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4 08:26:1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追逐防震减灾的梦想!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李九燕与他的“抗震柜”

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多年,当年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年轻人,都已年逾花甲或古稀以上,他们早就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而大地震幸存者李九燕,依然追逐着他的防震减灾梦想。

李九燕出生于1951年12月,退休前任唐山市城市管理局副调研员。他研发的“避震防火自救衣柜”(以下简称“抗震柜”),63岁那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全国多家媒体对此作了报道,数十家企业联系合作事宜。其专利和研发事迹,被载入唐山市人民政府所编《唐山年鉴》。

李九燕与他的专利证书

抗震柜是集唐山大地震血的教训研发的一项成果,是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对防震减灾事业的一个重要贡献。

在废墟上的思考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李九燕位于极震区中心的家房倒屋塌,他被仰面朝天砸在土炕上。房檩的北端压在距炕面一尺高的窗台上,形成了一个南北向的三角空间。他和母亲埋压的方位呈“T”字型,这个三角空间保护了母子俩。

获救后的李九燕忍着剧痛,拖着被砸骨裂的双腿爬到了后屋,从北墙的废墟中扒出了窒息而亡的小侄女。随后,他又与哥哥和邻居一起,扒出了几个遇难者的尸体。

由于匍匐扒人的紧张劳累,他的小腿剧烈疼痛和肿胀。他已精疲力竭,面朝着解放路的方向,趴在了塌落下来的房盖上。举目望去,道路两侧房屋全部倒塌,形成两米多厚、起伏不平的废墟带,道路中央也被废墟填满了,只有供电局微波通讯塔孤零零地挺立着。这座用角钢和螺栓搭起的大铁架子之所以没有被震倒,也是由于斜撑构成的三角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想地震中很多人本是可以活下来的,只是缺少了三角空间的保护。

地震的当天上午下起了大雨,他和哥哥从自家后屋的木料堆找出几根长木杆,扎成一座长3米、宽1.3米的三角窝棚。大地震造成他家及6家邻居10人死亡,劫后余生的7家、14口人组成亲密无间的大家庭,三角窝棚成了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三角窝棚也是人们面对灾难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象征。

后来,在医院的地震废墟中,李九燕发现铁床撑住了上面塌落的楼板,他由此认识到了框架铁床的抗压作用;而那从倒塌的5层楼上骨碌碌滚下来却完好无损的粗瓷水缸,也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此时的李九燕,是唐山轻工业机械厂钳工车间包装组的包装木工。一天他忽然想起钳工车间组装的球磨机,那用钢板卷成的圆筒,不正是很好的避震空间吗?

作为深谙木结构构件连接受力知识的包装木工,自己制作的包装箱同样触发了他的灵感。他们厂生产的大型机器有房子般大小,造包装箱就如同造房子,除了要有房子的四梁八柱外,还要增加斜撑的支撑,以确保箱体遭受剪力不变形,并承受住箱体吊装时钢丝绳的强大挤压力。他自豪地说:“有一次,我们出口阿尔及利亚的轮碾机在该国运输中不慎从半山腰滚落到山脚,外包装和机器却都完好无损,这些都成了我研发设计抗震柜时的参考。”

那次他路过河北矿冶学院,脑海中浮现出该校宿舍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引发火灾,造成埋压在废墟的人被烧致死的惨景。那么,怎样才能防止地震火灾对人的伤害呢?

是的,应该有一种既能避震、又能防火和自救逃生的减灾器具。这个想法一开始虽有些朦胧,却一直萦绕在李九燕的心头。随着一次次的琢磨,他的思路一点点地梳理清晰了。

为梦想如痴如醉

2008年5月12日,李九燕正在市城市管理局办公室上网搜索资料,突然看到某网友发出“四川成都附近发生强烈地震”的帖子。后续报道的陆续出现,使他对汶川大地震有了深入的了解。当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辗转难眠,1976年唐山大地震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汶川大地震激活了李九燕潜藏心底多年的设计抗震柜,降低地震伤亡,提高地震埋压人员成活率的想法。他想自己是大地震的幸存者,对避震、防火和自救逃生有着深切体会,如在唐山大地震后就能研制出抗震柜,将会拯救多少人的生命啊!他不再犹豫,汶川大地震的第七天在网上发表了《地震自救逃生九种方法——一个地震逃生者的经验介绍》。紧接着,他又撰写了《我向汶川地震灾区城建部门建言献策》《对汶川灾后复建及地震遗址规划的建议》,分别于2008年5月22日和6月4日寄给四川省汶川抗震救灾指挥部。

2008年11月3日,李九燕参加了由唐山市政府组织的四川省政府参事考察团来唐考察灾后重建专题调研座谈会,介绍了唐山震后重建的经验,对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提出了建议。在“反思抢险救灾的经验教训”部分内容中,提出了人们应掌握一定的避震措施的建议,这正是他几个月来苦苦思索的一个重要的理性感悟。

李九燕在学习画图知识

其实,早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初,李九燕就已经行动起来,开始了他抗震柜的设计工作。

为了做好技术储备,他业余自学了《木结构构件连接知识》《机械识图》《机械工人速成画图》《钳工技术》《钳工工艺学》《钣金技术》等技术书籍。他还学习研究了唐山大地震住宅楼震害及建筑抗震标准、减震与隔震技术、震灾无线警报系统、抗震设计规范与标准、住宅装修防火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为了查找相关资料,他经常利用休息日带上面包和矿泉水,到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

为了提高设计水平,他于花甲之年拜单位的小青年为师,学习上网技术和电脑打字、设计、绘图知识,边干边学,几年下来竟成了操作计算机的行家里手。

为了获得准确数据,他利用参与旧城拆迁改造的工作机会,在平房拆除时进行了普通衣柜加装构造柱和斜撑的抗砸毁实验;在楼房爆破拆除时进行了储油钢桶和角钢框架高空砸毁实验。

通过以上两项实验,从中获取了抗冲击、抗挤压、抗抛掷(楼房)的第一手详实数据。

为了提高防火性能,他利用休假时间3次前往香河家具批发市场,走访防火漆和铁皮文件柜的生产厂家。

在开展抗震柜研发设计的6年时间里,李九燕夜以继日,书房的灯光总是到了深夜才熄灭。经过6年的不断完善,李九燕研发设计的“避震防火自救衣柜”于2014年8月6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14 20078536.0)。

神奇的诺亚方舟

全球无数的震灾实践表明,在大地震中一旦造成房倒屋塌,不论人们躲入任何部位避震,其生存的几率都是非常低的。在地震灾害面前,人类千万不能坐以待毙。

而在当今时代,人们普遍居住或工作在高层建筑里面,地震到来时电梯断电,两分钟内人们很难跑出大楼。如在地震中高层建筑倒塌,逃到楼外或许更加危险。

地震中引发的火灾造成的损失,有的甚至比地震本身还严重得多。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地震引发的火灾就几乎烧掉了全城,今天想起仍令人恐怖不已。

高层建筑震毁倒塌的面积大,废墟埋压深,救援人员往往几天内都难以找到并救出埋压人员。由此可见,方便救援和实施自救就成了研发设计抗震柜的一个基本要求。

李九燕的抗震柜具有避震、防火和自救功能,重点解决安全避震、防火、方便救援和实施自救等问题。而在平时,则可以作为普通衣柜使用。

抗震柜有圆柱体和长方体两种造型。圆柱体全柜高1900毫米,直径950毫米,以钢板卷筒而成,内有钢架支撑,上下端面用钢板压成穹庐状,抗压强度大,可容纳4人避震。

长方体为普通衣柜形状,柜高1800毫米,长1000毫米,宽600毫米。其框架用角钢、槽钢铆接或焊接而成,框架以斜撑支撑,外敷钢板。可容纳6人避震。

柜体内外有两层防护:包裹柜体的钢板外加敷一层防火板,以防护火灾侵害。柜体内层衬以100毫米厚、由糯米制成的防震隔热层,既能使人免受柜体高层坠落造成的碰撞伤害,又能在长时间(15天)被困时以此聊以充饥。

圆柱体和长方体抗震柜,均设有通气孔和可拆卸的10—26个逃生窗,便于柜体被砸埋于废墟时,抗震柜内人员能从任何方向掘地(废墟)逃生。

柜内的挂衣杆,一头为钢钎尖状,一头为扁铲状,平时挂衣物,地震时用来开辟逃生通道。柜内有救护箱、食品箱和工具箱。救护箱内有氧气小钢瓶、纱布、外伤用药、手机、防毒面具、手电筒、收音机等;食品箱内有压缩饼干、面包、水及接尿瓶等;工具箱内有锤子、小铁镐、小铁锹、钢筋剪、千斤顶、钢锯、螺丝刀等。此外,柜体还安装有振动报警器、呼救器、发烟器等预警和呼救装置。

抗震柜采用卫星返回仓的缓冲隔震原理设计,从10层楼甩出时柜内人员不会受伤。抗震柜门具有自动开启和闭锁功能,确保人们在地震来临时迅速躲入柜内。 

由于抗震柜具备高层建筑避震生存、高层建筑火灾避难、废墟埋压自救逃生、深度埋压呼救待援等特殊功能,适合家庭住宅、办公楼,尤其是高层建筑的避震防火逃生,可以有效地保障避难者的生命安全。

唐山大地震救援实践证明:扒救埋压灾民的救活率在震后30分钟内为99.1%,震后24小时为81.0%,震后48小时为34.4%,震后第五天的救活率仅为7.4%。李九燕研发设计的抗震柜,能够保证地震来临或火灾时2分钟内躲进此容器中,在被地震废墟埋压下仍可借助逃生窗及工具迅速掘地(废墟)逃生;或可在容器内用仪器呼救;借助所存食物、水及氧气,坚持半月左右时间等待救援。

欲无偿捐献专利

李九燕的抗震柜作为一项防震减灾技术成果,对于避震、防火、自救逃生、坚守待援等,都作出了具体实用的设计。这一技术凝聚了他的大量心血,是他的初心与智慧的结晶。李九燕于1976年10月在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他严以律己,工作中勤勤恳恳,令人敬佩。可以说,抗震柜的研发设计正是体现了他的初心与使命。

李九燕认为,获得专利只是证明自己的成果获得了知识产权部门的承认,但他不会将其作为个人牟利的工具。因此,每当世界各地发生大地震,他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要是用上我的抗震柜,将会救活多少人啊!”自2014年获得专利证书后,他多次在互联网上表示,愿意无偿捐献这一专利,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贡献力量。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李九燕闻讯后,心情极为沉重。第二天,他即在网上发表了一则声明:

“作为从唐山大地震废墟中逃生的幸存者,本人与九寨沟灾民感同身受。亟想为当前的抗震救灾和以后的防震减灾贡献力量。我感到,为民众提供防震减灾技术和设备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所获得的避震防火自救衣柜专利并不专属于我个人,它应属于我的国家和人民,它应服务于我的国家和人民!它绝不是我用以获取名誉和金钱的工具,我要无偿地把它交给人民。在此,我郑重声明,凡愿意按此专利技术生产避震防火自救衣柜的厂家,我将无偿提供专利技术和生产技术支持,以造福全体人民。请各位网友通过博客、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宣传转告,则我之幸也!”

李九燕出生于书香世家,一直秉承“读书改变命运,做国家栋梁之才”的良好家风。他的家庭荣获“唐山市最佳书香家庭”“河北省十佳书香家庭”和“全国书香之家”等称号。还荣获第七届唐山市“十佳家庭档案”一等奖等。

多年来,李九燕非常注重个人修养,形成了自己“坚韧、沉稳、积极、笃行”的风格。他境界宏阔,博学多才,待人谦和,笃行致远直至今日,70岁的李九燕仍在追逐自己防震减灾的梦想,他渴盼有更多的厂家生产“避震防火自救衣柜”,为世人平安生活保驾护航。 程才实

编辑: 穆俊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