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 07:13:1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23项民心工程10件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 记者 孙愫

“父母接还是老人接?回家还是小饭桌?……”

自从儿子一年前上了小学,每周5个工作日的下午三点半,都是妈妈李女士的“焦虑时刻”。

李女士说,让她没想到的是,从今年5月起,学校开始实行免费校内课后服务,孩子可以在教室写作业或上兴趣班!

从此,李女士可以每天五点半下班后再到学校接儿子。“再也不用发愁接孩子的问题了,这次政府真的是为我们上班族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今年以来,让唐山市民拍手称快的并不只有“三点半”难题的解决。

随着我市23项民心工程、10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一批让百姓堵心烦心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正在一一化解——

开展城区断头路瓶颈路建设提升行动,将困扰群众多年的30条“堵心路”通过持续攻坚,变成“民心路”“幸福路”;

敢于担当、善作善成,推动处理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首批5个“烂尾楼”明确交付时间表;

启动2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1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惠及百姓3.18万人,以小切口实现大撬动……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唐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全力办好23项民心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把为民初心写在唐山大地,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让民生更有情怀、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古江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诉求,谋划23项民心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研究。市委副书记、市长田国良多次召开会议调度,他强调民生无小事,要把百姓的普遍诉求变成政府的价值追求,全力办好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全市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创新举措、强化落实,全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居有所安,高楼林立享幸福 新华社发

同时,一笔笔“真金白银”投向民生关切处。我市优先保障民生投入,每年实施一批民心工程,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以上。截至目前,党史学习教育市县两级确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593个,制定措施2344项,投入资金近303.9亿元。

书香浸润,文明城市有底蕴

居有所安,幼有所教,就医便捷,环境改善……一项项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正在悄然改变着唐山人的生活——

“一听要去外地医院,大脑里闪现的是繁杂的手续、重复的检查、甚至是治疗结束后的报销结算等等,这一来不知要两地往返多少趟,一下子我的头就大了!”

近日,在北京一家专科医院看完病,过程完全出乎了市民王先生的预料。“实际情况并不是我当初想象的那样,庆幸自己赶上了京津冀医疗资源合作进一步深化的好时机!”

如王先生这般情况,异地就诊不仅免去了重复检查,还可以进行异地结算。这是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扎实做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让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惠及唐山市民结出的硕果。

如今,唐山市民到京津看病更加便捷,京津医保患者在唐山就诊也更加方便。截至目前,我市共110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异地就医普通门诊直接结算,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家、二级医疗机构55家、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45家,是全省首个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开通并实现区域全覆盖的地级市,进一步解决了京津产业转移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

魔术、配音、衍纸创作、益智游戏……在9月9日召开的路北区小学“双减”工作推进现场会上,路北区实验小学通过各类趣味特色课和社团活动,展示了学校特色课后服务模式。

幼有所教,孩子求学多欢乐

作为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试点区、先行区,该区持续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全区义务教育阶段73所中小学全部以5+2模式为全区8万多名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形成了“1+N+1”课后服务常态实施路径。即“1”项作业辅导,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辅导,学生在校高质高效完成课业任务;“N”类学科活动,学校依据本校实际实施“一校一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1”个弹性看护,对有个别需求的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团体游戏等活动,力促课后服务工作提档升级。

“再也不发愁孩子接送问题了,让孩子在学校里参加课外活动我们放心!”提起我市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家长刘女士赞不绝口。

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这样的时间差长期以来困扰着不少家长。按照省、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部署,我市把做好小学校内课后服务作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实事,从弹性放学到按需延长课后服务时间,从提供看管的基本服务到开设特色兴趣课程、学生社团等,各地课后服务不断升级,切实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服务优质,群众办事无阻挡

截至目前,我市校内课后服务已实现1358所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57.6万名有需求的中小学生免费享受课后服务,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80.37%,实现城乡学校覆盖率和有需求学生覆盖率“两个100%”。

公安机关政务服务窗口“不打烊”。为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办理相关公安业务“上班没空儿办,下班没法儿办”的问题,市公安局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放管服”改革工作有机结合,于今年3月份,在全市各级公安户政、交管、出入境等窗口单位全面推行“不打烊”服务,实行双休日、法定节假日“预约为主、预约优先、能办尽办”的服务模式,实现窗口办事无“断档”、办理事项无“空档”、优质服务无“阻挡”。

……

截至目前,23项民心工程中,农村厕所改造、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舍建设等10项已完成;10件民生实事细化分解成的25项具体任务中,全面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农村幼儿园全覆盖等16项已完成。

一张张靓丽的民生成绩单,勾勒出全市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轨迹,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今年改造老旧小区221个,计划投资9.36亿元。截至目前,已完工112个,受益群众达到5.76万户。启动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19个、22272套,基本建成项目16个、20044套。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项目16个、19928套,开工率为90%;已基本建成20141套,建成率为100.5%。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95.7%,超时间进度20.7个百分点,全省领先;提供创业服务12.3万人次,完成全年任务111.8%;优化升级24家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完成全年任务;华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孵化园、玉田益电创业孵化基地2家单位被河北省评为河北创业大学。


生活多彩,文化娱乐真丰富

养老服务提质扩能。加快公益性和普惠型养老机构建设,全市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236张,改造完成康复护理型床位1527张,新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296个,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我市733个社区已全部完成社区日间照料站点建设任务,覆盖率100%。

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全年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中小学34所;目前,幼儿园建设工程全部完工,29所投入使用。中小学建设工程已开工33所,竣工18所。全力推进城乡幼儿园全覆盖,117个地理位置偏远行政村全部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持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和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181个乡镇卫生院、4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75个村卫生室、1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全部达标,满足了群众需求。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任务106624座,超额完成任务;完成农村公厕新建任务2529座。全市共完成“七进”惠民演出2036场,惠及城乡群众180余万人次。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从“堵心路”到“民心路”“幸福路”,从上学难到幼儿园建到家门口,从窗口办事“跑断腿”到享受“不打烊”服务……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一件件“急难愁盼”的民生难点不断被化解;一项项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增进了唐山这座城市的温度,一个个数字指标提高了民生质感,让这座英雄城市展现了实力与魅力,让770多万英雄人民享有幸福与荣光。

(图片摄影 记者 光宇 洪超 北男 闫军)

编辑: 孟君
热点
  • 一周
  • 一月