兴业。郑建忠立即请这位朋友与客商联系,不料却吃了一次又一次的闭门羹。但他的执着精神终于赢得了一次面谈的机会,他进行了精心准备,驱车赶赴北京,用朴实诚恳的语言对玉田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进行推介,并邀请客商来玉田考察。考察结束后,客商没有当即答应投资,郑建忠便与客商一直保持沟通联系,时不时传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图片、资料,通过关注其微信朋友圈及时了解对方的动态并与其互动交流,不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总投资11.5亿元的北京建工新科装配式住宅项目成功落户。签约会上,客商代表说:“最初的投资意向是张家口,实在禁不住郑局长的‘软磨硬泡’,才来玉田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就不想走了”。
暖心服务感动客商
驻北京招商期间,郑建忠跑遍了北京各个工业园区大小企业,详细记录企业“发展图谱”,和很多客商成为了朋友,并成功将世界500强中粮集团饲料项目引进玉田。如今,该企业在玉田投资建厂已是第八个年头,总投资达2亿元。
“只有以诚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信任,才能为今后的招商工作带来更多潜在商机。”郑建忠说,“项目落户只是招商的一半,精心服务才是招商的始终。他们到玉田来发展,如果遇到困难,我们就应该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前几年,由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企业需要外迁,郑建忠结合多年招商经验,积极与企业负责人探讨园区优势,分析园区在用工服务、资源要素、发展潜力、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经过不懈努力,投资1亿元的北京艾迪尔复合材料项目成功落户玉田经济开发区,达产后可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近1500万元,新增70个就业岗位。
郑建忠常常跟同事们说:“要想吸引住优质项目的目光,单单比拼优惠政策、区位优势是不够的,要想客商之所想,急客商之所急,客商想要的,就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精准发力硕果累累
“只有懂行业、懂产业状况,精准施策,才能与投资方在交谈中有更多共同语言。”郑建忠说。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边学习边招商,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向相关部门请教,对于一些重要的产业政策调整,第一时间掌握。
正是凭借这样的韧劲,去年郑建忠带领招商投资局赢得了一张沉甸甸的成绩单:半年时间里,累计拜访企业102家,收集60多家世界500强和100多家中国500强企业项目有效信息,邀请客商来玉田考察100多人次,联系洽谈项目30个,促进签约项目6个。
郑建忠说,招商只有进行时,今年将继续发挥一名招商老兵的优势,甘做招商“老黄牛”,拿出只争朝夕的拼劲,不断加大外出招商的力度,助推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